我還種糧行不行?

某村一村民對周邊群眾調整結構搭大棚嗤之以鼻,反問記者“我還種糧行不行?”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你的田塊你做主。

村組幹部笑話這位村民“頭髮長,見識短”,記者卻要為她點個贊。農業結構調整最怕的就是從眾心理,看到一個項目賺錢,他也搞,你也搞,一哄而上的結果往往就是一鬨而散。其中的道理很簡單,物以稀為貴,產出多了,市場就會發生微妙的變化,曾經賺錢的行當也會變成虧本的買賣。

拒絕從眾固然值得提倡,可因循守舊也是個大問題。隨著溫飽問題的解決,人們對食物的要求已經不再只是能填飽肚子,而是講求葷素兼用、營養均衡的科學搭配。試想一下,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傳統糧食如何贏得市場青睞?就算老天幫忙風調雨順,一畝地又能產出多少糧,掙得多少錢?

所以,大棚未必要建,結構卻必須要調。怎麼調?就是按照供給側改革的要求,堅決消除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減少低端供給,拓展中高端供給,促進農產品供給由“生產導向型”向“消費導向型”轉變。就像我區正在推進的小龍蝦養殖,一方面瞄準市場餐桌的龐大需求著力增強供給能力;另一方面,以稻蝦供養的新模式實現環境友好型生產提高了產品品質。大需求和高品質的結合,帶來的只會是大收成、高收益。

農業結構調整是農民自己的事,搭大棚種特經也好,建水田養龍蝦也罷,鎮村只是提供了一個參考的方向,是引導而非命令,目的只是希望大家都能增收致富。農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選擇適銷對路的產品來種養。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還種糧行不行?行,但你得種出個效益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