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振芳創新工作室:種糧「狀元」領頭打造產學研平台

钟振芳创新工作室:种粮“状元”领头打造产学研平台

鍾振芳創新工作室和科研院校合作研發的富硒鐵鋅米 蘭兵/攝

創新檔案

名稱:鍾振芳創新工作室

帶頭人:鍾振芳

成員:蔣耀智、肖彬等30人

地點:廣東海納農業有限公司

級別:省級創新工作室

創新成果

與中科院、省農科院、華農等科研院校開展產研學合作,獲得包括“一種富硒鐵鋅有機無機肥料及其施用方法”、“一種有機富硒鐵鋅營養強化米的生產方法”在內的多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

面朝黃土背朝天,這是農民原始粗糙作業的真實寫照。而在惠州有一位農民勞模卻將種水稻這項古老傳統發展成為高科技產業。他就是全國勞動模範、全國種糧“狀元”鍾振芳。

鍾振芳創辦的廣東海納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納農業”)是一家農業產業化高新技術企業,能在荒草萋萋的野地裡種出優質水稻,也能將單調的農田變成風景如畫的公園。以他名字命名的鐘振芳創新工作室,與科研院校強力合作,將科學種地和創新發展農業作為目標,在廣闊的農村大地上孕育出一片綠色新天地。

與科研院校合作形成產學研平臺

鍾振芳是惠州人,是種糧大戶,他所創立並擔任董事長的海納農業是集水稻、有機肥料研發、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產學研相結合的農業產業化高新技術企業。因為種糧成績突出,他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以他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成立於2015年,在2017年被評為省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工作室團隊成員30人,集中了公司技術骨幹。

鍾振芳說,海納農業堅持走科技興企、科技強企的發展道路,因此他將勞模創新工作室定義為科技創新型工作室,該創新工作室的成果和專利大部分是依靠公司與科研單位進行產學研合作取得的。

“和我們合作的科研單位包括廣東省農科院、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等。”鍾振芳說,海納農業與科研院校合作不單只是技術上的合作,還有人才、資金上的合作,雙方優勢互補,實現互利共贏。

“和科研院校的合作,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提供實驗基地和人力,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派員提供科學技術和指導。”鍾振芳創新工作室工會協調人、海納農業研發中心主任蔣耀智說,雙方合作後通過實驗獲得新技術,最終實現成果轉化。

蔣耀智說,一般農業企業與高校合作只是解決某一個問題,“海納農業依靠創新工作室的人力跟省農科院合作後可以解決從品種、栽培技術到植保、加工等全鏈條的技術問題”。

研發富含微量元素的綠色大米

鍾振芳對於海納農業的定位之一是依託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有機農業、保健農業,研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和新技術,而他的創新工作室正是為此服務的。

“水中鯉”是海納農業主營產品大米的註冊商標,是廣東省著名商標、廣東省名牌產品和廣東名米。“水中鯉”牌大米系列產品中有一款極具代表性的保健功能性產品——富硒鐵鋅營養強化米,該產品就是由創新工作室與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合力研發出來的。

“最初是由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提出的一種新型肥料,通過這種肥料培育一種富含人體所需微量元素的水稻。”蔣耀智說,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研究員林先貴幾乎每月來一次海納農業實驗基地,指導創新工作室的一線技術人員進行培育。從幾畝小規模實驗到幾十畝大規模實驗,來回不斷地重複。

在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專家和創新工作室成員的努力下,通過合理選擇使用肥料、農藥、品種、生產技術等生產全程實現綠色稻米的生產,最終富硒鐵鋅強化米成功達到了實驗的技術標準,“這種營養保健米富含微量元素硒鐵鋅,特別適合青少年群體,為他們的成長提供必需元素。”蔣耀智說,目前富硒米已經上市銷售,而另兩種微量元素大米則正在申請相關上市許可證。

打造綠色鄉村旅遊生態園

在惠州惠城區水口街道龍湖大道邊,一個極具特色的農莊非常吸引人的眼光,這是海納有機體驗中心。粉牆黛瓦,一派江南水鄉建築風格,木石結構大門邊有一幅雞鳴牛耕的油彩畫,看起來是一個賞心悅目的遊覽地。

這是海納農業“2017年一二三產業融合示範基地建設(廣東農業公園建設)”項目,也是鍾振芳創新工作室的攻關項目之一。鍾振芳向記者介紹,該項目由海納有機體驗中心、產品展銷中心、現代農業綜合展示中心、現代精品水果示範區等多個功能區構成。

“這是一個完整的農業公園。遊客可以來這遊玩賞花、採摘水果,參加親子游、體驗田園風景。”蔣耀智向記者表示,目前各功能區的主要基礎建設已基本完成,今年開始免費開放,供市民參觀遊覽,目前已接待遊客約6萬人次,項目最終完成後預計新增產值5000萬元。

鍾振芳說,創新工作室將該園列為攻關項目,要將其打造成現代農業與生態旅遊、休閒養生、文化教育融合創意發展的廣東農業公園典範。(南方工報全媒體記者蘭兵 通訊員許定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