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农民“一亩三分地”上钻门道

“这个葡萄就是新鲜,就是甜。贵一点也是物超所值。”7月31日,新丰镇艾伦特家庭农场,前来采购葡萄的市民络绎不绝。放眼望去,种植基地大棚连栋,沟渠配套。像这样的家庭农场,全区今年新办15家。广大农民在“一亩三分地”上钻门道,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让自己的口袋更加殷实。

赶热门,“水洼子”藏宝“高大上”。听到记者脚步声,草堰镇晓成家庭农场的沟渠中,浮在水面的小龙虾争先恐后地撤退到水底。这条200多米长的引水渠,是周边稻田小龙虾养殖的种苗“产房”。瞄准市民餐桌“热门”产品,农场探索出一条自繁自养的“虾稻共作”生态模式,一年出产一季水稻、两季龙虾。记者在现场看到,农场水体清澈,白鹭纷飞。由于共作种养不打化学农药、化肥施用量少,产出的稻、虾质量好、品质高,已经成为高端消费的首选。目前,小龙虾售价每公斤突破40元。农场主杨晓成介绍,除了“虾稻共作”,农场还进行“蟹稻共作”。这些综合种养模式打破传统的产业界限,通过水稻、水产两大优势产业有机融合,优势互补,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目前,农场已为米、虾、蟹分别注册了“鹿堰”“钳行天下”“豆浆虾蟹”品牌。去年,150亩“虾稻共作”,亩产大米300公斤、龙虾150公斤,亩均效益8700元;60亩“蟹稻共作”,亩产大米250公斤,螃蟹90公斤,亩均效益7800元。截至目前,全区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经营户138户,全年目标新增稻田综合种养面积2万亩以上。

走冷门,“田舍子”逐梦“新奇特”。来到新丰镇仁北村鑫祥家庭农场,绿油油的草坪青翠欲滴。农场主朱兆祥告诉记者,草坪每平方米可以卖6.5元,一亩地两年出3茬,亩均收益可以达到6500元。“全镇就我一家种草坪,走的是个‘冷门’。”同样在新丰镇,车滩村果农智通建起了“中华猕猴桃大丰试验基地”。每年等不及挂果,便会预定一空,一亩地可以创收1.5万元。草庙镇农民建成川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进美早樱桃、阳光玫瑰葡萄等精品水果,填补了本地市场空白。西团镇农民正牛湾河生态农业园,仅桃子就栽植了以色列红桃、锦绣黄桃、黄金蜜水蜜桃等多个品种。这些“新奇特”货品的市场表现特别抢眼,美早樱桃最高峰卖到每公斤200元。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全区新发展设施农业2.86万亩,新建成千亩以上设施果蔬基地10个。

嫁豪门,“土包子”变身“白富美”。走进大桥镇江东农业发展公司,一股浓浓的葱香扑面而来。借助企业“基地+保鲜+仓储+出口”一条龙运营模式,大桥农民种植的大葱、萝卜、花菜等农产品成了“皇帝的女儿”,不仅“不愁嫁”,而且“嫁得好”。江东公司不仅流转土地建成4000亩种植基地,还带动当地农民发展蔬菜特经2000亩,给出了保护价全量收购的利好空间。众多龙头企业,为全区农业结构调整“撑腰助力”。江苏金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刘庄镇建设优质良种加工基地,目标年产种子4000万公斤,可以辐射带动周边10万亩农田发展现代农业。万盈镇招引江苏道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目标通过3年努力,建成国家级中药材特色产业小镇、国家药材种植标准示范基地以及国家药材加工标准示范基地。上半年,新增5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全区龙头企业已建设各类示范基地370个,种养面积达105万亩,共有111家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订单关系,年订单总额42.26亿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