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信息从硬件到服务质变 物联网业务突破或打开新蓝海

8月以来,A股市场表现可谓惨淡,沪指8月以来的跌幅已超7%,而深成指和创业板指甚至分别创下近4年和近三年半来的新低。不过,逆市之中,也有个股表现坚挺。航天信息7月涨7.60%,8月截至17日涨达1.18%,表现可谓抢眼,分析指出,目前航天信息的主营业务已经逐步实现了从硬件向软件服务的质变,而物联网业务的突破则有望打开新蓝海。

业绩下降股价仍坚挺

7月28日,航天信息发布了2018 年半年度业绩预减公告,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41亿元至3.81亿元,同比减少约34%至41%。报告期内,中油资本公允价值变动的收益约为-4亿元,将影响公司上半年净利润约为-3.41亿元。

对此,各大机构纷纷进行了解读,对于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中油资本公允价值变动导致的上半年净利下降,分析普遍认为,虽然此事确实对航天信息的业绩有所影响,但资本市场的涨涨跌跌也是常事,未来如果中油资本股价反弹,又会给公司带来正的非经常性损益。除此之外,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8268万元至72268万元, 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长3200万元至7200万元,同比增长约5%至11%。该数据已经超出市场预期,因此净利润同比减少的这部分影响应该适当忽略。

虽然,上半年业绩略有“瑕疵”,但是对航天信息股价走势的影响有限。在业绩预告公布之后,航天信息的股价在前两个交易日略有下跌,但是最大的跌幅也仅为0.69%。其7月的涨幅仍高达7.60%。进入8月份,A股市场遭遇连续调整,截至8月17日,沪指和深成指的月跌幅分别达到了7.21%和8.95%。期间,航天信息股价虽然受到影响,一度跌至24.95元/股,但是下跌持续的时间和跌幅相对较小。8月7日至13日,航天信息走出了五连阳,顺利“收复失地”。8月截至17日,航天信息的涨幅为1.18%,远远跑赢大盘,以及其他板块内个股。

不过,从今年已经公布的2017年年报以及一季报数据来看,航天信息的“成绩单”也有不尽人意之处。2017年总营收同比增16.17%,净利同比增1.34%;今年一季度总营收同比降0.29%,净利同比下降74.42%。去年是增收不增利,今年一季度则是营收净利双下降。这对航天信息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战略转型初见成效

航天信息由十二家中国航天领域的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于2000年底共同发起成立。公司自成立起重点聚焦IT民用领域,业务主要涉及税务、政务、公安、金融等行业的信息化市场。在这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在国内税控行业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航天信息是“金税工程”的核心参与者,税控硬件主要的生产商之一,税控盘市场份额超过70%。航天信息牢牢把握住建筑、房地产、金融和生活服务业四大行业营改增的政策机会,在市场占有率方面继续保持领先。据2017年年报,航天信息在一般纳税人市场占比超过 80%,截至 2017 年底公司累计税控产品用户数量已超过1000万户;公司51发票平台注册用户已超过50万户,电子发票开票张数超过13亿份;全年实现安徽等12个省市电子税局、税务大数据分析系统中标和推广上线,初步完成抢占局端市场的战略布局。另外,公司通过会员制模式推广、自助办税终端销售与服务、金融机具与税控系统联动营销服务,有效降低了降费政策影响。增值税控业务收入47.73亿元,同比增加9.45%。

不过,航天信息也没有一直“吃老本”,近几年在其他领域也持续发力,从“产品+服务”走向“平台+产品+服务”,打造财税互联网平台、企业征信平台等新业态,是其未来战略转型发展的重要目标。

在金融电子支付及服务业务领域,航天信息利用自身大数据优势为金融机构和企业开展征信和信用信贷服务。公司一方面为银行及和上下游厂商提供二代USBKEY芯片、金融IC卡、POS终端、IC卡互联网支付终端等多款成熟产品。另一方面还提供银行卡个人化服务、商户拓展与POS专业化服务、ATM自助终端运营服务、行业综合电子支付解决方案、银行应用软件开发等多项服务。

此外,航天信息在互联网金融业务领域布局了三家公司。旗下的爱信诺征信,依托公司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方面的业务资源、数据资源、渠道服务资源,运用大数据统计分析、关联分析和趋势分析,组建企业信用承诺联盟,向全社会提供公共领域、商务领域和信贷领域的信用服务,以及开展垂直电商和普惠金融等信用关联业务;旗下的诺诺网围绕用户财务、税务、金融、供应链等领域,融合社会化资源,聚集第三方专业服务,搭建桥梁,为平台各方提供全面综合的服务;旗下的大象慧云是集税务大数据开发与应用、税务信息化业务及“互联网+税务”为一体的创新型互联网科技公司,帮助各类客户实现安全、便捷、稳定、积极的税务信息化服务。

综合来看,航天信息通过设立爱信诺,以及诺诺网、诺诺金服、大象慧云等配套服务体系,公司完成了财税数据+征信+信贷的业务布局,打造以税务数据为核心通过征信服务和助贷收费的新盈利模式,成为公司税务大数据细分、拓展的重要部分。

物联网业务突破或打开新蓝海

眼下,航天信息已经从单一业务逐渐发展到相关多元化的业务布局,再到金税、金融等产业并举的发展格局,未来物联网业务方面的突破,则有望打开新蓝海。

中国产业信息网站援引报告《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到2018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5万亿元。

早在2013年,航天信息转型升级战略方案出台,物联网产业被列为支柱产业之一,而其在信息化工程建设方面积累的技术、人才、资本、市场资源和经验,对发展物联网产业形成了强力支撑。经过这几年的努力,航天信息在物联网技术及应用领域硕成果显著。

具体来看,航天信息主要承担了国家“金卡工程”、“金盾工程”业务及其他物联网相 关业务,包括公安、交通、电子政务、粮食信息化、物流防伪追溯和身份识别等服务。

在食药监领域,航天信息的智慧食药监系统在内蒙全面推广应用,接入用户超过8万户。重点跟进湖南等14个省市食药监项目,与辽宁省、山西省食药监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湖南省食药监局签订业务合作协议。

在电子公文和电子政务领域,公司电子公文项目在已开标项目中实现了超过三分之一的中标率,超额完成目标,安徽项目成为二期试点中首个完成验收的全省级项目。

在居民身份证领域,“三项制度”系统作为公安部第一个全国性的居民身份证应用系统,实现全国上线。身份证自助设备已完成湖南、湖北、安徽、北京等7个省市试点推广联调。居住证业务连续中标吉林二期,江苏四期、广东等项目。

在出入境综合管理系统领域,公司的新出入境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国31个省份成功上线,出入境自助设备新落地云南等五省,市场份额稳居全国第一。

在粮储平台领域,公司深化与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科研机构的合作,承担了国家粮食局“中储粮代储资格认定项目”和国家粮食局平台2个国拨子项目,粮食业务在已落地14个省的基础上,新拓展辽宁等三省。

在智能交通领域,公司继续巩固在传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优势,利用先进射频及物联网技术开发出“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和ETC系统。

2017年公司网络、软件与系统集成产品(即物联网业务)实现营收74.36亿元,同比增加31.34%,数据足以说明航天信息在物联网方面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回报。正如航天信息董事长时旸所说,“党的十九大提出社会治理现代化,这为航天信息指明了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到2020年,航天信息有望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围绕自身核心平台的‘纵横结合’‘软硬兼备’的物联网领军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