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浒传》看阶层跃升的不二法门|现实

从《水浒传》看阶层跃升的不二法门|现实

图:梁山受招安

启风/文

梁山好汉108位,上山前干什么的都有。后来一起受招安、征方腊,是评书中常说的“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原本的社会下层人士们,要是能借此搏一个当官发财、封妻荫子,实现阶层跃升,也是再好不过。

但,有谁实现了这样的理想吗?

按照台湾学者王北固的说法,108位好汉可分为十一大类,分别是:

军官(21人)、胥吏与狱卒(11人)、地主富户(4人)、地方霸主(6人)、山头盗匪(23人)、黑店与酒店主(9人)、艄公与渔家(8人)、江湖单身人物(16人)、宵小(3人)、宗教人士(4人)、扈从(3人)。

如果再为这十一类人划一下阶层的话,我觉得前两类可称为“公务员”(32人),占29.6%;中间四类可称为“中产阶级”(42人),占38.9%;最后五类则是“工农阶层”(34人),占31.5%。三个阶层基本上是平分了梁山上108把交椅。

征方腊后,被朝廷授予官职的27人中,有11人原先是“公务员”,有11人从前的“中产”,仅有5人是“工农阶层”。这5人中,宋清被王北固归为“扈从”,其实他作为郓城宋家庄的二少爷,妥妥的富二代。

从《水浒传》看阶层跃升的不二法门|现实

图:接受朝廷封官的27位好汉

实际上,上梁山前属于“工农阶层”的好汉,剩下的仅有吴用、李逵、阮小七和杨林4人。

吴用上梁山前,只是乡间的一个教书先生,因功获封武节将军、武胜军承宣使,是真正的屌丝逆袭。可惜吴用任官不久,即在宋江墓前自缢。

李逵本是一个狱中差役,一下成了武节将军、镇江润州都统制,只是没想到竟被哥哥宋江毒杀。

阮小七不过一个渔民,也获得武节将军、盖天军都统制的官职。但他得罪过军中大将,又穿过方腊龙袍,以至被同僚屡屡构陷,几个月就丢了官。

从《水浒传》看阶层跃升的不二法门|现实

图:破方腊后,阮小七曾戏穿方腊龙袍

杨林上山前是江湖上的“单干户”,作为幸存偏将,被封为武奕郎、都统制。他和吴用、李逵、阮小七不一样,无意仕途,直接辞官去了饮马川。

那么,梁山大军得胜回朝后,有没有当官当的稳的好汉呢?

有,他们是关胜、呼延灼、朱仝、凌振、黄信和孙立,都是过去的“公务员”。

从《水浒传》看阶层跃升的不二法门|现实

图:朱仝后因破金有功,官至节度使

官场有官场的体系,吴用、李逵一直没能从心理上脱离梁山体系,到头来做了梁山的陪葬品。阮小七没什么“梁山情结”,但他此前人生经历中的打渔、赌博、杀人,都无助于当官,最后也只能罢官回乡。至于杨林,如果他走马上任,结局怕也不会好于阮小七。

关胜、呼延灼这些人从梁山体系回归官场体系,正可谓如鱼得水,当然不会有什么不适感。只是他们原本是官,证方腊回来还是官,并不存在阶层跃升。

这样一看,岂不是“跃升”根本不存在,那标题说的“唯一路径”是什么呢?别急,再让我们来看《水浒传》里的一段原文:

“旧在京师偏将五员:


安道全钦取回京,就于太医院做了金紫医官;


皇甫端原受御马监大使;


金大坚已在内府御宝监为官;


萧让在蔡太师府中受职,作门馆先生;


乐和在驸马王都尉府中尽老清闲,终身快乐,不在话下。”

在王北固的划分中,除乐和属于“胥吏与狱卒”外,其他4人都是“江湖单身人物”,凭着身怀一技之长,不仅留在东京,躲过了征方腊的大劫,还在皇宫或者达官贵人府上谋到了差事。

从《水浒传》看阶层跃升的不二法门|现实

图:金大坚原本只是一名石匠

显然,在北宋这样一个缺乏公平、自由、法治的社会,想要实现阶层跃升,掌握一项技术,就是不二法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