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楊官寨遺址農業文明探源(一)!楊官寨遺址農業文明概況

高陵楊官寨遺址農業文明探源(一)!楊官寨遺址農業文明概況


楊官寨遺址地理位置圖


高陵楊官寨遺址農業文明探源(一)!楊官寨遺址農業文明概況

楊官寨遺址農業文明概況

位於涇、渭河交匯處的楊官寨遺址是農業文明的起源地之一,隱藏著中國農業數千年的歷史。己經碳化的粟米糧食,大量完整精美的陶器,數百件石斧、石球,土層中極為豐富的曽骨,眾多的房址、灰坑、陶窯、墓葬等遺蹟遺物展現出人類祖先的農業文明和社會文明程度,從而為探討關中地區5500年前農業文明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實物資料。從這裡可以追溯到髙陵農業的起源、高陵原始家畜飼養、探源城市發展歷史,從而填補了高陵農業發展史上非常關鍵的空白。因為高陵農業史在相當長時間裡,既缺乏資料,也缺乏系統的認識。楊官寨遺址農業調查對探討高陵乃至關中地區農業的起源和發展、農業區的形成和變遷、以及農業生產過程的規律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高陵楊官寨遺址農業文明探源(一)!楊官寨遺址農業文明概況

楊官寨遺址廟底溝文化墓地發掘區航拍圖

楊官寨遺址地處陝西省西安市高陵區姬家街道楊官寨村四組東側,涇河北岸的一級階地上,南距現涇河河道僅約1公里,東南約4公里處即為著名的涇渭交匯景觀所在。2008年、2017年先後兩次被評為全國十大遺址考古新發現。遺址區地勢平緩,略呈北高南低,海拔在375~380米之間。根據南區考古發現的古涇河沖刷形成的自然斷崖判斷,楊官寨遺址南側應緊鄰涇河古河道。遺址總面積超百萬平方米,為關中地區距今六千年至五千年前的一處特大型中心聚落遺址,遺址的文化遺存主要以廟底溝文化和半坡四期文化兩大階段為主。考古調查表明,楊官寨遺址分佈在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寬約600米的範圍內,可分為南、北兩區,大致以陝汽路為界。北區主要為廟底溝文化遺存,是具有完整環壕的大型聚落遺址和同時期的大型墓地。這是目前所知廟底溝時期唯一一個發現有完整環壕的聚落遺址,也是一個大型人類聚居地,面積24.579萬平方米,大約相當於40個標準足球場。這可能是5500年前的原始城市,從中能看到“城鎮”的雛形,被認為黃帝都邑所在。南區主要為半坡四期文化遺存,是由成排分佈的房址、陶窯及儲藏窖穴等組成的製陶作坊區。楊官寨遺址的挖掘研究在許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截至目前已發掘出房址、灰坑、陶窯、墓葬等大量遺蹟,出土的各類文物達7000多件,主要器類包括瓶(尖底和平底)、罐、盆、缽、釜、灶、甕、杯、盂、器座、鼓形器、器蓋、漏斗、刀、環、紡輪等,其中半坡四期文化的陶輪、浮雕人面飾陶器及大批量成組出土的尖底瓶和廟底溝文化的動物紋飾彩陶、鏤空人面飾陶器、聯體釜灶、巨型陶祖在同期遺址中十分罕見,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高陵楊官寨遺址農業文明探源(一)!楊官寨遺址農業文明概況

考古現場出土的陶器文物


這個特大聚落遺址在今天看來仍然不失為一種超級工程,這些高度文明都需要大量勞動力的投入以及複雜的社會組織管理。而所有這一切都需要立足豐富的農產品作支撐才能夠繁衍生存,因為只有依靠穩定的農業生產才能在相對狹小的區域內聚集大量的人口。


楊官寨遺址是最早步入“城鎮”文明的聚落實體,是中國農耕文明的歷史福地,為中華民族文明搖籃之一。這裡創造了周、秦、漢、隋、唐燦爛文明、至今仍是關中平原的富庶之地的高陵區農業文明必然有個源頭,楊官寨遺址被發現後,答案終於找到了,6000年前的傳奇,如今開始書寫新的篇章。

未完待續

楊官寨遺址農業文明探源(二)

渭河流域對中華文明起源的影響

敬請期待【發現高陵】明日再敘


高陵楊官寨遺址農業文明探源(一)!楊官寨遺址農業文明概況


1、本文是筆者年初按上級統一安排,於六月底完成初稿的調查報告《楊官寨遺址農業文明調查與思考》,大多結論為考古專家多年辛勤研究成果,自己僅作一些通俗解讀。由於自己在這方面的知識瞭解甚少,有些分析和觀點還不夠成熟,歡迎拍磚。

2、本文在寫作過程中,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楊官寨遺址考古隊的給予了大力支持,特表謝意。

4、參考文獻:

(1)、陝西高陵楊官寨環壕西門址動物遺存分析--胡松梅、王煒林等

(2)、仰韶文化的谷芽酒:解密楊官寨遺址的陶器功能--劉莉王佳靜趙雅楠楊利。

(3)、簡報(一)陝西高陵楊官寨仰韶時代遺址--楊利平

(4)、簡報(二)陝西高陵楊官寨遺址發掘--胡松梅

(5)、試論中國粟的起源、馴化與傳播--衛斯

(6)、楊官寨遺址保護規劃--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