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問我答10|家長如何支持寶寶「學科學」?《2—6歲兒童科學素養課》共讀總結(下)

上期推出了《2-6歲兒童科學素養課》總結(上):《寶寶是如何學科學的?》,和大家聊了兩個話題:1.寶寶的思維發展規律是什麼樣的?2.關於科學,寶寶應該學什麼?怎麼學?今天我們來聊聊家長該怎麼做,才能支持好寶寶學科學。

先請大家想一想,如果你來回答這個問題,你會從哪些方面去考慮?

你问我答10|家长如何支持宝宝“学科学”?《2—6岁儿童科学素养课》共读总结(下)

有的反應是:該上哪兒買科學實驗材料包?該上哪兒報科學興趣班?該買哪些科普音頻…

有的反應是:科學,離孩子也太遠了吧,等上了小學再看吧,幼兒園這個階段沒有必要,應該重點發展數學、英語、音樂這些其他方面的興趣愛好。

在我看來,寶寶具備學科學的能力,但科學素養啟蒙並不僅僅是要寶寶學科學知識,而是做有益於科學思想、科學思維、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的培養這些方面的事。所以,我想到了三個關鍵詞,來支持寶寶學“科學”:點燃興趣、追蹤發展、同步成長

你问我答10|家长如何支持宝宝“学科学”?《2—6岁儿童科学素养课》共读总结(下)

點燃興趣

先說說第一個關鍵詞,點燃孩子的興趣。

到底什麼是興趣?孩子有興趣會有什麼樣的表現?我們家長到底能做哪些具體的事兒來點燃他的興趣呢?

如果要給一個書面化的回答,可以參考美國教育家杜威給的定義,“興趣,就是孩子發展過程中能力的信息和象徵,是孩子自己發展到什麼狀態的一個標誌”。

簡單來說,興趣就是是觸及一個人去做某事的一種強烈情感及願望,讓TA由內而外迸發的一種能量,可以讓TA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達到“心流”描述的狀態——不為其他事情的干擾,全身專注地去做某事的一種心理狀態。

從這個書面化的定義中,理解“興趣”至少要把握兩個原則,第一是自發性,興趣是孩子由內而外產生的一種想法;第二是發展相適性,興趣要和孩子的成長規律相適應、是他的能力發展到某個階段的一種標誌和狀態。

帶著這兩個原則,我們才有可能讀懂孩子對興趣的需求。比如我家的是3到4歲,他這個階段就是具體形象思維,什麼都需要動手去操作,需要具體的事物來支撐他的思考,那麼他的興趣就離不開自己的一些建構活動,必須要自己操作,自己動手去完成。

所以我在材料的選擇、活動的設計、日常的陪伴中,都比較注重他的動手參與。陶陶最喜歡的就是消防這個主題,我會圍繞救援這個事去串聯一系列的活動和動手操作實驗。在《科學素養啟蒙時,該和孩子怎麼聊?》一文中,我做了詳細的記錄。

在實驗中,陶陶自己能拿著小玻璃瓶兒去弄滅小火苗,觀察到水從盤子裡升到玻璃瓶裡,直觀看到自己的操作可以讓這個小火苗熄滅。我沒有過多解釋這裡面的原理,就讓孩子自己有一個完整的觀察,對這個現象印象深刻。

你问我答10|家长如何支持宝宝“学科学”?《2—6岁儿童科学素养课》共读总结(下)

他很享受這個過程,覺得自己是一名合格的救援隊員,這就夠了。至於他什麼時候能明白這個原理,我覺得不重要,等到他開始正式的科學概念學習時,再回憶起,他在早期教育階段的這段經歷,會想起這種樂在其中的愉快感,會點燃他進一步深挖概念、深入去學習原理的動力,家庭教育的價值就顯現出來了。

以上就是我想分享的第一點,家長要想點燃孩子的興趣,一定要放下功利思想,要有尊重孩子的意識,知道孩子這個階段思維發展到什麼程度?需要什麼?只有當興趣是孩子自發的需求時,這才能成為推動他持續不斷去成長的一個原始動力。

你问我答10|家长如何支持宝宝“学科学”?《2—6岁儿童科学素养课》共读总结(下)

追蹤發展

我想聊的第二個關鍵詞是,追蹤孩子的發展。

相比老師,我們做家長的有很多優勢:更瞭解孩子的個性特點、內心想法;更能包容孩子的壞情緒;更瞭解孩子喜歡什麼樣的成長環境…怎麼把這種優勢變成激活他學科學的動力呢?需要做好持續的追蹤,深入地觀察孩子。

我主要從三方面著手:

第一個就是根據TA的思維發展規律來觀察TA,瞭解這個階段應該有哪些行為特點;

第二個就是觀察TA的興趣變化,對於早期階段的孩子,TA的興趣非常的廣泛,需要及時地捕捉到孩子興趣點的變化;

第三個要觀察TA對科學的態度,對科學活動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對遇到的困難怎麼看…只有連續的做好觀察,才能有的放矢地去給予輔導,給予支持,給幫助。

《科學素養啟蒙時,該和孩子怎麼聊?》一文中,詳細記錄了我對陶陶的一次觀察。

你问我答10|家长如何支持宝宝“学科学”?《2—6岁儿童科学素养课》共读总结(下)

我有次陪他在小區裡散步遇到蝸牛,問他蝸牛是怎麼動的?他隨意地畫幾個圈兒,說這是蝸牛,給蝸牛做的車,蝸牛坐上車就能動了。我觀察到兩點,第一點是他的思維非常跳躍,他之所以畫車,是因為我們前幾天在一個繪本中,有幾隻小猴子在自己的小車上畫畫,他把那個繪本故事遷移到了這個故事中,才有了跳躍性的表達。

第二點,他對小蝸牛移動的觀察是注重外在的,只是關注到小蝸牛沒有腿,所以他就認為蝸牛不會動。根據這兩點觀察,我會針對他這個思維發展的特點,引導他長時間觀察小蝸牛的移動,豐富他對蝸牛的認識。

如果沒有我對孩子的這些觀察,那麼我可能對孩子的發展認識就會比較武斷,認為他分不清真實世界件和虛擬世界,還不具備學習科學的基礎,可能就放棄陪他做自然觀察的機會,自然會減少他接觸科學活動的機會。

通過這個例子,我反思,我們家長要想真正地支持寶寶學習科學,就得沉下心來細緻地去觀察寶寶,瞭解他們的思維發展特點、去看到他所關注的興趣點是什麼、瞭解他對科學的態度是什麼樣的,從這三個維度形成系統、長期的一個觀察,才能更好的陪伴寶寶,根據他每個階段的一些特點,安排相應的生命科學、地質科學等各個領域的探索活動。

你问我答10|家长如何支持宝宝“学科学”?《2—6岁儿童科学素养课》共读总结(下)

同步成長

最後一個關鍵詞,就是與孩子同步成長。

家長要想支持好寶寶學科學,必須以身作則,做一個終身學習者,和寶寶同步成長。這種同步成長,至少體現在兩方面,第一個就是我們家長的觀念,第二個就是具體的學習行動。

觀念方面,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放下不必要的焦慮,真正的轉變教育方式。儘管我們身處在以知識為主的應試教育體系裡,不得不做很多妥協,但是在早期教育階段,我們家長還是有很多選擇權,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有利於他性格健康發展、思維發展的家庭教育成長環境。

有的家長可能會說,我不懂教育,不知道什麼是合適的教育方式,況且也沒有時間陪孩子,又怕耽誤孩子,只能把孩子送進各種培訓機構。

面對這種情況,我覺得有兩點值得探討,第一,不懂教育能不能成為把孩子推給機構的藉口。誰也不是生來就會當家長,即使是懂點教育的人,也需要在實踐中嘗試後才知道怎麼做才適合自己的孩子發展。因為不會而拒絕成長,本身就是在逃避承擔當家長的責任。

第二,有沒有忽視過分依賴培訓機構的危害。搶跑究竟能給孩子長期發展帶來多大影響?就數學來看,三年級以前,提前上過各種班的孩子可能會有些優勢,但三年級以後,數學不再僅僅是計算的內容,開始涉及邏輯,機構灌輸出來的孩子很快沒有什麼明顯優勢。如果你擔心沒有搶跑會挫傷孩子學習的積極心,其實完全沒必要。

在我看來,這反倒是一個培養孩子健康心態的機會。你可以跟寶寶講,這些內容,搶跑的孩子是學第二次,熟能生巧,所以考的比寶寶你好。但我相信寶寶都能學會,小時候別人學你在快樂玩耍,現在只要學一遍,他們還要重複學一遍,有沒有感覺到自己賺到了?這樣引導孩子,便可以轉危機為新的成長機會~

同步成長要具體到行動方面特別簡單,那就是和孩子一起學習科普繪本,一起動手去做實驗,特別是要加入我們木鐸育兒園,和更多家長一起研讀有營養的幼兒書籍唄!哈哈哈哈,推薦一些我看過的科普音視頻資源:

  • 視頻方面:完整看完的是BBC學齡前頻道 CBeebies在2016年播出的少兒科普紀錄片《Do You Know》中,主持人 Maddie Moate將帶領孩子們一起,在輕鬆逗趣的風格中窺探身邊的大千世界。還囤了《小小牛頓幼兒館》《come outside》這些在網盤上沒看,群內有云盤鏈接。資源地址:B站,搜索關鍵字:你知道嗎 紀錄片

你问我答10|家长如何支持宝宝“学科学”?《2—6岁儿童科学素养课》共读总结(下)
  • 音頻方面:

你问我答10|家长如何支持宝宝“学科学”?《2—6岁儿童科学素养课》共读总结(下)
  • 繪本方面:小小牛頓館、神奇校車、let‘s read and find out science

  • 教材方面:science fusion、Scott Foresman Science、A Close Look Science

今天的這就結束了,關於怎麼支持寶貝學科學,你怎麼看?期待你的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