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仲裁罚款,为何依旧“一往无钱”?

愿每位网点老板,在这个充满罚款的快递行业里,都能保护好自己。


基层网点是马,罚款是马鞭,

总部是手握马鞭的选手

快递仲裁罚款,为何依旧“一往无钱”?

民营快递发展已经快30年了,快递公司的草莽生态一直是被诟病的“原罪”,其中最让我们基层网点深恶痛绝的就是无休止的罚款了。

在我看来,国内快递公司的竞争就像是在赛马,基层网点是一匹赛马,罚款就是马鞭,而总部就是那个马背上挥舞着马鞭的参赛选手。有时候跑累了,马很无辜,它不想跑,只是迫于身后的鞭子,只能嚎叫着,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往前冲。问题是,它还不能回过头去拱那个手拿鞭子的人,因为那条鞭子打起马来很疼。

快递仲裁罚款,为何依旧“一往无钱”?

每当提到让我们心疼的罚款时,多少网点老板们脑子里开始回想长长的罚款条目,从签收率、时效、破损丢件,到实名率、业务员着装,再到网点形象……罚款制度的设计几乎遍布了我们网点日常经营的方方面面。

起初,为了能够抢占赛道赢得领先,罚款对末端的管理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很有效地提高了总部的掌控力,也提高了服务质量。现如今,为罚而罚成了总部创收的重要一环,扭曲了初心,让我们这些基层网点苦不堪言。

话说回来,如果我是管理者我也会罚款,但是不会这么粗暴,至少应该不作恶。总部罚款一刀切式的管理给我们网点带来很大压力,运输费、人工费、物料场地费这些都是不小的开支,而总部的罚款就占了我们成本的将近20%。所谓的业务旺季在我们看来更多的是“赔本赚吆喝”。记得前年双十一的时候,我们当地的一家快递网点就因为爆仓被总部罚款,然后就直接关门了。具体罚款金额我不太清楚,但想想应该不会很低。

我有一客户发的一件贵重物品遗失了,我们上报仲裁处罚派件网点,总部就返了部分钱给我,但总部赚了大头。这种漏洞,也造成一些匪夷所思的现象——兄弟网点之间相互投诉,各种挖坑,然后赚取对方的罚款。

还有一个真实案例:一个客户的快递已经签收了,签收的时候也亲自确认快递没有损坏,也没有少件,没想到过了几天,客户又跑来说少了一件,投诉到公司后,公司仲裁竟说一切以客户所言为准,判我们遗失。无论怎么申诉都判定无效,一件不到20元的衬衫被罚了500元的遗失。

再就是破损件,发件人包装好好的快递交给我发件,到了分拨中心产生破损,派件网点申请仲裁,这责任归属在哪一方,分拨中心就没有责任吗?

盈利不足,罚款有余。仲裁罚款的不合理,背后的问题还一大摞,人微言轻,权当吐槽了。

快递仲裁罚款,为何依旧“一往无钱”?

“只能佛系,不然又能怎样?”

回到仲裁制度的问题上,快递公司总部瞄准了加盟网点的罚款,打造的是一个以总部客服仲裁部门为主导的罚款机制,“以罚款之名”对末端网点进行管理,而且很少有渠道给你去申诉,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各地的加盟商怨言那么多。

将心比心,我也能体谅仲裁员是在做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能一有罚款就抱怨他们的判罚不公。他们也不太好做,无论是发件网点还是派件网点,哪一方被罚款都会骂他们,说他们为了业绩胡乱判定,不能体谅基层的辛苦。

但仲裁人员的职业能力确实有待提高,要懂一些专业的知识,不能随心情,凭对方说词就胡乱判罚。也不能在我们质疑的时候,总是“顾左右而言他”,说什么“你们要多吸取经验,及时了解公司最新公告,熟悉公司的仲裁制度……这样就能避免罚款了。”

对于不合理仲裁制度的变革,曾听到过很多人的建议。比如说:罚款金额是否可以降低,仲裁条例是否可以再人性一点,能否取消仲裁罚款投诉分成,打击仲裁员参与专业打延误公司。

这些建议我觉得如果可行都挺好的,关键是总部能否下决心改变这些不合理的现象。我们这些基层网点,只能佛系一点,并不能改变什么。

快递仲裁罚款,为何依旧“一往无钱”?

在我看来罚款要有,但不能无序,这种粗放的管理,并不是健康的长远之计。改革不合理的仲裁制度,仿佛也是遥远的事情。我们这些基层网点,并不是因为被罚款了在这吐槽,只是是想反映一些行业内的真实情况,希望能引起一些重视。

网点不易,且行且珍惜,愿每一位基层网点老板们,在这个满是罚款的快递行业里,都能保护好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