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书圣文化节圆满落幕 93场文化活动吸引30余万人

10月9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第十六届临沂书圣文化节闭幕式新闻发布会。

临沂书圣文化节圆满落幕 93场文化活动吸引30余万人

本届书圣节以“羲之故里、翰墨沂蒙”为主题,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临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临沂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临沂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临沂市广播电视台、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共青团临沂市委、临沂市教育局、临沂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中共兰山区委、兰山区人民政府、鸿儒文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历时35天,共举办艺术展览、学术论坛、博览交易和文化体验等活动93场,直接参与群众30余万人(次),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众日报等对本届书圣节进行了关注报道,着力打造了“文化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中国书协副主席毛国典评价道,羲之故里深厚的文化底蕴、浓厚的书法氛围和散发出来的时代魅力,让人印象深刻,书圣文脉在生动的群众性文化体验中得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书协副主席刘金凯评价道,本届书圣节内容丰富、耳目一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艺术形式的创新,从参展作品中可以看出浓厚的时代气息,整个展会质量在全国属于前列,为如何举办艺术展览开辟了一条新路子。中国书协副主席宋华平评价道,临沂已成为众多书法爱好者心中的“圣地”,本届书圣节有很多新思路、新办法,既受到广大市民欢迎,又能够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很值得学习!其他与会来宾和社会各界,均对本届书圣节给予了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

临沂书圣文化节圆满落幕 93场文化活动吸引30余万人

总体来说,本届书圣节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展览论坛凸显高端性

争取全国和省级艺术家协会支持,通过联合主办、专题引进和借展合作等方式,举办了系列高端展览论坛,提升了节会文化品牌。

一是艺术层次高:经山东省书协支持举办的中国书法名家邀请展,集中展出了 31省(直辖市)书协主席的精品力作。其中,4位中国书协副主席和秘书长,以及江西、河北、河南、上海、重庆、新疆、宁夏7省(直辖市)书协主席亲临参加,这在历届书圣节中尚属首次,实现了新的突破;由山东省文联主办的第三届王羲之奖书法作品展,收到国内外参展作品7326件,展出“王羲之奖”作品10件、入展作品225件,作品数量、艺术质量均远超往届,被誉为书法界的“奥斯卡”奖;中国美协和临沂市政府主办的“同源”—首届中国画作品展,在全国首次推出书画“同源”创作理念,吸引全国3300多名美术家投稿,是中国美协重点打造的主题展览;山东省博物馆学会等主办的“清官板桥,三绝传世”郑板桥专题精品展,展出郑板桥珍奇书画、拓片资料60余件,彰显了郑板桥诗、书、画旷世独立的“三绝”艺术成就。

二是学术水平高:立足传承创新,举办了“三家气象”—郭石夫、吴悦石、汤立大写意花鸟画展,展出三位当代大写意花鸟画领军人物及其弟子画作260幅;立足学术拓展,举办了山东省第三届篆刻艺术展,展出篆刻精品150余件,成为山东省篆刻艺术的最高展览;立足培养新人,举办了“待到山花烂漫时”山东省青年中国花鸟画家提名展,展出我省14位青年花鸟画家作品(其中4位是临沂人)103件,代表全省当代青年画家的整体实力和学术水平;立足示范引领,举办了“金石难灭”山东古代石刻拓片精品展、李翔书法美术作品展、长沙贵阳临沂常德四城市国画名家作品联展、第四届中日韩高校美术书法交流展等,展现不同门类的学术研究成果,满足了我市书画爱好者的欣赏需求。

三是研讨档次高: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相继举办了中国书法学术论坛、全国当代大写意花鸟画高峰论坛、第六届东夷文化论坛,推出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学术成果5项,辑录学术论文 40余篇。其中,中国书协会员、西冷印社社员仲威所作的《淳化阁帖纵横谈》和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书协副主席汪永江所作的《从到—论王羲之草法的传播途径》主旨研讨,吸引全国50多万人观看线上直播,影响广泛。

临沂书圣文化节圆满落幕 93场文化活动吸引30余万人

市场运作体现专业化

坚定推进节会创新转型,深入挖掘丰厚文化资源,进一步繁荣文化艺术品市场,实现了文化与经济同频共振、融合发展。

一是招商招展更加专业。注重产品与市场对接,举办了第五届“羲之故里”文化旅游博览会,吸引参展商600余家,搭设标准展位1000余个,涵盖文房四宝、书法绘画、非遗文创、茶艺茶道和旅游商品,端砚名家梁德常、紫砂壶制壶大师鲁永君、玉石雕刻名家黄建彬等国内知名艺术大师参展参会,青岛、泰安、潍坊、淄博等省内工艺美术机构组团展销,琅琊古墨、桑皮纸、彩印花布、剪纸等近40家临沂非遗产品集体亮相,着力彰显展品的文化属性和艺术内涵,共实现交易和签约额1亿余元,规模档次较往届均有明显提升。

二是交易渠道更加专业。聚焦线下与线上对接,举办了第五届临沂百家画廊展示交易会,展出各省美协主席、副主席或理事和各艺术院校教授书画作品近500件,通过东方符号、淘艺宝线上平台进行展示交易,并推出艺术品“三保”服务政策(保真、保值、保退),建立画籍全国联保,共实现交易额1000多万元,有力助推了临沂画廊产业提档升级。

三是艺术转化更加专业。推动艺术与生活对接,举办了“让书法回家”艺术家居生活情境展,依托书法网墨品定制平台,征集临沂市民最喜爱的书法作品10件、免费赠送100件,并遴选45件作品配置到家居卖场,成功打造了艺术作品与家居环境有机融合的示范“样板”;推动文化与旅游对接,举办了2018临沂首届文创旅游产品大赛,鲁蒙金银花红茶茶饼系列、东方符号七圣杯系列等10件获奖作品,将对接临沂各大景区进行包装展销,从而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

临沂书圣文化节圆满落幕 93场文化活动吸引30余万人

文化体验彰显群众性

贴合社会关注和群众需求,举办系列公益文化活动,实现市县联动、全民参与,让书圣文脉在生动的群众性文化体验中得以传承。

一是探索书法教育规范化。举办了第三届“沂蒙墨香”临沂市青少年书法展,面向全市中小学校和校外教育辅导机构征集作品1100余件,展出150件优秀作品,并在全市各中小学校进行巡展,推动书法教育向制度化、常态化发展。同时,组织青少年获奖者参加“沂蒙墨香”百名书娃洗砚池雅集笔会,集中展示书法技艺,进一步激发了广大青少年习练书法、坚守传统的兴趣和热情。

二是推动文化传承全民化。举办了“又见兰亭序”全民书法大会,组织300名市内外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现场集体书写《兰亭集序》,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8岁,通过这种强烈的仪式感、体验感,增强了全市人民弘扬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有效提升了群众审美风范和人文素养。同时针对不同社会群体,举办了“岁月流金”临沂市老年书画作品邀请展、“素心问道”临沂籍女画家绘画精品展等,为市民展示才艺、参与体验提供交流平台。

三是实现传播普及多样化。聚焦面上推广,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羲之故里、翰墨沂蒙”系列文化活动,组织各县区和市直单位举办艺术鉴赏和志愿服务活动60余场次,直接受众群众近10万人;聚焦重点领域,举办了5场书法文化进社区活动,组织40余名书法家为居民题写家风家训,赠送书法作品600余件、墨香袋1100余个,推动传统文化进家庭、进街道、进社区;聚焦主题宣传,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五周年全市书法作品展,用文艺形式宣传践行沂蒙精神,倡树文明和谐新风尚。

宣传推介力求多元化

整合传统媒介、新兴媒体和社会媒介资源,及时、直观、全面展现书圣节盛况,实现了传播矩阵的规模宣传效应。

一是新闻宣传方面。突出对内宣传,制定节会宣传方案,配强宣传报道力量,在市内媒体统一开设“聚焦书圣节”专栏,集中挂设倒计时牌,对书圣节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并推出了《书香满城》、《盛会临沂》和《文博雅集》等节会特刊。扩大对上宣传,在新华社客户端山东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网开设书圣节专题,人民日报、新华社《瞭望》周刊分别刊发了整版宣传,凤凰卫视播发了专题稿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新社、新华网、人民网、大众日报、山东卫视、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等30多家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纷纷对本届书圣节进行了关注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各级媒体共刊播书圣节稿件500多篇,阅读量超过1000万人次。

二是社会宣传方面。精心设计节会主题视觉形象,制作推出书圣节宣传短片、电视公益广告、H5宣传页面和节会指南,在开幕式现场、市内各公共媒介和微信平台进行了广泛传播。充分利用建筑围挡、户外电子显示屏、楼宇电视以及公交车、出租车等车载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广泛设置播放节会公益广告和宣传标语,全市共制作安装高炮公益广告11处,建筑工地绿色草皮围挡公益广告50余处,公交站牌公益广告600余处,路名牌公益广告165块,高架沿线、书圣阁及蓝海国际饭店悬挂宣传道旗290幅,安放易拉宝20余个,市区36块电子屏不间断播出公益广告累计115200条,在全社会营造了热烈浓厚的节会氛围。

三是融媒宣传方面。临沂日报融媒体中心、市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等对开幕式进行了现场直播,并通过新华社云平台向海内外直播推送。市直新闻媒体将重点稿件做成融媒体产品,通过省市“两微一端”联合推发、多重传播,提高稿件的转发率、转载率、点击率。发挥微联盟作用,发动自媒体、知名网络大V,通过网站、微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同时发声、形成声势。组织自媒体集中推送26个抖音作品,在线浏览量500余万次。围绕“走进手机融进群”,将相关新闻转发朋友圈、QQ群、微信群,实现书圣节主题信息的裂变式传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