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大行天下的时代,制造业是时候策马奔腾了

2012年,美国通用电气提出“工业互联网”,组建“工业互联网联盟”;

2013年,德国政府提出高科技战略计划“工业4.0”;

2015年,中国政府提出“中国制造2025”

......

制造业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从此开启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相依相伴之路。

人工智能AI大行天下的时代,制造业是时候策马奔腾了

8月23日,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在重庆开幕,人工智能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 人工智能加快向各个领域渗透,制造业领域是短板

我国人工智能呈现爆发式增长,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40%。日前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7亿元,同比增长67%,预计2018年市场增速将达75%。

同时,人工智能正在向各个领域积极渗透,特别是在消费互联网领域,我国已经是领军国家,但是人工智能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仍然是短板。通过对中国过去三年最大的300项人工智能项目进行分析显示,23.4%的投资方向为商业及零售领域,18.3%为自动驾驶,而对于制造业相关的人工智能投入则不足1%。

| 其实,制造业在人工智能应用中最具潜力

与人工智能在制造业领域的浅表式投入相对应的,恰恰是制造业是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最具潜力的区域。人工智能的核心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利用最前沿的技术解决人类在生产中无法完成的事情;二是用整合的生态系统解决单纯用人力及单一生产环境完成时效率低下成本极高的事情。而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最集中、人工劳动重复性最高的领域。因此,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有力渗透将能够大幅提升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GDP增长。

人工智能AI大行天下的时代,制造业是时候策马奔腾了

| AI+制造业为何融合如此慢

首先,与零售互联网等虚拟经济领域相比,制造业为首的实体经济,对于类似人工智能等新兴事物的敏感度相对较低;

其次,实体经济体量太大,设想与实操之间需要跨越的东西太多,例如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应用就需要跨越工艺、产线、产品、服务等等层面的大量应用实践,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再次,行业标准缺位增加了渗透的难度。人工智能应用特别是在制造业的应用需要部署大量专用传感器,而现阶段工业现场的数据通信标准之间通常不能兼容。

最后,人才的储备不足。新技术的融合必然需要新型人才的加入,而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在整个国家范围内都属于紧缺型人才,在渗透率不高的制造业更是存在着严重的缺口,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AI在制造业的渗透速度。

人工智能AI大行天下的时代,制造业是时候策马奔腾了

| 人工智能将是众多制造业企业获得重生的机会

我国制造业出现过一定阶段的下沉和低迷,部分制造型企业面临业绩下滑、裁员、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关闭的状态,收入增长的迫切需求使得其思考产业变革的重要性。AI时代的来临,企业迎来了这样的机会,而人工智能的大环境为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随着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逐步融合,未来制造业生产率将大幅提升,从设计到售后服务的整体价值链将得到系统优化,现实场景中的人机交互将被自动化生产重新定义,内部数据、上下游数据及消费者数据等数字化链条将成为企业核心的无形资产。

人工智能AI大行天下的时代,制造业是时候策马奔腾了

| 卫士蓝写在最后:

制造业处于工业的中心地位,既是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也是国民经济的核心主体。《中国制造2025》不仅给出了我国工业化的战略目标、宏伟蓝图和路线图,更表明了我国政府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决心。

目前我国的工业化存在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差,资源利用率低,产业结构水平低,信息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加之外部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双向挤压,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势在必行。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是工业化转型的契机,也是中国众多制造业企业改革升级的机遇。因此,各制造业企业应该从思想到行动,接纳转型升级,加大资金投入,提前引入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建设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体系,稳步完成自身的智能化转型,打造自身优势产业的智能化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