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族恐漸成社會主流

不婚族恐漸成社會主流


2018年8月13日,民政部發布《2017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結婚登記率減7%,已連續四年下降。2017年依法辦理離婚手續的,卻比上年增長5.2%。值得關注的是,自2002年以來,我國的結婚率和離婚率發生了明顯變化。2002年,我國的結婚率為6 .10%。此後幾年,該組數據一直呈上升趨勢,但在2014年開始下降。2013年至2017年之間,我國的結婚率由9 .9%降至7 .7%。此外,我國的離婚率也由2002年的0 .90%逐漸攀升至2017年的3.2%。

結婚登記率連續四年走低,和“晚婚”有一定關係。隨著國民教育水平的提升,本科、研究生學歷已經越來越普遍,隨著畢業年齡的提高“晚婚”也就越來越普遍。而“丈母孃”現象,推高了結婚成本,延長了年輕人從畢業到積累結婚成本的時間,進一步提高了“晚婚”的年齡。

人口紅利的終結,是結婚登記率下降的另一個原因。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43‰;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95‰(國家統計局數據)。刨除國家政策鼓勵下新生二胎數量的因素,人口出生率的衰減是非常明顯的。當然,人口出生率下降對近幾年的結婚登記率影響還不大,更主要的是長遠影響。

影響結婚登記率持續下降的,除了前面這些冰冷的統計數據以外,更主要的還是生活方式和生活追求的改變。幾十年的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徹底改變了中國幾千年來宗族大家庭的生活方式。小家庭成為生活方式的主流後,人們有更多的空間去追求自己的個性化理想。不用再為了家族整體利益,犧牲個人理想。換句話說,個性化的發展是從擺脫家庭責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那麼,隨著人們對於個性化越來越強烈的追求,對於家庭的觀念也就越來越淡薄。

從1978年開始實行計劃生育以來,獨子的“嬌生慣養”成為了普遍現象。因此而產生的對於家庭責任的培養,也在越來越多“少爺”和“公主”的成長中被淡化。新生代的年輕人更注重自我的個性化發展。當然,這種注重自我的個性化發展並不等同於自私自利,而是更突出個人愛好特長和理想追求。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崇尚更自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按部就班的生活。那麼穩定的家庭生活,不再是年輕人最優先的選擇了。

現代經濟的發展,讓女性的社會地位快速提升。當越來越多的工作不再需要依賴強大的體能時,女性對於男性的生活依賴也就漸漸消失。甚至在很多經濟領域,女性以細膩周到的特點取得遠超男性的成績。隨著女性經濟獨立性的建立,對於組建家庭生活的迫切性也越來越低。實際上因為女性經濟的獨立,對於擇偶標準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因此導致更多的女性選擇單身。

隨著AI和機器人技術的進步,機器伴侶已經開始悄悄走入人們的生活。微軟以情商高著稱的“小冰”已經創下了和人連續聊天6小時的記錄。隨著機器學習的快速進步,再加上仿生機器人技術的日益完善,機器人伴侶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人類伴侶。畢竟對於很多人而言不會吵架不會發脾氣,百依百順又可以隨心定製的機器人伴侶,除了不能生育外幾乎可以稱為完美伴侶。機器人伴侶取代人類伴侶,無論從繁衍角度還是從人倫關係角度都將是災難性的。但機器人伴侶對於人類的吸引力卻又是非常強烈的,這種誘惑必然會進一步促進不婚族數量的快速增加。

隨著不婚族漸成社會主流,也許人類繁衍生息也要靠技術來解決。現在人工授精和試管嬰兒技術以及非常成熟,如果再搭配仿生技術的人造子宮,實現技術生育就不再是問題。而生物基因技術的發展,讓基因定製成為可能。我們可以在胚胎階段就從基因上消除所有缺陷,再添加上我們希望得到的某種才能天賦基因。也許不久的將來,人類可以通過流水線生產社會所需要的各種人才。

技術的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最終會把人類帶向哪裡?是福還是禍,誰又能說得清楚。技術讓人類文明得以高度發展,也許最終人類也將滅亡於某種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