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族恐渐成社会主流

不婚族恐渐成社会主流


2018年8月13日,民政部发布《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结婚登记率减7%,已连续四年下降。2017年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却比上年增长5.2%。值得关注的是,自2002年以来,我国的结婚率和离婚率发生了明显变化。2002年,我国的结婚率为6 .10%。此后几年,该组数据一直呈上升趋势,但在2014年开始下降。2013年至2017年之间,我国的结婚率由9 .9%降至7 .7%。此外,我国的离婚率也由2002年的0 .90%逐渐攀升至2017年的3.2%。

结婚登记率连续四年走低,和“晚婚”有一定关系。随着国民教育水平的提升,本科、研究生学历已经越来越普遍,随着毕业年龄的提高“晚婚”也就越来越普遍。而“丈母娘”现象,推高了结婚成本,延长了年轻人从毕业到积累结婚成本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了“晚婚”的年龄。

人口红利的终结,是结婚登记率下降的另一个原因。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95‰(国家统计局数据)。刨除国家政策鼓励下新生二胎数量的因素,人口出生率的衰减是非常明显的。当然,人口出生率下降对近几年的结婚登记率影响还不大,更主要的是长远影响。

影响结婚登记率持续下降的,除了前面这些冰冷的统计数据以外,更主要的还是生活方式和生活追求的改变。几十年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彻底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宗族大家庭的生活方式。小家庭成为生活方式的主流后,人们有更多的空间去追求自己的个性化理想。不用再为了家族整体利益,牺牲个人理想。换句话说,个性化的发展是从摆脱家庭责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那么,随着人们对于个性化越来越强烈的追求,对于家庭的观念也就越来越淡薄。

从1978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子的“娇生惯养”成为了普遍现象。因此而产生的对于家庭责任的培养,也在越来越多“少爷”和“公主”的成长中被淡化。新生代的年轻人更注重自我的个性化发展。当然,这种注重自我的个性化发展并不等同于自私自利,而是更突出个人爱好特长和理想追求。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崇尚更自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按部就班的生活。那么稳定的家庭生活,不再是年轻人最优先的选择了。

现代经济的发展,让女性的社会地位快速提升。当越来越多的工作不再需要依赖强大的体能时,女性对于男性的生活依赖也就渐渐消失。甚至在很多经济领域,女性以细腻周到的特点取得远超男性的成绩。随着女性经济独立性的建立,对于组建家庭生活的迫切性也越来越低。实际上因为女性经济的独立,对于择偶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因此导致更多的女性选择单身。

随着AI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机器伴侣已经开始悄悄走入人们的生活。微软以情商高著称的“小冰”已经创下了和人连续聊天6小时的记录。随着机器学习的快速进步,再加上仿生机器人技术的日益完善,机器人伴侣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人类伴侣。毕竟对于很多人而言不会吵架不会发脾气,百依百顺又可以随心定制的机器人伴侣,除了不能生育外几乎可以称为完美伴侣。机器人伴侣取代人类伴侣,无论从繁衍角度还是从人伦关系角度都将是灾难性的。但机器人伴侣对于人类的吸引力却又是非常强烈的,这种诱惑必然会进一步促进不婚族数量的快速增加。

随着不婚族渐成社会主流,也许人类繁衍生息也要靠技术来解决。现在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技术以及非常成熟,如果再搭配仿生技术的人造子宫,实现技术生育就不再是问题。而生物基因技术的发展,让基因定制成为可能。我们可以在胚胎阶段就从基因上消除所有缺陷,再添加上我们希望得到的某种才能天赋基因。也许不久的将来,人类可以通过流水线生产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

技术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最终会把人类带向哪里?是福还是祸,谁又能说得清楚。技术让人类文明得以高度发展,也许最终人类也将灭亡于某种技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