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手机的“网瘾”毒在哪里?

孩子对手机的“网瘾”毒在哪里?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简称 IA)、“网络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或“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 PIU),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继电脑之后,手机又成了家长还孩子产生矛盾的主要焦点之一。甚至屡屡发生因为家长没收手机而引发孩子做出极端行为的悲剧。这背后,除了对孩子缺乏挫折教育,孩子容易对逆境产生过激反应外,对于手机网络的成瘾依赖有主要关系。

面对自己孩子的“网瘾”,很多家长采取禁止孩子接触电脑、手机来解决问题。甚至有很多家长为了避免自己孩子患上“网瘾”,严格限制还未患“网瘾”的孩子接触电脑、手机。我们都知道,青少年在成长发育期间,在心理上会对家长和老师有逆反心理。因为家长和老师对上网的禁止,这些孩子产生了更加强烈的上网欲望。原本有“网瘾”的孩子更加严重,原本没有“网瘾”的孩子也患上了“网瘾”。

要解决“网瘾”,我认为还得从根源上解决。以前能够提供孩子们玩耍的场地很多,野地、废弃厂房、房前屋后、各种空地。那个时候,孩子们的群体娱乐是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因为一起玩耍的人多,各种各样新奇的游戏从来没有缺少过。记得我小时候,娱乐的项目非常多。一群伙伴一起捉迷藏、打沙包、跳房子、滚铁环、放风筝、弹球、男孩子的打仗游戏、女孩子的过家家等等;长大一点,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等各种体育活动又成了主要的娱乐方式。

而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的单位大院和宗族乡村逐渐消亡,曾经熟悉的街坊四邻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划分为一个个私密性更强的公寓。大人的串门,孩子们的聚堆玩耍,都成了久远的回忆。学业负担的加重,也让孩子们放学之后的时间大部分消耗在奔波于不同兴趣班和补习班上。

久而久之,孩子们除了学习,仅剩的娱乐就是在家里面对自己的一堆玩具。玩耍与社交是孩子的天性,当传统的游戏和社交方式无法实现时,就会有新的替代品出现。电脑、手机与网络的出现,使孩子们在家中通过网络就可以与其他人一起玩耍(网络游戏)。这种群体游戏(网络游戏)的吸引力很快就体现出来,并且因为长期的孤独,使很多孩子陷在里面难以自拔。

分析出了“网瘾”毒在哪里,也就能够找到解决手机“网瘾”的办法。要解决“网瘾”,必须从丰富青少年的娱乐生活做起。减轻学业负担,吸引青少年走出家门,参与到各种群体活动和游戏当中。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将青少年的注意力从单一的网络娱乐中吸引出来。

同时,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引导青少年如何正确对待网络。电脑、手机、网络其实都是信息时代不可缺少的生产生活工具,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要想完全隔离是不现实也是不正确的。交会孩子们如何正确使用信息工具,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