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中華文化之《道德經》第八章

感悟中華文化之《道德經》第八章

第 八 章

原文:上善若水。

譯文:至高的善,就像水一樣。

原文: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譯文:水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利,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水總是在最低窪處,並且接納一切汙垢泥水,這非常近似道的存在。

原文: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譯文:這是七條做人如做水的標準。居住要選擇遠離災害的地方(比如易發生洪水、泥石流的地方),思想要像深淵一樣有深度,與人交往要體現出仁愛的感情,言出必行講誠信,管理事情要井井有條,做事情要提高自己的技術能力,行動要講究效率和時機。

原文:夫唯不爭,故無尤。

譯文:做人,只有不爭搶,才能少過失。

老子比德於水,認為做人的道理和做水一樣。水處低,雖無巍峨挺拔,卻也無可阻擋。水無形,雖無金貴之軀,卻可滋養萬物。涓涓細流彙集成潭,潭滿則溢或為洪峰。洪峰所至,萬靈皆滅。小惡不消,累積為禍。

做人如做水,你善待我,我與你一汪清泉;你玷汙我,我還你一潭毒水。你疏通我,我平靜滋養萬物;你堵塞我,我堰塞成湖積蓄力量,只為一瀉千里摧毀一切擋路者的那天。做人如做水,可以滋養萬物,也可以摧毀一切。陰陽轉換間,全看你如何對我。忍,不是懼怕,而是蓄力。世間凡事有因果,未必應驗朝夕間,只因還在蓄力中。

做人為什麼要“善”?因為所有的“惡”行,最終都會釀成一潭禍害自己的毒水或洪水。換位思考,如果面對欺詐、欺辱自己的人,心中是否會釀下怨恨。同樣的道理,自己對別人施加的“惡”行,也會遭到別人的怨恨。當怨恨累積到臨界點爆發的時候,就有如摧毀自己一切的洪水。

而對別人的每一份“善”意,都會在人心裡存下一份好感。這份好感未必會帶給你直接的利益或者好處,但至少這世界少一分對你的敵意,就多一分自己的安全。“居善地”不僅僅指的是居住的地理位置,更主要的是要為自己營造充滿善意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居善地”為七善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