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民族品牌陷困境:花385亿收购美企,今半年卖886亿却跌出前三

又一民族品牌陷困境:花385亿收购美企,今半年卖886亿却跌出前三

上个世纪90年代,一部《海尔兄弟》动画片让海尔电器风靡全国,也彻底收获了80、90后的童年,当年海尔只花费了3000万的动漫营销,换来的是海尔电器近20年的风光。

3000万买了一代人的童年

其实海尔84年刚建厂的时候就亏空100多万,在外界看来,就是个等着慢慢死去的破落小厂,但自从张瑞敏“砸冰箱”打开了市场局面后,海尔奇迹般的起死回生,尤其难得的是,90年代初的张瑞敏就已经开始思考海尔的品牌文化。

其实企业拍摄动画片宣传品牌形象,海尔并不是第一个,早在60年,风靡日本的《铁臂阿童木》就是卡西欧公司投资拍摄的,到1983年《铁臂阿童木》在中国上映,迅速让卡西欧公司的电子产品进入了中国市场。

海尔从90年代初就开始以海尔的卡通形象为蓝本,零星的拍一些广告动画篇,并先后和上海、台湾的动画片制作公司洽谈过长篇动画片,但没有成功。

又一民族品牌陷困境:花385亿收购美企,今半年卖886亿却跌出前三

正当海尔都打算放弃的时候,幸运地遇到了东方红叶(海尔兄弟的制作公司),于是从1993年开始,长达8年的时间里制作了四部共计212集《海尔兄弟》,从1995年开始陆续在全国播出。

正是这部号称世界最长的企业投资拍摄的动画片,把海尔的品牌形象,深深的烙印在了一代人的童年记忆里,久久挥散不去。

2001年,海尔兄弟全部拍摄制作完成后,还和美国一家公司签订了合约,在美国上映,多年来海尔一直能够在美国市场与GEA(通用电气家电业务)较量,并最终收购了GEA,与当年的海尔兄弟不无关系。

而这一切,海尔只花了3000万。

空调前三地位不保

如今20多年过去了,海尔也从当年的小企业变成了全球知名的大品牌,2017年海尔电器也创造了1593亿营收,位居国内家电企业第二,仅次于美的。

又一民族品牌陷困境:花385亿收购美企,今半年卖886亿却跌出前三

在冰箱、洗衣机、空调三大白电的市场份额上,海尔都是妥妥的三巨头之一,多年来从没变过,但2018年上半年,似乎市场局势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

2018上半年,冰箱和洗衣机的市场份额仍然是海尔遥遥领先独孤求败,但空调的情况就让海尔有点尴尬了,格力以33.4%的份额保持第一、美的以20.4%的份额位居第二,不过份额出现了双降。

而海尔虽然获得了整体11.7%市场份额还同比增长,但第三的位置却摇摇欲坠。由于排名一二的两位老大哥格力和美的整体市场份额同比缩小了5%,让一直徘徊在三巨头之外的奥克斯抓住了关键的机会。

这些年来,家电产品线上销售比重逐年上升,以家用空调为例,2018年上半年的线上销售比例超过了35%,为什么小米三次抢滩空调市场,并不是因为和董明珠打赌,而是他看到了真切机会,就像小米电视。

又一民族品牌陷困境:花385亿收购美企,今半年卖886亿却跌出前三

2018上半年,奥克斯正是抓住了线上渠道的机会,主打性价比,拼价格,取得了第一的位置,线上份额达到26.9%,远超格力和美的,更不用说海尔。而奥克斯的综合家用空调销量达到了592万台,市场份额达到11.3%,与海尔仅差了0.4个百分点。

而奥克斯线上销售一直保持40%以上的增速,居于行业第一,让人不得不担心,通过下半年的市场洗礼,海尔还能否保住空调前三的位置。

业绩增长乏力

在海外市场,海尔一直以自有品牌的形式坚持本土化发展,但多年来成绩似乎并不那么显著,海尔也同国内大多数家电企业一样走上了并购之路。

海尔先后并购了北美GEAppliances(通用电气家电业务),新西兰厨电品牌Fisher&Paykel、日本三洋洗衣机品牌AQUA,特别是对55.8亿美金(约385亿人民币)巨额并购的GEA这两年来贡献了海尔大部分的海外收入。

根据海尔历年的财报数据,2016年海尔完成了GEA交割之后,当年合并收入突破了1000亿,2017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42%,2018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40%,环比下降了2个百分点。

GEA在2016年贡献了258亿,2017年GEA贡献了459亿,2018上半年GEA收入贡献率同比增长11%,达到245亿元。可以看出其实近两年来,海尔自有品牌的海外增长并不明显,甚至在总营收中的占比还在下降。

又一民族品牌陷困境:花385亿收购美企,今半年卖886亿却跌出前三

整体三巨头对比来看,根据 2018年上半年的半年报,美的实现了1427亿的营收,海尔实现了886亿的营收,虽然海尔自身同比实现了增长,但是格力以910亿的收入已经超过了海尔。

而在2017年的时候,海尔营收是力压格力的,还早格力一步挺进了《财富》世界500强,值得一提的是,格力的主要营收都来自于空调,而海尔是全家电产品覆盖。

海尔与美的和格力比较,无论国内还是海外,似乎都慢一拍了。

目前,海尔在智能家居、物流、电商都动作频频。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还没有孵化出一个足够亮眼的产品,这对海尔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风险。对此,69岁的张瑞敏坦言:“如果说风险,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现在已经做了很多的孵化。说直接点,它们必须孵化出来。如果孵化不成功,就没有路了。回去也没有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