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汉中天坑》第三集 文字版

汉中天坑》解说词

央视科教频道

《汉中天坑》第三集

导视:这里的地貌神秘原始,这里的天坑星罗棋布,这里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结构的天坑——双旋涡天坑。骆家坝镇,位于汉中的西乡县,70多平方千米的碳酸盐岩区,有大小十几个天坑,呈串珠状分布,其中,穿越二十多千米无人区才能到达的双旋涡天坑因独一无二的双旋结构和岩壁栈道神秘的古道观是西乡县境内最典型的天坑。

1、出镜,一望无际广袤无垠的植被,云蒸翠岭的佳茗茶山。。。

2、旁白

这里的地貌,神秘、原始。

这里的天坑,星罗棋布。

这里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结构的天坑,双漩窝天坑。

1、片头《汉中天坑》

2、旁白

上期我们考察了处在壮年期的禅家岩地洞河天坑,因其坑内水量丰沛,被国内外洞穴探险家誉为“世界最美天坑”。

而同属壮年期的双漩窝天坑,又会有什么故事呢。

6、旁白

汉中与汉文化的起源关系密切,放河灯等传统民俗在这里延续了数千年。放河灯,是中国民间一种传统习俗,常在农历的初一、十五等节日举行。今天恰逢端午节,当地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放河灯活动,用以悼念屈原和对亲人的祝福。

3、旁白

这里因秦岭北立、巴山南卧的地理位置,还是许多本土宗教的孕育之所。作为早期道家重要流派的五斗米道,因治病救疾只需五斗米而得名。传说,其创立地就位于汉中东部80多千米的午子山,根据当地道家记载,山中的午子观,正是这种教派的起源之地。这里独特的山川地貌,也为他们提供了绝佳的避世修行之所。

4、旁白

双漩窝天坑的岩壁上有一处建筑遗址,而根据当地道家记载,那很有可能是一个道观,峭壁之上,为何会有古建筑遗址呢。

5、旁白

骆家坝镇,位于汉中的西乡县,70多平方千米的碳酸盐岩区,有大小十几个天坑,呈串珠状分布,其中,穿越20多千米无人区,才能到达双漩窝天坑,因独一无二的双旋结构和峭壁栈道、神秘的古道观,是西乡县境内典型的天坑。

另外,据当地村民说,大小两个天坑相距不远,在坑内还有两个坑,一个深不见底,一个常年云雾升腾,一旦有人在坑口大声讲话,雾坑的雾气便会立刻消失。

升腾的云雾,神秘的古道观,独特的双旋结构,种种奇特现象的背后,蕴藏了哪些地理奥秘呢。

呈串珠状分布的天坑群,是否能助我们解开同一个区域内天坑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6、插入片头

7、出镜,探险队准备出发前往双漩窝天坑

央视《汉中天坑》第三集 文字版

8、旁白

双漩窝天坑,距离骆家坝镇25.8千米。

9、同期声,考察队出发

10、旁白

考察队需借助皮卡车,农用三轮车,向目的地行进至4.5千米,所有人下车,再徒步穿越21千米无人区便可到达。由于往返途中要花去两天时间,考察队需带上宿营装备和至少三天的食物供给。

11、同期声,考察队行进在崎岖的羊肠小道

12、旁白

有别于禅家岩天坑的黑暗环境宿营,这次不用住洞里。同行的向导说,这段21千米的无人区,在50年前,曾是另一番景象,由于这里多为崎岖的山路和茂密的山林,交通极其不便。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两百余户村民陆续搬离,沿路仅见到三户人家,以养蜂为主。

13、同期声,与蜂农攀谈

14、旁白

沿路的野草,以每年一米的速度疯长,50年后的今天,已找不到可穿梭密林的小道。

15、同期声,密林中前行

16、旁白

这是一只鼹鼠,体型接近于普通家鼠,前肢就像两只铲子,擅于掘土,白天住在土穴里,夜晚出来觅食,多栖息山间盆地及灌木丛林中,鼹鼠的嗅觉极为灵敏,可辨识立体空间方位内不同食物的气味。

17、同期声,队员被蚂蟥咬伤

18、盘白

这里常年无人踏足,也滋养了更好的生态环境,黑熊、野猪、豹、狼、羚牛等大型野生动物,在这里偶有出没。上千种珍稀草药,在这里恣意生长,

19、同期声,判断古树年轮

20、旁白

这里,我们见到一颗神奇的树,一棵空了树心的老梨树。

21、旁白

汉中的天气,总是这么的变幻无常,没多久就下起了暴雨。

25、同期声,找到一户人家

26、同期声,队员头疼,用细辛草药治疗

央视《汉中天坑》第三集 文字版

27、旁白

罗师傅说,这里叫细辛村,因盛产细辛而得名,细辛是一种常用草药,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生长于高海拔林下阴湿土中,细辛有解热镇痛功效,咀嚼有麻木的烧灼感,因根细味辛,故名细辛。

22、同期声,海拔1600

23、同期声,从骆家坝镇七点半出发,皮卡,三轮车,下午6点到达双旋天坑

24、同期声,准备下洞工作

25、旁白

雾坑中突然消失的云雾,峭壁之上的古道观,天坑独特的双旋结构,这些奇特现象,是此行要解开的疑问,而呈串珠状分布的天坑群,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考察队绳降30米左右,在半山岩壁上发现了一个溶洞

26、同期声,半山腰溶洞

27、旁白

距离溶洞不远处,有人工堆砌的石墙和洞穴,向导告诉我们,古代巴人曾生活在这儿,这里很有可能是古代巴人为躲避战乱而开凿的岩洞。

28、同期声,洞内

29、旁白

三天前,考察队在骆家坝镇不远处见到一个大型墓葬群

30、同期声,西乡县文史专家史奇其简述 古代巴人悬棺墓葬群,,,

31、旁白

央视《汉中天坑》第三集 文字版

经过一个小时的绳降,考察队终于到达双漩窝天坑的雾坑。

32、同期声,坑中,大家喊声

33、旁白

众人的喊声,并没有使雾气有任何变化。

34、同期声,坑底植被茂密,专家讲述天坑雾气形成成因。

央视《汉中天坑》第三集 文字版

35、旁白

双漩窝天坑,由天生桥相连的大小两个天坑组成,口径最长轴分别是150米和110米,坑内均发育有垂直竖井,口径分别为30米和25米,天坑深度分别为210米和207米,坑底海拔1657米,坑内有流经地下暗河,多处水蚀溶洞及人工修砌用于生活、修行的建筑遗迹。

专家说,双漩窝天坑仍处于发育中,在天坑的生命演化中,和禅家岩地洞河天坑一样,它属于壮年期。

36、旁白

考察队始终未找到去往古道观的路线,用卫星电话试图联系唯一去过的细辛村支书,却一直未能搜索到信号

向导说,村支书曾在里面见到雕像和香炉,不难推断,一定有人在此修行过。

那么,汉中天坑群,为何沿东西向呈串珠状分布呢,专家说,构造带是形成串珠状分布的主因。晚二叠世,这里仍为深水盆地,至晚三叠世海侵结束,区域发育有深厚的海洋沉积层,在印支运动中,板块不断挤压,造成褶皱,断层广泛发育,随着地壳上升,地下水不断下切,最终,沿着汉中南部,秦岭造山带与扬子板块结合部位的构造结合带,形成了沿东西向呈串珠状分布的汉中天坑群。

37、旁白

接下来,考察队将深入镇巴县境内。汉中地区最为规则和最大的两个天坑,又会带给我们什么发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