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导演“实名举报”,又一影视圈“毒瘤”被曝光!

影视圈的又一地震降临!

9月15日,导演郭靖宇在武汉某大学宣传新剧时,通过新作品《娘道》在播出之际遇到的“阻碍”,

对业内某些涉嫌造假收视率的机构进行了公开炮轰:

《娘道》2016年拍摄,被某卫视购买后播出时间却一直悬而未决,当他找上门后,购片主任却“命令”其去见指定的能搞定收视率的“大神”,该“大神”向其开价90万元一集购买收视率,并且还不能保证夺得首位。

这样一来,80集的剧集光是购买收视率就要花掉7200万元,而这家卫视的购片价也不过是130万元每集。如此算来,购买收视率的花费占到了总购片费的近70%。

于是,郭靖宇选择了不妥协,结果开播前还遭到对方威胁,“因为我坏了他们的规矩。

作为执导过《铁梨花》、《我的娜塔莎》、《勇敢的心》等一系列知名影视作品的导演,郭靖宇此番话一出,瞬间引起了众多关注。

名导演“实名举报”,又一影视圈“毒瘤”被曝光!

而这也成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

就在今天(9月1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其官方微信号上表示,已采取相关措施,并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开展调查,一经查实违法违规问题,必将严肃处理。

名导演“实名举报”,又一影视圈“毒瘤”被曝光!

无疑,影视圈又将掀起收视率造假行为的大整治!

(一)

郭靖宇的话为什么这么有影响力?

要知道,收视率造假的乱象传闻早已经是甚嚣尘上。

早在2012年,《大祠堂》的出品人王建锋就曾爆料,“只要有钱,无论什么剧、无论在哪里播、什么时间段,收视数据都可以购买。一年花5000万元就可进入全国收视前十。

而最近的《天盛长歌》,也因播出后收视率率过低,原定的70集直接被电视台删减至56集,等于被迫提前“下架”。

对此,8月16日,片方在发布的声明中更是直接表示:

《天盛长歌》坚持一真到底,无论面对多么巨大的外部压力,也不会参与任何数据的买假造假。

名导演“实名举报”,又一影视圈“毒瘤”被曝光!

无疑,收视率造假其实已经成了行业内的潜规则。

一部电视剧,想要出人头地就必须不惜高价购买假收视率数据,以保障达到电视台要求的播出标准,这样才能逃脱停播甚至不播的命运。

在这其中,相关人员虽深受其害,却是敢怒不敢言,即便实在忍不住也只是如上述般笼统的谴责下。

毕竟这会得罪很多人,而自己却还要靠着它赚钱。

而如今,在业界颇有名气的郭靖宇近乎实名的举报,赤裸裸的揭开了行业黑幕利益链,自然会引起有类似经历的同业人员的共鸣。

一位动作片导演就在朋友圈激动的写道:“特别开心,原来也有正义在。”

再者眼下,《娘道》正在热播,追剧的观众看到其幕后竟还有这么一出戏,不免会为其打抱不平!

(二)

如此,究竟谁才是收视率乱象的始作俑者呢?

客观的说,这里面,电视台是有错,但有错的绝不仅是电视台。

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其冠名费和广告费往往数以亿元计,

而左右着企业愿不愿意掏钱的唯一标准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收视率

但另一边,国内的电视台对于影视剧多是预购选片,这也造成其在和制作方接洽交易的时候,是无法知道收视好坏的。

不仅如此,互联网时代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字,为了占得先机,越来越多的播出机构选择在没有剧本甚至没有开机的情况下就预先买剧,至于其播出后究竟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更是无法保证。

因此,为了不得罪广告主,电视台只能偏走剑锋,要求制作方去购买收视率。

长此以往,这也就成了行业内难以打破的循环怪圈!

名导演“实名举报”,又一影视圈“毒瘤”被曝光!

而这个看似对广告方、电视台、制片方都有利的潜规则,为啥还有人不满?

因为在收视率这个评价中国电视剧优劣的唯一标准面前,整个影视行业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大多数制片方为了将钱省下来去买收视率,只能“偷工减料”,不断降低电视剧本身的质量,这也造成很多电视剧有好业绩却没好口碑。

相反,极少数仍在坚持做好片的,往往有好口碑却没有好业绩,甚至还可能面临着颗粒无收。

是追求理想还是趋于现实,无疑成了郭靖宇们不得不面临的难题!

(三)

不得不感叹,这才是真实的国内影视业样貌!

看似一片繁荣,却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藏着各种“毒瘤”,

“天价片酬”、“阴阳合同”、 “平台逼迫制片方造假收视率”…….

这些无疑都在阻碍着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为什么中国的电视剧越来越让人提不起兴趣?又为什么里面“五毛特效”如此盛行?想必大家心里都有了答案!

好在国家已经开始有针对性的动手了,

继影视行业片酬和征税之后,收视率造假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监管热点。

希望不久的将来,影视圈能让我们津津乐道的,是越来越多的好电视剧和电影,而不是各种匪夷所思的“潜规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