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的农民属于高收入群体,他们的做法我们能学吗?

在中国人的脑海里,农村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这是在中国。但在日本情况恰恰相反,真正的贫民不在农村,而在于城市。

日本内阁府在今年3月份的统计表明,日本农民在全国收入排名中位居高位。最高是汇聚了日本各大跨国公司总部的港区。2017年人均年收入是1115万日元,相当于65万元人民币。其次是日本中央机关和皇宫、各大国际商社、各大银行与金融机构的中央商务区。

为什么日本的农民属于高收入群体,他们的做法我们能学吗?

排名第三的地区是北海道的叫“北海道猿払村”。全村人口只有2700人,但是人均年收入居然达到了813万日元(约48万元人民币)。这个村渔民的捕鱼和养殖收入超过了日本大公司职员的收入。

从统计看,日本东北地区的岩手县、宫城县、福岛县、秋田县的农村县民的年平均收入,都超过了日本最大的旅游城市京都,与日本第二大城市的大阪接近。

为什么日本的农村比许多大城市还富裕?主要是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日本政府实施了对农村的特殊优惠政策,对于农副产品生产给予了高额的补贴政策,农产品价格维持很高,种植的农民才有钱赚。

为什么日本的农民属于高收入群体,他们的做法我们能学吗?

日本的农村城镇化与养老保险制度

日本农村的城镇化采取了不同于中国的方式,鼓励农民就地拆迁改造老住宅,由政府出资进行现代化的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做到家家通电、通煤气、通自来水、通无线网络、通道路。通过这种方式日本实现了农村的现代化。

农村村民的医疗保险待遇实行与城市统一的政策,城里人享受什么待遇,农民就享受什么样的医疗保险待遇。没有城乡差别,一律统一对待,这样就保证了农村居民的养老生活不会低于城市。解除了农村老人们的后顾之忧,农民的养老负担也减轻了。当然,日本人口少,做起来可能容易一些,对中国而言就没这么容易。

为什么日本的农民属于高收入群体,他们的做法我们能学吗?

农业人口少,更加专业化

日本总体农业人口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一直保持在700多万,但1990年减至481.89万,2008年首次低于300万之后,仅8年就跌破了200万。现在的农业人口已降到了200万以下,占总人口不到2%。预估数据表示,2050年日本农业人口将减半至100万人,其中三成为85岁以上老年人。照此下去,农业人口会减少殆尽。不需要人手的农业已经近在眼前。

日本农民是最专业的农民,因为他们可能几十年只种过不超过10个品种的作物,日本早在上世纪70年代年就实施了“一村一品”计划,他们的农民对单一作物品种的深入度与专注度是专家级的。专注是日本农民的特点,他们的生产的专业分工十分明确。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产业特色,一个农户有一个农户的主导产品,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构建起了日本农业经济的整体框架。日本的农民都是专业户,种草莓的都种草莓,种番茄的都种番茄,种鲜花的都种鲜花。一般农户全年只生产1~2个品种,最多不超过3个品种,而且生产的产品几乎全部为商品,农产品的商品率极高。

为什么日本的农民属于高收入群体,他们的做法我们能学吗?

日本农村全国性农业合作组织:农业协同组合

种出了优质的农产品还必须保证能卖出去才能让农民有钱赚,否则向中国现在这样,经常农产品出现卖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就是,政府辅助成立日本农协组织。一般用英文字母“JA”来表示。这个农业合作组织不仅拥有自己的银行,拥有自己的物流中心,还拥有自己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可以给农民贷款,同时也把农民种上来的蔬菜、水果汇聚到各地的交易中心,提供给全国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或者直接提供给各地超市。也就是说,农民种上来的蔬菜水果,根本不用担心会因为卖不出去而烂在地里,你只要开车送到各地的JA交易中心,JA交易中心都会负责收购,然后分销到全国各地去,这就能够保证农民有足够的种田收入。

中国农民如何?

有上述可见,日本农民在农业的整个产业链中,只是专职负责生产一项职责,其他的物资供应,技术服务,特是农产品的销售是由专门的非盈利机构——农协来完成的。可是,反观中国,中国农民如果不是有三头六臂,既是种植行家、又是植保专家也是土壤肥力专家,还得是市场专家,能预测和运营自己产品的销售,这在世界上恐怕也是少有的吧!可谁来帮帮我们的农民兄弟呢?

在可见的未来,若没有体制机制上的改革,中国农民致富的梦想还只是一个梦想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