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上路就癱瘓,數據爆炸成了自動駕駛汽車的攔路虎?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我們的愛車正在變得越來越智能。近日,有消息報道稱,中國的四維圖新、英國的FIVEAI等公司都在進行數據採集工作,為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收集最詳盡的地圖數據。

還沒上路就癱瘓,數據爆炸成了自動駕駛汽車的攔路虎?

當然,隨著車載技術越來越多樣化,車主們陸續獲得的新體驗並不止於更加精準的地圖數據,還包括車載信息娛樂系統、道路與交通警示系統、車輛診斷系統、導航系統、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等。這在給車主帶來便利的同時,不知不覺中也增大了汽車存儲數據的壓力。

另外,在車聯網技術的逐步應用之下,汽車製造商們也一直在補足他們的網絡工具。前不久,Luminar的首席執行官Austin Russell進行的一項穿越擁擠的曼哈頓街道的試駕。由於電腦遠無法與人腦匹敵,為了描繪出一副完整的包括騎自行車的人、行人、街頭小販以及狗的長達800英尺的3-D掃描圖,自動駕駛汽車的實驗設計包括了16個攝像機、12個雷達傳感器、6個超聲波傳感器和4到5個激光雷達傳感器。這就進一步引發了汽車數據的爆炸式增長,難怪自動駕駛汽車工程師們常說:自動駕駛汽車每小時將產生4tb的數據。

還沒上路就癱瘓,數據爆炸成了自動駕駛汽車的攔路虎?

由於數據產生得又多又快,某些數據的存儲時間又可能長達數日乃至數月,即使未來大部分的自動駕駛車輛將配備最新款的無線網絡及車載通信設備,用戶可將一部分數據上傳到雲端,但也難以保證行駛中的車輛車內無線網絡的信號始終處於良好狀態,更無法確保車載通信能持續流暢運行,這就要求車載存儲設備需要繼續進行進一步的擴容。

當超大容量的車載存儲設備成為實現自動駕駛功能的先決硬件條件,如何對存儲設備進行優化就變得極為關鍵。因此,閃存設備在自動駕駛中的運用逐漸成了一個顯著的趨勢。由於汽車空間有限,空間有效利用率已嚴苛到英寸級,而經過測試證明,閃存不僅能滿足自動駕駛車輛對大容量的需求,更能夠提供高度緊湊型封裝產品,其體積比1美分硬幣的體積還小,極大地節約了汽車空間。

還沒上路就癱瘓,數據爆炸成了自動駕駛汽車的攔路虎?

當然,由於車內場景的獨特性,自動駕駛汽車對存儲設備質量的要求也要遠高於手機、電腦等設備。即使閃存設備受到了越來越多車企的歡迎,它也需要確保在各種嚴苛的環境中,運行起來有著足夠的可靠性和使用週期。

此外,自動駕駛產生的龐大的數據量,也給數據傳輸帶來了更高的要求。不少廠商曾使用過無線系統、光纖等代替電纜,但都由於易受干擾、成本過高等原因宣告失敗,到目前為止,最受歡迎的汽車內部網絡線路佈線依舊要數銅線,但也依然在長距離傳輸高速數據方面有著不小的侷限性。

還沒上路就癱瘓,數據爆炸成了自動駕駛汽車的攔路虎?

為了加速信息流,大眾、英偉達和博世等公司最近成立了自動駕駛汽車網絡聯盟,鼓勵大家使用以太網代替物理佈線,以期達成讓業界圍繞一個速度更快的多功能汽車以太網網絡標準聯合起來的目標,受到了不少人的看好。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有研究指出,到2035年,全世界自動駕駛汽車的數量將增至2100萬,其中光是中國市場就很可能達到5000億美元的規模。因此,讓各大企業頭疼不已的數據存儲問題既是一項極為困難的挑戰,也是一個難得的機遇。誰能解決當下的難題,不僅能獲得鉅額的財富,更能引領整個自動駕駛汽車行業取得跨越式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