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鳥籠效應」,對企業的啓示:戰略順勢而爲,管理因勢利導

閱讀前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就可以每天獲取本頭條號發佈的職場及管理知識!企業高管內參,堅持無干貨,不分享

著名的“鳥籠效應”,對企業的啟示:戰略順勢而為,管理因勢利導

什麼是著名的鳥籠效應?

鳥籠效應是一個著名的心理現象,其發現者是近代傑出的心理學家詹姆斯。1907年,詹姆斯從哈佛大學退休,同時退休的還有他的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

一天,兩人打賭。詹姆斯說:“我一定會讓你不久就養上一隻鳥的。”卡爾森不以為然:“我不信!因為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要養一隻鳥。”沒過幾天,恰逢卡爾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禮物——只精緻的鳥籠。

著名的“鳥籠效應”,對企業的啟示:戰略順勢而為,管理因勢利導

卡爾森笑了:“我只當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藝品。你就別費勁了。”從此以後,只要客人來訪,看見書桌旁那隻空蕩蕩的鳥籠,他們幾乎都會無一例外地問:“教授,你養的鳥什麼時候死了?”卡爾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釋:“我從來就沒有養過鳥。”然而,這種回答每每換來的卻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

無奈之下,卡爾森教授只好買了一隻鳥,詹姆斯的“鳥籠效應”奏效了。實際上,在我們的身邊,包括我們自己,很多時候不是先在自己的心裡掛上一隻籠子,然後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滿一些什麼東西嗎?

著名的“鳥籠效應”,對企業的啟示:戰略順勢而為,管理因勢利導

企業戰略要“順勢而為”

鳥籠效應放在企業裡也可以說明很多問題,對整體而言,它可以說明企業的戰略應該和能力相匹配,很多時候應該“順勢而為”,企業有什麼樣的能力,什麼樣的資源,往往就決定了戰略的大方向。

企業的戰略必須和企業的能力、資源相匹配,不然,看上去很美的戰略實際上是不可能落實,要善於發現企業中存在的類似問題,比如組織結構中是不是有虛設的崗位等。

著名的“鳥籠效應”,對企業的啟示:戰略順勢而為,管理因勢利導

管理者要“因勢利導”

看到鳥籠,眾多客人都會問卡爾森養鳥的事情,且卡爾森解釋了以後,大多數人困惑、不相信,這種慣性思維方式反映的是人性的一種弱點。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有必要深刻理解人性,並在工作上因勢利導。

有些企業雖然有齊全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但往往很難貫徹下去,管理者應分析其原因,企業的任何目標都要靠人去實現,而“人”並非是完全理性的,也有感性的時候,體現一定的主觀性,現代的企業依靠組織職位和權利的傳統領導方式,已不能適應其發展要求了。

今天的企業管理者,要想做好下屬的組織、協調、激勵、控制等工作,最好擁有一定的軟性實力。而要具備軟實力,除了一定的管理能力、專業能力和個人魅力外,必須的基本條件是要對下屬的個性和特點有充分的理解。

著名的“鳥籠效應”,對企業的啟示:戰略順勢而為,管理因勢利導

以崗定人為主,以人定崗為輔

在定崗定編這個重大問題上,有些企業比較盲目、隨意,未經深思熟慮,結果是“決策拍腦袋、表態拍胸脯、事後拍屁股”。對崗位設置這一問題,應該在企業戰略的基礎上,科學、系統地規劃。

以崗定人,是企業定崗定編的基本原則。企業應在崗位配置和人數配置方面做好年度計劃,並做好用人的中長期規劃, 既要保證有充足的人力資源去完成相關職能工作,又要避免人浮於事,無端增加成本。

著名的“鳥籠效應”,對企業的啟示:戰略順勢而為,管理因勢利導

以人定崗,是特殊情況下的權變之策。

比如,某些國有企業或政府事業單位,為部分弱勢群體安排工作,再比如,美國的GE公司曾發生一件事情,有兩位高級經理競爭某事業部的總經理。

由於二人都是難得的管理人才,決策層經過反覆比較和權衡後,最終提升其中一位任總經理,同時為防止另外一位辭職,又特意為他新成立了一個部門,請他擔任該部門的總經理。這種特別的定崗方式是特殊情況下的優選,所以說應該以崗定人為主,以人定崗為輔。

著名的“鳥籠效應”,對企業的啟示:戰略順勢而為,管理因勢利導

——END

著名的“鳥籠效應”,對企業的啟示:戰略順勢而為,管理因勢利導

藉此機會給大家推薦老闆、總裁、高管、精英成長課程《CEO周課》。

將各商學院EMBA課程內容進行了提煉,整理成100節精品音頻課。對個人修煉、領導力開發、360度溝通、團隊建設、員工激勵、人才培育、高效授權、品牌塑造、營銷創意、業績倍增有很大的幫助。

您只需要每天花15到20分鐘來的時間來收聽既可以搞定了,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面的"瞭解更多" 鏈接即可,開啟您企業發展進階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