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导致三国时期的军阀混战?

赵志军001


东汉乱起党锢之祸,追因则为外戚专权,造成外戚专权因皇帝短命,东汉十三位皇帝,只有光武活过六十岁,献帝过五十,明帝过四十,其他皆短命皇帝,更糟的是还没有儿子,只能从旁系选嗣君,小皇帝需要扶持,原后族是首选,皇后是妇道人家兼只一人,也需要帮手,首选自然是娘家人,便形成外戚。


外戚之祸起于章帝,章帝死,窦后立养子刘肇即和帝,(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后族专权,长大的皇帝不满,又因朝政被把持,无法拢笼外臣为援,日常最亲近的只与宦官,和帝于是与宦官郑众诛窦宪夺权,拉开宦官与外戚进而士林的对抗。随着皇帝短命无嗣多次出现,双方对抗愈演愈烈,便有了后来的党锢之祸。


《后汉书》称桓帝灵帝时“主荒政谬,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敷公卿,裁量执政,鲠直之风,于斯行矣”,桓帝灵帝二次党锢之祸,都以反宦官集团的失败而结束,士大夫集团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党人被残酷镇压,伤及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宦官专权荼毒天下,西北羌人屡次作乱,统兵将帅渐据军权骄横不法,大地主土地兼并加剧,低层生存空间被挤压,民不聊生,激起黄巾之乱,黄巾党徒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上层无能引致人民揭杆而起,主要乱事虽不久平灭,但天下大乱的趋势已成。(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其时,刘焉向灵帝上奏说,四方叛乱难平,是由于刺史权力太轻,于是,把刺史改为州牧,成了郡地的首长,手握重兵,之后,尾大不掉,成为东汉末又一乱源。至此,皇权衰弱,多方力量并立,社会矛盾集中爆发,大乱世大混战不可避免。

读史鉴今,修心明性,欢迎关注南方鹏共同探讨。


南方鹏


东汉末年由于政权的腐败,至使上行下效,从朝廷皇帝那里开始沽官卖爵,使一些个地主豪绅不断的加入了政府官员的行列,而他们为了捞回买官的钱,在他管辖的范围内,拼命的收刮民财,如此的恶性循环,让黎民百姓苦不堪言,甚至还把捞钱的耙子伸向了少数民族,比如后来造反的羌族。


由于官场的混乱,使国家的管理体制发生的变化,造成州一级的地方长官独揽行政大权,甚至还控制了军权,又用收刮来的钱财,自行的招兵买马,割据一方的军阀开始萌生。

统治阶级的盘剥,再加上天灾,使黎民百姓生活更加痛苦,于是,在全国各地,爆发了大小规模不等的农民起义。

这些个农民起义军,把黄布系在头上,史称黄巾军。

以太平道的首领张角为首的最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在公元184年,造反起事,给统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

由于朝廷的腐败,军队更是腐败不甚,派出去的军队,都被农民义军打得落花流水,朝廷的统治危在旦夕。

此时,把持着国家政权的何氏家族, 不甘心汉朝的政权就这样的被推翻,便号召各州府的官员,组成军队,扑灭黄巾军起义。

这个时候,地方军阀开始膨胀。

心眼儿实的,对于农民义军大肆砍杀,心眼儿多的收容安抚了许多农民起义军,由于这些农民起义军,是以吃饭为目的,并在义军中携带了大量的家属,其家属人数是军队的4到5倍,有时看到浩浩荡荡的农民大军,实际上,有家属在里面,他们一方面是为了吃饭,一方面怕遭到官府的报复。

那个白脸的曹操,借此机会收容了的黄巾军多达30万,家属60多万,成了他打内战的资本,而家属又被安置在官田内,为他们种粮,为他们提供后勤保障。大量军阀的出现朝廷已被架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皇上成了众多军阀的争夺对象,有的干脆自己当起了皇上。



当小军阀被兼并后,渐渐的形成以曹操,孙权,和刘备三个军事集团鼎立的局面,这场战争从公元184年的镇压张角的黄巾军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280年司马家族灭东吴和西蜀而结束,此间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是中华大地惨遭杀戮,人口由东汉末年的6700多万,锐减到700多万,可谓是十室九空,遍地坟萤。

使神州这块大地,一直到隋朝建立前,近400年时间一直处分裂状态。

三国时期的军阀混战,给中国造成了无尽的灾难。



赵志军001


三国时期的军阀混战是汉末军阀混战的延续与必然趋势,而汉末军阀混战则由多种因素所造成,兹分述之。

一、皇帝幼弱昏昧,外戚、宦官乱政。东汉自第四任皇帝汉和帝始,至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终,期间的九位(另有两位少帝刘懿、刘辩未入帝纪,故不计)皇帝皆为冲龄即位,平均年龄仅为九岁;其中汉桓帝年龄最大,十五岁;最小的汉殇帝才是个百日婴儿。皇帝幼小无法亲政,军国大事只能是母后代劳了。于是朝廷连续出现汉和帝邓皇后、汉安帝阎皇后、汉顺帝梁皇后太临朝称制的现象。这几位‘无冕女皇’主政,带来的弊端就是外戚专政。小皇帝成人了,不甘心皇权旁落,便依靠身边的宦官夺权,宦官反过来又成了气候。外戚、宦官交相乱政,这朝政还能有个好?天下还能不乱套?

士大夫官僚集团既不能容忍外戚、宦官败坏国事,又不甘失去政治地位、既得利益,必然与之发生冲突,结果又发生了‘党锢’。庙堂混乱必然导致天下的混乱,为后来的民众造反、军阀混战埋下了祸根。

二、黄巾起义等变乱进一步打乱了秩序,造就不少日后的大军阀。184年二月,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爆发。虽然不到一年的光景,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就被朝廷镇压下去了,但社会秩序再也得不到恢复,动乱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借助平定黄巾起义及其他各路反军,董卓、曹操、孙坚等豪杰提高了声誉、壮大了实力,为发展成日后的大军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了兼并群雄、逐鹿中原的本钱。

三、董卓入京、擅行废立君主,东汉中央政权的皇威不再。189年八月末,西北军阀、前将军董卓利用外戚、宦官的矛盾,趁乱率军入京,把持了朝政。为了树威固权,董卓废黜即位不动半年的少帝刘辩,改立汉灵帝九岁的三儿子陈留王为帝,是为汉献帝,自此东汉失去了中央政府的权威,皇帝成了权臣手中的傀儡。董卓的残暴妄为引起关东州郡的义愤,于是‘十八路诸侯’起兵讨董卓,群雄推举有‘四世三公’显赫门第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慑于勤王大军的威势,董卓于190年二月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避至西北。勤王动力本就不纯的关东群雄失去讨伐目标,遂内部开始了割据混战。

四、士族豪强趁乱攫取实利,东兼西并,引发了惨烈的无休止的混战。士族亦称世族,是东汉以来逐渐形成的地主阶级世家大族,享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是国家体制内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为了独占政权,士族坚决排斥下层豪强和微贱士人;而士族中的豪门望族大官僚又极力打压那些地位较低的豪强;大官僚士族为了个体利益又坚决打击那些同等的高级士族,权力斗争便长期延续并愈演愈烈。汉末群雄中,最大的豪强无疑是出身‘四世三公’豪门望族的袁绍、袁术兄弟。袁绍占冀州,袁术占南阳,其他小一些的豪强,如公孙瓒占幽州,曹操占兖州等等。袁绍凭借袁家势力,经过残酷的兼并战争,很快占有冀、青、幽、并四州之地,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军阀。袁术也凭借显赫的家族势力,割据江淮间,并且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自称皇帝,成为南部最大的割据者。

五、东汉失去最后一丝重振的希望,战乱益发惨烈。192年四月,司徒王允等人诛杀恶魔董卓,汉室重振出现了一丝微弱的曙光。然由于王允措置失当,董卓部将反扑,王允遇难,汉室的重振、皇权的恢复自此再无希望,国家进一步陷入战乱中。自190年至208年的十九年间,华夏大地尤其是黄河流域完全沦为大战场、大屠场。经过残酷的军阀混战,大浪淘沙,到208年九月曹操攻破荆州,曹操统一了北方。放眼天下,除了曹操,军事集团只剩下割据江东的孙权、割据川蜀的益州牧刘璋及实力最弱的刘备。十月,曹操挟百胜之威,挥师攻打割据江东的孙权集团,发生了赤壁之战。曹操兵败北撤,刘备趁势攻占武陵、长沙、桂阳、零陵诸郡,实力猛增。214年五月,刘备逐走刘璋,自领益州牧,成功割据了益州,自此奠定了北魏、西蜀、东吴三足鼎立的格局。

220年正月,曹操病故,子曹丕袭魏王爵,嗣为丞相;十月,曹丕迫汉献帝禅位,自称皇帝,建立魏国。221年四月,刘备于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历史真正进入了三国时期。

综述,汉末、三国前的军阀混战的成因,主要是汉室式微,皇权失落,致使无法也无力掌控天下,启军阀之野心,起逐鹿之混战;前后三十年的大小军阀混战,给社会与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却成就了几个大军阀的野心与帝业,帝王的成功之路真是由数以百万计无辜尸骨铺就的,皇冠上浸满了鲜血。


风光艺境


这个原因有四,汉朝的体制、士族崛起、黄巾起义以及何进引边军入京共同造成的。

一、体制问题,汉代的地方长官比如前期的太守到后期的刺史,虽然名义上是行政主官,但是界限并不清晰,比如李广在担任右北平太守期间,就多次率军出征。这种军、政权力不清晰的地方官,若生二心,就容易出现军阀。



汉代以后的地方官,也面临这个问题,比如唐代担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掌管三镇的军政大权,可以从地方征税养活军队,并不依靠唐代中央的调拨,所以安禄山一旦出现异心,就可反叛李唐王朝。所以军政一把抓的地方官,是酝酿军阀混战的种子,这个问题到了宋代才得意解决



二、士族的崛起,在东汉时期,选拔官员采用举孝廉制,有势力的大族,以推荐自己的子弟、门生等方式,在地方形成一个盘织交错的势力,比如河东司马氏、弘农杨氏、颍川荀氏等地方大族。



汉代的地方官为了执政需要,往往需要和地方势力合作,成为地方势力的代言人,形成军政一把抓的地方官和大族的结合体,成为尾大不掉的势力,

一旦天下有变,地方势力往往会推动地方官转变为独立势力,已保证自身利益,进一步加深了军阀诞生的可能性。



三、黄巾起义对于东汉的打击。黄巾起义可以说是遍布东汉的大江南北,没有一只可以算主力军的起义,派出大部队去剿灭,意义并不大。



以东汉把刺史制度变成了州牧制度,把主管军事的刺史改成了军政一把抓的州牧,还可以自行招募军队,征集粮草,这样一来东汉的州牧就从军事、经济上摆脱了对中央的依赖,正式形成军阀了,只不过汉朝中央权威还在,地方军阀还不敢造次。



四、何进引边军入京。这就要说下东汉的传统,多任皇帝是年少登基,朝政由外戚掌控。皇

帝成年后,依靠身边的宦官掌握的禁军除掉外戚以夺取权力,比如除掉窦宪、梁翼等。



所以东汉的宦官集团是皇帝势力的代表,何进意图诛杀十常侍,是外戚意图削弱皇帝的势力,本质上是东汉中央权力的内部纷争。但是何进引董卓入洛阳,性质就变了,开地方干涉中央之先河。由董卓在干涉中央事务中,管至太师,掌握废立皇帝之权,地方军阀有样学样,为自身利益顾不了东汉中央



董卓入京第二个恶果是东汉中央权威丧失,皇帝斯文扫地。堂堂天子被地方军阀任意羞辱,就担负不起统领天下之责了。历史上周幽王被杀,周平王东迁,导致周王室失去权威,开启春秋之乱世,东汉的董卓之祸只是周王室悲剧的重现。



第三个恶果在于东汉中央直属军队禁军,在董卓之乱后已经不存在了。此后的东汉王室,没有了直属部队,连自身安全都难以保障,更不用说平定军阀混战了。

唐代安史之乱后,虽然也是军阀混战之势,但是唐中央保留了神策军,虽无力彻底平定军阀混战,但是延续唐国祚一百多年,汉朝的禁军覆灭后,就只能苟延残喘到被篡位了。



综上所述,汉代的制度酝酿了军阀混战的种子,士族的崛起给种子浇水,黄巾起义就是施肥了,而何进引董卓入京,就是把制约种子长大的藤蔓给砍掉,此后汉代的军阀混战就无法阻拦了。


采薇读史论今


东汉中期以来,皇帝年幼,后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吏治腐败,斗争不断!至东汉灵帝终爆发了著名的黄巾之乱!黄巾之乱造成的最严重的一个后果,就是地方军事力量的增长,各地郡守拥兵自重!中央权威招到严重的削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凉州军阀董卓进洛阳,擅废立皇帝,和孙坚在荆州擅杀地方郡守,都是中央权威败落的一个重要显示!自此以后,地方郡守不在在意中央,而是各自争夺地盘,各自混战!例如袁绍和公孙瓒的争斗,以及刘岱和桥玄的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