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杭州碧桂园楼盘降价,部分业主去维权,对此你怎么看?

有鱼有水有江湖


大多数无房者都会拍手称快。心里想着,你们这群有钱人活该,几百万的房子都买得起,跌惨了吧哈哈哈。

以上就是头条里的读者心里状态。

很多人都在讲,合同你自己当初签的啊,为什么不遵守合同呢?

也有很多朋友说跌了退房,涨了你会补钱给开发商吗?

不经过深思熟虑的结论只不过是情绪的宣泄。

引出来的问题就是,对于刚需家庭,面对不合理的合同你是否有原则不签呢?不合理的政策是否就是对的?

很多人并没有看到事件的本质,

第一,这次闹事的业主基本就是期房的业主,也就是说,业主这边并没有过户,也没有收房,手中只有一本预售合同。严格来说,房屋交易并没有完成。业主从情理上来说是有理由退房的。

第二,整个市场不景气,可以在这个时间在郊区买这个价位的房子的业主基本都是刚需,主要是以外地来沪的年轻人,父母攒了一辈子钱凑个首付,一夜之间被开发商吞掉首付钱,任何人都受不了。

第三,大多数业主不是抗议房价下跌,而是相同的小区,我买的房子比别人贵,真的退房以后,大多数业主还是要在附近买房的。

第四,政府是给了指导价了,开发商做了阴阳合同欺骗了前期购房的业主。不管于情于理,业主们都有道理退房的。

隔岸观火,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朋友请嘴下留德吧,如果开发商可以不顾政府指导价随意涨价或者降价而不负任何责任,未来吃亏的还是你们。不管你们在哪里,你终究是要结婚,你孩子终究是要上学,也就是说,这辈子房子对你来说是一个必需品。不管在哪里,你终究是买一套的。


上海链家特级演员刘能


上海碧桂园降价只是个案 上海从17年到至今 一直在挤泡沫 碧桂园上海降价的楼盘 是属于偏远郊区 本身定价就过高。上海的二手房普遍跌幅在20%左右。相对于 15年的房价还是翻了一翻 目前价格下跌只是回调 总价上去了 该买的还是买不起。不过我的真实感受就是 现在需要买房子的 钱袋子差不多都空了。目前 能拿出来五六十万首付的客户都是优质客户。


king古韵


看到这种题目我还是很犹豫的,因为法律人讲究的是契约精神。但毕竟我也很理解一些购房人的心情,尤其是一些刚需购房人用尽了“六个钱包”才买到房,房还没到手就已经下跌了。

网络上的主流观点是如果买房下跌了,要去找开发商维权,那买房上涨了,也没见给开发商分钱呢?还有人说既然已经签订了合同,双方都应该按照合同执行,没有理由去找开发商维权。就像股市一样,要是买了股票之后下跌,大家去找谁呢?

当然了,在上海的维权中,购房者认为是碧桂园暗箱操作。因为根据相关规定,开发商只可以在备案价的基础上下浮5%售房,而此次开发商却下浮了30%左右。具体的细节尚且披露的不多。单从表面看,开发商似乎有一些问题。但我认为其实问题不大,因为开发商撤销原有的备案,重新备案一份是很容易的事情。

其实我比较同情刚需,这事搁谁身上也收不了。对于那些炒房的,则是一点都不同情。但是毕竟合同规定是死的,双方只能按照合同执行吧。


律师独角兽


我想先问问那些打砸售楼处的人,什么叫“维权”?你们维的是什么权?是房价只能上涨的权吗?可是,世界上根本没有这样的权利。

商品房,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商品。既然是商品,那么其价格就是随行就市。当时签署购房合同时,有没人胁迫或欺骗你们?拿枪逼着你们签署合同呢?既然签署合同是自愿的,那么,就应该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这是最起码的契约精神,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法律常识。

签署购房合同后,双方其实锁定的就是楼盘中某一套或几套房屋的交易条件,价格、户型、付款条件和交房标准和时间,是签约双方应当关心和严格履行的内容。至于整个市场,和楼盘其他房屋的情况,就和购房者无关了。就像购买电冰箱,在电器城交钱付款了,就等着第二天商场送货上门安装了。如果此时电器城再出新的优惠,也跟你无关了。因为双方之间交易的就是这一个冰箱,这是特定物,双方仅仅对这个冰箱负责。

更何况,自今年以来,很多专家和媒体人都在反复强调楼市的下行趋势,反复告诫大家谨慎为之,不可再用以前的思维方式来看这个市场。如果有人就是不听,不信,还是凭着以前的经验,听信一些所谓大佬的预测,义无反顾地冲进去投资,还用了较高的杠杆率,那么,这只能怪自己眼光差了。愿赌服输,怨不得别人。

在此我想重申我的观点,我以前也在头条问答中表述过,即,以前关于房地产市场的预测都是建立在以前的土地政策、银行贷款政策和销售政策的基础上,有些人做出预测比较准确,和这些政策有根本关系。而如今,这三项政策都有了较大变化,甚至还有房地产税和租售并举的新政策悬在头上,因此,原来神一样存在的那些预言家还能不能未卜先知,真的很难说。

根据我的数据统计,中国的房子,不是匮乏,而是太多了,即便是一二线城市,房子也是够住的。只要把处于空置状态的房子都逼出来,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是人人有房住的,根本不短缺。有些人统计的什么销售数,和新建数之比,都是偷换概念,没有将存量房、小产权房、自建房和平房计算在内,而1998年以来的商品房建设量只占全部房屋供应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那些所谓专家只谈商品房的投资、建设、销售和竣工,是不全面的。这里还没有考虑人口老龄化、国家的城市组团建设方略、新农村的建设和土地流转等等因素的实施和影响呢。

无论如何,因为房价下降就撕毁合同,打砸售楼处的行为,不仅是违约,而且是违法。这是典型的刁民行径。即,社会不能负我,我可以负社会。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开发商如果有承诺房价不下降,且和客户有约定,那么,通过法律途径提出异议是可以的。如果没有,则这些打砸行为和土匪有什么两样?对这些行为的姑息养奸,就是对其他购房者的伤害,也是对正常市场经济发展的破坏,必须遏制和严惩。

我的头条号(颖想法律)经常会发布法律常识和理念的文章,希望大家关注,并树立法律思维方式,遇事冷静客观思考,让自己的生活平安快乐!感谢关注我的头条号,欢迎分享我的法律文章!


颖想法律


我自己已经有两套房,房价涨肯定对我也没坏处。所以我可以很公道的说当初买房是你情我愿的事情,房子也是商品,现在跌了你却要求退货。就好比你买了一台10000元的空调,现在根据市场下调3000元,你就搬着空调到商场要求退货补差价,哪有这种道理。既然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为何要闹。


ALEMON194252763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董岩:

看到这种新闻笔者就感觉很好笑,这是什么逻辑?只能涨不能跌?那中国股民是不是也要去维权?买股票是投资,难道买房子不是?

当然相对于股票来说房子不仅仅是投资品,属性上来说更多了使用权,但是房子也是具有投资属性的,既然有投资属性那么你购买之后投资就哟可能赚也有可能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供需关系的平衡最后就是体现在价格上,如果在某一个价位可以成交那么证明价格就是合理的,如果在没有任何的强迫,或者欺骗的情况下,那么该价格就是合理的。在这之后的涨跌你自然要自己承担。

突然想起今年5月份杭州的一出闹剧,就是小区业主委员会自行规定卖房指导价,而小区定出的卖房知道价格比同区域的二手房价格高出1万元一平米。请问业主委员会是根据什么定的价格?谁给你的权利定的价格?改革开放四十年了还能出现这种违背市场经济精神和契约精神的事件。跌了就要求维权如果涨了呢?开发商是不是也可以让你补差价,如果是这样相信没有一个人肯去给开发商补差价。

如果要维权应该把握关键的节点,看开发商销售的时候是不是存在欺诈,房屋本身质量是不是存在问题,小区的配套是不是和开发商承诺的一样等等。而不是直接拿降价来说事情。投资有风险,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既然你接受了当时的价格就必须接受现在降价的现实。房子也不是一直会涨的,如果你认为买了房子就一定会涨,那么在判断的时候你就出现了误判。


首席投资官


这类人应该严惩不贷,房价有升有降才是正常的,既然选择买房就要接受房价下降的事实。过去房价快速上涨,也没有见几个买房者主动要求退房的。现在房价降了,部分人竟然心态失衡了。房价只升不降只能说是不正常的现象,绝对不会长久,降价是一种必然。

就和买股票一样,不能因为买的股票跌了就去闹事啊,房子也是一样的。房价有高有底,投资房产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个是基本的常识,部分闹事的连这个常识都没有了。可以说这些闹事者就是无理取闹,没有任何地方规定房价不允许下降,买卖有亏有赚,这个是常态。

有些人存在畸形心态,只能赚钱不能赔钱,世界上根本没有这样的事,如果有的话大家都不用干活了,直接干稳赚不赔的事就好了。房价下跌已经成为新趋势,各界人士,各路媒体都给出了类似分析,既然这个时候买房就要接受房价下跌的事实,不要无端闹事。


深度军备


房地产即恶势力,从强拆到降房价闹事,开发商等一众利益集团所为,最开始雇人排队制造一房难求假象,到现在房价涨五倍榨干刚需六个钱包房价开始下跌,组织雇佣黑恶势力苦肉计砸售楼处演戏。



皇上今刮地


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次降价事件。

碧桂园这次降价,首先是为了回笼资金,这反而增加了商品房的入住率。其次是,购买者的确越来越少,不论投资的还是刚需。对购买期房的业主来说,短期看是坏事,长期看绝对是好事!

正所谓买涨不买跌,为的不是小区配套设施有多好,居住环境有多好,为的是买了你的房还有赚头。

所以,作为买房的人,你没什么可亏的。我相信开发商降价的同时,其他方面会让前期业主们得到实惠,但不要提钱的事!


猫步旅人


这并不奇怪,每次房价处于下降通道,就会有业主维权事件发生。真正让人关切的是,这次下降是又一次的假摔,还是真正拉开下降的序幕,此后3年、5年,甚至更久时间将迎来房价深度的调整期?

我们不是业主,体会不到受蒙蔽,极有可能受欺骗时那种气愤和绝望。我们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有些信息是房产中介释放出来的,有些是房产大公司舆论大战中蓄意而为的,有些是成功的炒房客的经验总结。一些国家大政方针指导性文字,普通的购房人一时还难以看懂认清。总之,处在信息弱势,周边各种压力下的工薪阶层,在是否买房方面,处处时时被弄得左右为难。

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角色,要有自己的定位。

关键是家庭共识,找到自己的活法。

关键要量力而为,杠杆撬动总归是担心受怕,生活与工作难以安宁。

维权是一场持续且无甚效率的行为,劳财伤神,没有赢家。房地产发展到今日,难道就没有一些公司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吗,难道总认为之前的高额利润是该得的吗。

企业需要站出来,一些个人需要站出来,最后预测:或许互联网技术最后能带来房地产真正的变革,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得以传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