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特熔岩地下的「精靈」

喀什特熔岩地下的“精靈”

靖西小龍潭

前不久在離靖西大龍潭不遠的小龍村,有關部門在村邊的小龍潭樹起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珍稀瀕危洞穴魚—靖西金線䰾保護區”。對於附近的居民都能明白是什麼回事,但由於科普的力度不夠,大多數的靖西人並不很清楚這“金線䰾”是什麼鬼、為何出現在這裡、為何要受到保護?

金線䰾屬於鯉形目鯉科,是金線䰾屬的統稱。體長,側扁,頭後背部顯著隆起呈弧形,有些通體透明。金線䰾多生活於水面較開闊的靜水湖泊中,平時多分散棲居於湖泊的出口或積水較深處,生殖季節集中在湖邊或湖出口的淺水區有泉水的溶洞中產卵孵化。金線䰾為中國特有種,常見於雲南。

喀什特熔岩地下的“精靈”

這是分佈在雲南的地表層金線䰾

地表層金線䰾體長,側扁,頭後背部顯著隆起呈弧形,體重約0.1~0.25公斤。頭細長,背面平直,稍下彎。吻尖細,口端位,上唇薄而下唇厚。須2對,發達;吻須短,頜須伸達眼後緣的下方。鱗細小,沿側線鱗則比較大,側線鱗61-69,側線略下彎。背鰭外緣稍內凹或截,背鰭刺較細,基部粗硬,後緣鋸齒細弱,頂端柔軟分節,起點位於腹鰭稍後。全身呈淡黃色,頭側與背部略帶青灰色,體側近背部有許多淡灰色圓斑;腹部白色各鰭均為金黃色。

而在靖西市喀什特熔岩地下也隱藏著另一種罕見的金線䰾。多年前廣西畜牧水產研究所兩名高級工程師在小龍潭發現該新物種後發表論文,並向國家申報新物種獲批淮,之後,該物種被命名為靖西金線䰾。

喀什特熔岩地下的“精靈”

這是在靖西發現的洞穴型金線䰾

靖西金線䰾為喜瑪拉雅運動後喀斯特地貌岩溶洞穴地下暗河生存的孑遺物種,目前僅在靖西發現有該物種後代繁洐生存,極其珍稀。由於長期生活於黑暗無光的地下暗河,該物種眼睛己完全退化,僅有眼圈輪廊,有眼無珠,大腦也已萎縮下凹,其身軀白化半透明。它無鱗有腮有鰾,體長12~18cm,重16~28克,遊速很快。天敵主要有越鯰、洞穴螃蟹等。

如果不是查閱相關的科普知識,根本就認為這兩條魚是不同種類的。那為什麼同是金線䰾卻有如此迥異的外表呢?簡單說來,就是在距今約3600萬年至5300萬年前的第三紀始新期,發生了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雲貴高原被抬升。而原本在同一湖泊水系生活的金線䰾部分隨著抬升的雲貴高原形成的滇池水系得以原生態存活,也就是地表層金線䰾;另一部分側沒那麼幸運,在地勢瞬時形成落差的情況下隨水流進入較低的靖西喀斯特地區地下暗河中,在幾乎完全封閉的地下水環境中頑強生存下來。因終年生活在暗無天日的環境中,經過千萬年的退化最終演變成現在的樣子,即洞穴型金線䰾。

可以說靖西洞穴型金線䰾的身世和靖西喀什特熔岩地貌形成息息相關,它的存在對於生物物種基因庫的完整及多樣性有著重要的意義,對喀斯特地區地下暗河生物物種多樣性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實物依據。如果把靖西金線䰾演變的經歷形象為“整容”的話,那麼大自然就是它的“整形醫生”,造山運動就是它的“手術刀”,而“整容”的時間側是--至少3600萬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