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估值高達約70倍的海底撈也破發了,港交所新股破發何解?

上市估值高達約70倍的海底撈也破發了,港交所新股破發何解?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今年來國內企業去港交所上市的比例有增無減,其中包括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公司,例如,小米集團(01810-HK)、美團點評(03690-HK)、海底撈(06862-HK)等一些全民耳熟能詳的公司,但是不管這些公司規模多大、名氣多響,上市之後股價都無一例外——破發了!

今天我們重點談談近期剛上市就破發的海底撈,公司作為“火鍋界的扛把子”,門店遍佈國內外,上市初期自然被一眾投資者熱捧,上市IPO定價為17.8港元,對應2017年利潤的靜態市盈率高達約70倍。那麼,海底撈上市估值這麼高合理嗎?

上市估值高達約70倍的海底撈也破發了,港交所新股破發何解?

(圖片來源 : 同花順)

財華社一致觀點認為,縱觀全球只要不是高科技行業內的公司,70倍的估值長期看肯定是站不住腳的,更別說只是業務壁壘較低的餐飲公司。我們下面具體分析一下公司高估值長期看“站不住腳”的理由。

行業護城河較窄

要說海底撈是不是一家優秀的公司,我們並不否認是一家業績優良的好公司,因為海底撈創始人張勇沒錢沒背景,在餐飲這個“紅海”行業裡,硬是把公司從一家地方性小餐館做成了全國知名的連鎖火鍋店,且口碑在行業處於絕對領先地位。但是,就算公司在行 業內處於領先地位,由於整個行業護城河窄註定造成了公司的護城河窄,就好比世界富豪榜前十位美國佔的最多,就是因為整個大環境好。

餐飲行業的護城河窄是眾所周知的,因為進入不需要太多專業技術、開店對於資金需求量也較小,所以一般普通人都可以開一家餐飲店,但是想要做大做強比較難,原因是競爭比較大,如果一家餐飲公司充分競爭之後成為一家大公司,由於行業同質化和競爭大導致的結果就是毛利潤和淨利潤都比較低。

海底撈作為餐飲行業的領先者,其毛利潤率也才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淨利潤率只有百分之十左右,而一些小的餐飲公司利潤率則更低。另外,公司近幾年得以快速發展是抓住了行業轉型的風口,以前國內人們吃飯吃飽就好,近幾年隨著國內經濟水平提高,進入中產階級的人們逐漸增多,吃飯吃飽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更看重的是服務,剛好海底撈迎合了消費者的需求,在服務上做到了同類企業的第一名。口味上,吃過海底撈的消費者大多認為口味不錯,但是類似於海底撈這樣的火鍋,四川滿大街都是,口味並不比海底撈差,但為什麼只有海底撈做大做強了?其重要原因就是服務跟不上。

上市估值高達約70倍的海底撈也破發了,港交所新股破發何解?

(圖片來源 : 海底撈招股說明書)

如果長期看,海底撈良好的服務態度和就餐環境並不能給公司形成長期的護城河,因為這些技能並不難學,只是大多數同類企業還沒有意識到而已,長期看必然會有一批公司效仿,使公司的護城河逐漸縮窄。

除了公司所處行業和其自身護城河窄之外,公司上市定價也是出奇的高。

上市估值高達約70倍

我們開頭就提過海底撈上市定價17.8港元,公司市值為943億港元,按人民幣市值計算,其對應2017年的PE值為70倍。縱觀A股、港股餐飲類企業市盈率長期可以維持70倍的公司,一個都沒有,就連A股“股王”貴州茅臺,長期毛利潤率高達90%,淨利潤率接近50%,市盈率長期均值也就25至30倍之間,距離70倍也差的遠。

這會估計有讀者質疑了,說是海底撈近幾年增長速度快,這點也確實如此,從海底撈招股說明書可以體現出來,2015至2017年公司營收由57.6億元人民幣增至106.4億元人民幣,三年複合增長率約36%;年度溢利由4.1億元人民幣增至11.9億元人民幣,三年複合增長率高達約70%,尤其是淨利潤近三年增速非常快,但我們稍微有點常識就知道這樣的增速不能持續,海底撈在現有的基礎上維持70%的複合增速,持續10年估計就是全球第一大市值股了,所以,這完全不可能。

上市估值高達約70倍的海底撈也破發了,港交所新股破發何解?

(圖片來源 : 海底撈招股說明書)

從2018年海底撈公佈的上半年數據看,公司的淨利潤增速約17%,已經出現疲軟,不管是從那個角度去看,海底撈70%的利潤增速長期看是不可能維持的,後期海底撈淨利潤增速回落到優秀公司的增速水平(15%至20%),對應的估值最少也應該打一個折扣,所以海底撈上市破發主要原因還是定價太高,這也是整個香港IPO市場的“通病”。

綜上所述,我們回到投資角度看,海底撈在行業內是一家優秀的公司,但是投資優秀的公司也是要看價格,並不是投資優秀的公司多高的價格都可以,看看上市香港的“獨角獸”企業頻頻破發就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