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教孩子的最高水準,是了解他9大階段的心理特徵!

隨著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視,“耍性子”是學生成長階段的常見心理表現,家長和老師要採取怎樣的溝通方式才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老師:教孩子的最高水準,是瞭解他9大階段的心理特徵!

看了這篇文章如果對學生孩子的教育有幫助的,建議老師轉給家長,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一起努力!

小 學

一、二年級

老師:教孩子的最高水準,是瞭解他9大階段的心理特徵!

心理特徵

一、二年級的學生的腦功能發育處於“飛躍”發展的階段,大腦神經活動的興奮性水平提高,表現為既愛說又愛動。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鐘。

他們的形象思維仍佔主導,邏輯思維很不發達,很難理解抽象的概念。獨立性和自覺性較差,在生活、學習、活動等各個方面都需要成人的監護和具體指導。

小學低年級學生最顯著的特點是,對老師有特殊的依戀心理,幾乎無條件地信任老師,他們對老師的信任超過了對家長的信任,常掛在他們嘴邊的話是:“老師說了……”以此開始來評價自己和別人,但評價自己時,只看優點,評價別人時容易受成人的左右。很少能顧及到客觀外界與自我的關係,只會以自我為中心,按自己的目的去行動。

一、二年級的老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對自己的信賴感,培養深厚的師生感情。同時,要在各個方面為學生做出榜樣.使學生的這種信賴感能夠更加持久。

溝通方法:

此階段以適應和培養習慣、培養學習興趣為主,引導孩子怎樣愉快地學習。老師多和家長溝通,做好引導和配合。

一二年級學生是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從可塑性強轉向逐漸定型的重要過渡階段,逐步適應了小學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為習慣,我們要對其不良行為進行及時糾正,培養學習興趣。

要多鼓勵肯定孩子,隨時注意孩子心態的變化,學習上還是要注重習慣的培養和基礎知識的把握。

三、四年級

老師:教孩子的最高水準,是瞭解他9大階段的心理特徵!

心理特徵

三、四年級學生的各項生理指標只在量上比一、二年的學生有所提高,基本沒有質的飛躍,仍處於平穩發展之中。但是,大腦卻處於迅速發展的時期,因此心理活動更趨穩定,明顯的表現是,比一二年級的學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聽課。他們的語言能力有—定的提高,但卻正處在由第一系統向第二系統轉換的過渡階段,常常出現“有話說不清”的情況。

這個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開始迅速發展,在接觸“好與壞”、“正確與錯誤”、“主要與次要”等概念時,儘管還有些模糊,但已有了初步的認識。最明顯的心理特點是自我意識突然萌發並逐漸增強,其主要表現是,對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認識態度,開始嘗試自己做出判斷。

他們不再無條件地信任老師,而且特別關注老師是否“公平”。由於這一階段的小學生在心理上處於“動盪”的過渡時期,不聽老師話的現象開始出現,班級工作的難度明顯加大。此時,班主任工作的重點是在學生的“動盪”中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

溝通方法:

由於交往範圍擴大,認識能力不斷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種困擾也隨之而來,開始產生不安情緒,需要老師和家長悉心陪伴和耐心引導,及時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此階段孩子的學習知識點已經增多加深,孩子開始出現小學階段第一分化,需及時幫助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樹立信心。注意孩子上課時注意力的問題,書寫習慣,培養孩子演算、檢查的習慣。

五、六年級

老師:教孩子的最高水準,是瞭解他9大階段的心理特徵!

心理特徵

五、六年級的學生,身體發育再次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被稱為第二發展期。此時,他們不僅身高體重明顯增長,而且肌肉骨胳的力量也在迅速增強。在心理方面,智力上有很大的發展,邏輯思維開始在思維中佔優勢,創造思維也有很大的發展。

此階段對新奇的事物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如蒐集物品、製作玩具、學習某種特長等,但往往見異思遷,朝秦暮楚;常常把某些脫離實際的幻想當作將來的人生目標,盲目崇拜某些明星。

他們的獨立意識進一步發展,常常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但是意志力仍不夠堅定,分析問題的能力還在發展中,所以遇到困難和挫折容易灰心!

溝通方法:

鼓勵做事情的堅持性,幫助孩子建立進取的人生態度,促進自我意識發展。老師可以利用學生要求獨立的心理特點,給他們做事的機會,幫他們成功,以此調動他們關心班級、為班級做貢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保持主動學習的態度,迎接更復雜的挑戰有積極作用。

初 中

初一年級

老師:教孩子的最高水準,是瞭解他9大階段的心理特徵!

心理特徵

成熟性與幼稚性的統一,進入少年期,身體形態發生顯著變化,身體機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應地產生變化,但童年和少年兩個階段之間是逐漸過渡的,初一學生剛剛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維的發展還有限,身體發育、知識經驗、心理品質方面依然保留著小學生的特點。

向上性與盲目性的統一,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有了一定的評價能力,也開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好評,在學習和紀律方面會認真努力,力爭給老師和同學留下好印象,但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處於萌芽階段,神經系統調節能力較差容易受外界影響,順利時盲目自滿,遇挫折時盲目自卑,洩氣,有從眾心理。

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統一,不願讓大人管,但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具體困難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幫助。

新鮮感和緊張感的統一,新環境新老師新同學新學科感到新鮮。但不久後,由於學科增多,複雜性增強,課時延長,考試增多,教法和學法與小學不同,使其感到緊張。

溝通方法:

1. 關注適應性——從小學生轉變為中學生,對周圍的環境、教學的方法、生活的節奏都需要適應,適應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初一甚至整個初中階段的成績,所以初一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儘快適應新的生活。

2. 新的習慣養成——初一是打基礎的年級,不僅要打好知識的基礎,更要打好學習習慣的基礎,重視“養成教育”,就是讓學生儘快養成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習慣,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成功的養成教育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成績優秀的重要保證!

3. 重視基礎知識——課程的難度是漸進的,所以通常剛開始的時候,學生都會覺得比較簡單,初一不要追求“難度”和“進度”,要重視基本概念的學習、剖析和應用,只有基礎牢固,才有可能在整個中學階段學得輕鬆而有成效。

初二年級

老師:教孩子的最高水準,是瞭解他9大階段的心理特徵!

心理特徵

此階段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身體都發生了許多引人注目的變化。但由於家長和社會對性知識教育採取閉鎖甚至恥於談論的態度,致使同學們產生青春期煩惱。

另一心理特點是表面什麼都不在乎,實際上從眾心理很重,既想標新立異又擔心脫離集體。於是有的學生出現了緊張﹑焦慮﹑自卑等不健康心理,由於心理發展與生理發展的嚴重不平衡,就會出現程度不同的對抗情緒﹑逃避﹑說謊﹑破壞﹑暴力等不良行為。獨立性有較大的發展,自尊心增強。

溝通方法:

青春期性成熟帶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進青少年性意識的發展,怎樣去認識愛情、處理對異性的好感需要正確引導。

初二的學生進入到了青春期,比較逆反,和老師家長的交流逐漸變少,對一味說教非常抵制,所以這段時間老師家長一定要多和孩子進行溝通,隨時瞭解孩子的心理變化,及時給孩子需要的心理疏導和正確觀念的引導,這樣才能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心理軌道上發展。

初三年級

老師:教孩子的最高水準,是瞭解他9大階段的心理特徵!

心理特徵

對立性獲得較大發展,學習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們喜歡同老師平等地討論問題,喜歡自己自由獨立地組織、開展一些活動。

初三學生的“成人感”更加明顯,自尊心大大增強,他們比初一、初二的學生更渴望教師和家長的尊重與理解。心理趨於定型,學習成績相對穩定,觀察力接近成人水平,意義識記占主導地位,思維活動已有抽象、概括的水平。學習興趣基本穩定,學習成績亦開始相對穩定。

教育者要抓住一切有利的機會,促使學生的心理更加成熟,為將來的學習和生活做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同時,要繼續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學習態度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有很強的升學緊迫感,並重視“補差”工作,力爭使每個學生都能進入理想的高中。

溝通方法:

需充分利用此階段特點,培養和發展他們獨立學習、獨立生活的能力, 同時為中考做準備,與孩子一起了解當下學習情況和狀態,設定目標,協商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