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是以中国大陆华北地区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其道场是在中国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的泰安市。碧霞元君的影响力由山东省泰安市传播开来,历经上千年,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以后,对于中国北方地区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经称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因坐镇泰山,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万山奶奶等。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


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


中国民间的“北元君 南妈祖”的说法,指得是泰山奶奶和妈祖娘娘之间,虽然有地域之差和山神、海神之别,但同样都普度众生、舍己为人,成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闻名于世的保护女神。中国南方部分地区也称其为“送子观音”。“碧霞”意指东方的日光之霞,“元君”则带有浓重的道教色彩,是对道教女神的尊称。

宋真宗东封泰山,还次御帐,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该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并更名为“昭真祠”,遣使致祭,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明朝时,将昭真祠又更名为“灵应宫”,后又扩建,增大规模,为碧霞宫。赐号“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认为碧霞元君乃应九炁而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之神兵天将,并照察人间一切善恶之事。


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


传统说法以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五为代表:泰山顶碧霞元君,宋真宗所封,世人多以为泰山之女,后之文人知其说之不经,而撰为黄帝遣玉女之事以附会之;不知当日所以褒封,固真以为泰山之女也。今考封号虽自宋时,而泰山女之说则晋时已有之。张华《博物志》称:“文王以大公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条。文王梦见有一妇人当道而哭,问其故,曰:‘我东海泰山神女,嫁为西海妇。欲东归,灌坛令当吾道。太公有德,吾不敢以暴风疾雨过也。’文王梦觉,明曰,召太公。三日三夕,果有疾风骤雨自西来也,文王乃拜太公为大司马。”此一事也。干主《搜神记》记载:“后汉胡母班尝至泰山侧,为泰山府君所召,令致书于女婿河伯。云:‘至河中流,扣舟呼青衣,当自有取书者。’果得达,复为河伯致书府君。”此二事也。《列异传》记蔡支事,又以天帝为泰山神之外孙。自汉以来,不明乎天神地只人鬼之别,一以人道事之。于是封岳神为王,则立寝殿,为王夫人,有夫人则有女,而女有婿,又有外孙矣,唐宋之时,但言灵应,即加封号,不如今之君子必求其人以实之也。 而据今人周郢考证:,“碧霞元君”之名的出现应不早于明初。明代之前,泰山女神的称号是“玉女”(或作“玉仙”)。据考泰山玉女之名始见于汉末曹操诗。东汉山川崇拜与神仙家、道家思想交错影响,道教吸收山川信仰,认为名山必有仙人在焉。与道教有密切关系的曹操,于所作游仙诗《气出唱》中写下“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翱翔”之辞。自此“玉女”形象开始于泰山落地生根。如三国曹植《远游篇》、唐李白《游泰山》等诗作中,皆出现泰山玉女形象。泰山之玉女池及池畔之玉女石像,亦是基于此一信仰而设置。宋真宗封禅,据此 “新玉女之像”,立龛以祀,并御制《玉女像记》,推动了这一信仰的传播。至元佑之时,岱顶已有玉女之祠,并有官员进谒祈雪的记录(岱顶刘衮题刻)。但宋代之泰山玉女,仍不脱游仙诗中之浪漫女仙色彩,如嘉佑时人王山所撰《盈盈传》(收入《云斋广录》卷九)中,述东山妓吴盈盈“梦玉女命掌奏牍”而卒,后其情人王山吊之于玉女池畔,玉女与王山宴饮赋诗后,又召盈盈与山同寝。其情致宛若高唐之神女,而与后世之元君大异其趣。 入金元后,泰山玉女崇信进一步扩大,且影响至女真皇室。岱顶大观峰有明昌间濮国公主题名云:“敬诣岱岳,焚香致礼毕,明日遂登顶,拜于玉仙祠下。”公主仍称女神为“玉仙”(元秦子晋《新编连相搜神广记》也称玉女为“岱岳太平顶玉仙娘娘”),说明当时尚无“碧霞元君”之名号。


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


至元代,玉女信仰出现一重要变革,即开始明确将玉女崇祀纳入道教范畴。元杜仁杰《泰安阜上张氏先茔碑》中记泰山道士张志纯于金贞佑之乱后重葺泰山祠宇,“自绝顶大新玉女祠,倍于故殿三之二;取东海白玉石,为像如人然,一称殿之广裒”(收入《重辑杜善夫集》)。这是玉女祠自创建以来首次大规模拓建,其工由道士主持,其祠宇也自然归属道门管理。重修后玉女祠改额为昭真观,中统五年(1264)《天门铭》摩崖后有“昭真观主翟庆真同立”一行可证。昭意为昭示、彰明,真则为道徒对仙人的称呼,道籍称老子为真老,化生真妙玉女,观名取意于此。改额“昭真”,意在强化玉女的道神色彩。

至明,泰山玉女才开始被称为“碧霞元君”。较早的文献见于明许彬天顺五年(1461)所撰《重修玉女祠记》:“予自永乐九年(1411)发解山东,还登此山,距今五十有一年。为天顺辛巳(1461),又得陪巡按山东监察御史康骥德良、按察使王钺世昌同一登览,瞻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之神……。”是碧霞神名明代前期业已出现。另明初宋濂《登岱》诗中也有“灵光长绕碧霞宫”之句(见《岱史》卷十六),堪作旁证(另《水浒传》第七十四回亦有“万民朝拜碧霞君”之语,因其成书年代说法不一,暂不作为证据)。又《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玄范浩咒妙经》。经文中历数岳帝驾下神祇,有一段宝诰专述碧霞元君,宝诰云:“至心皈命礼,泰山顶上,东岳内宫,曩时现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相。应九炁而垂慈示相,冠百灵而智慧圆融。行满十方,恩周亿劫。位正天仙之号,册显碧霞之封。掌岳府之神兵,管人间之善恶。寻声赴感,拥国安民。大圣大慈,愿至仁至孝天仙玉女广灵慈惠恭顺普济保生真人护国庇民宏德碧霞元君。”此下又云:“是时天尊说是偈,已各各稽首皈依顶礼……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藏分类题解》据本经中泰山神号用元代所封“东岳大生天齐仁圣帝”,认为经书“当出于元”,任继愈《道藏提要》则认为系明代所作。笔者倾向于后一种意见。泰山玉女于明代易名为碧霞元君,我以为实有以下社会变化的深层原因:

明初朝廷施行祀典复古,诏去泰山神帝号,同时强化其神之官方色彩,严禁民间“非礼之渎”,使泰山神信仰由民间祀典向官方祀典回归。民间对于泰山的崇祀活动,只得另寻其它对象,亦即清人孔贞瑄《泰山纪胜》所云:“东岳非小民所得祀,故假借碧霞云尔。”另一方面,道徒大力将泰山女神的形象进行转化,将“泰山玉女”打造成“碧霞元君”,并杜撰出宋真宗加封的“故实”。其意在于:一、玉女作为兴起于泰山的民间神,从未列入朝廷祀典,严格说来,属于淫祀,如正德朝工科给事中石天柱等言:“祀典唯东岳泰山之神,无所谓碧霞元君者,淫祀非礼,可更崇重之乎?”道徒打出宋真宗的旗号,有助于使淫祀合法化。二、碧霞元君较之玉女之名,更具有道教色彩,进一步明确了其神的宗教归属性(玉女虽早见于道籍,但其名不专属于道教,如世俗称美女为玉女;而元君则为道教专名,绝无歧义)。三、将女神形象从“年可二十四五”(《盈盈传》中所记玉女年龄)的青春女性向中老年女性转换,并赋予其主司生育的功能,以适应社会群体“母神”崇拜的信仰诉求。


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


道士对泰山女神的这番重塑,得到了朝廷与民间的双重认可。在朝廷方面,自正统十年(1445)始,内廷不断下诏发帑重修岱顶昭真观;至明宪宗嗣位,“遣廷臣以祀方岳,又时命中贵有事于(昭真)祠”,开启了致祭元君的先例;成化十九年(1483)重修昭真祠后,宪宗赐额为“碧霞灵应宫”,无疑首肯了道徒对女神的形象改造与碧霞封号的真实性。在民间方面,老母形象的碧霞元君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四方以进香来谒元君者,辄号泣如赤子久离父母膝下者”。与此同时,元君庙祀亦由泰山渐向周边传播,由京师,而北直,而江南,渐成为普及全国的民俗信仰。尔后且胫大于股,其神威赫然凌驾于岳帝之上。正如明人谢肇淛所论:“古之祠泰山者为岳也,今之祠泰山者为元君也。” “碧霞元君”作为泰山女神的正式名号也由此确立。

主要碧霞祠:

1.碧霞元君祠祖庭(山东省泰安市)

上庙 碧霞元君祠。兴于康熙、盛于嘉庆,前后历经300余年,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位于泰山极顶之南,天街东首,北依大观峰(即唐摩崖),东靠驻跸亭,西连振衣岗,南临宝藏岭。系元君上庙,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宋大中祥符年间创建,金碧辉煌,俨然天上宫阙。祠为二进院落,以照壁、金藏库、南神门、大山门、香亭、大殿为中轴线,两侧为东西神门、钟鼓楼、东西御碑亭、东西配殿。结构严谨,布局紧凑,南北长76.4米,东西宽39米,总面积2979.6平方米。碧霞祠现存建筑保留了明代的规模及明代的铜铸构件,建筑风格多为清代中晚期的风格。


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


泰山护鲁山口碧霞元君祠,位于泰山极顶南侧,初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原名昭真祠,金代称昭真观,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改名碧霞灵应宫,又称碧霞灵佑宫,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重修后改称碧霞祠,沿用至今。碧霞祠大殿为五楹,九脊歇山式顶,瓦垄三百六十条,以象周天之数。盖瓦、鸱吻、戗兽、大脊等均为铜铸。檐下高悬雍正帝“赞化东皇”、乾隆帝“福绥海宇”巨匾。整个大殿雕梁画栋,睛天朗日之下,金光璀璨,蔚为壮观。殿内正中神龛内的碧霞元君贴金铜坐像,凤冠霞帔,慈颜安详端庄。大殿左右为东、西配殿。东配殿祀眼光娘娘。传说眼光娘娘能治疗各种疾病,保佑人们眼明心亮、身体健康。西配殿祀送子娘娘。送子娘娘掌管人类生儿育女之事。香客往往在殿中用红布包一个石膏娃娃带回家去,放在床上,以求娘娘赐子,称为“拴娃娃”。东、西殿之间是香亭,祀碧霞元君。封建时代,大殿轻易不开,只有帝王大臣才有资格进大殿朝拜元君,普通百姓只能在香亭中求祷泰山娘娘。

1983年,泰山碧霞祠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二十一处重点道教宫观之一。1985年,这座千年古观重新交由道教组织管理,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中庙 红门宫。此处位于天门,天街坊之北,正殿斗拱彩绘、供元君神像。为碧霞元君的中庙,红门宫创建年代无考。但是根据民国十八年《重修泰安县志》所记载:“红门宫,在一天门北,元君中庙也。明天启六年重修, 登岱总会之区…………右合云亭,”

下庙 碧霞灵应宫。元君下庙,此处位于蒿里山下。根据《岱览》记载,此庙建筑颇宏伟:“旧有天仙祠元君下庙也。明万历三十九年奉敕拓建,赐额`灵应宫',前后殿庑崇丽,回廊周密,中为崇台,下门四达。

上设铜楼亦万历时造,号金阅,杯宇栏棚,象设皆范铜镀金为之。自顶移遥参亭。”

2.台湾省草衙龙凤宫

在台湾,碧霞元君的神庙被称为“泰山行宫”即高雄市前镇区的“草衙龙凤宫”,庙中所供奉的碧霞元君金身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3.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帝母宫

相传道教创始人老子及道教南华真人庄子都曾在这一带活动过。“帝母宫”则兴盛于汉唐,

现存遗址建于明嘉靖十九年,明清以来,在皖西北两淮一带一直是道教活动中心。三月十五,邻近县市的善男信女都会云集于此,帝母宫内更是人流滚滚,香雾腾腾。虔诚的香客来此敬香、祈祷,使这一古老的宫观更加焕发了昔日的灵光。

元君前身为玉女,是东岳大帝的女儿,雕像出现于汉宫,为金童玉女雕像之一。到五代时,大殿倾塌,金童化为清风而去,玉女则隐入池中。宋真宗到泰山封禅时至池边洗手,池中突然冒出一尊石人,真宗叫人捞起,在泰山建寺供奉,册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专管人间生男育女之事,并能保护孩童健康成长。八公山自有帝母宫后,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来庙里求子求嗣者特别多。但凡想生男育女的少男少女和盼人丁兴旺的妇妪耆老,纷纷前来烧香求福,且时常应验。一传十、十传百,帝母宫香火日渐兴旺。这座帝母宫被誉为“淮上第一庙观”


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


4.山东省庆云泰山碧霞元君行宫

庆云泰山行宫,占地面积达1500平方米。筑有行宫门楼,底层为大拱孔门,顶层为殿宇式建筑,四角飞檐,柱廊环绕。佛殿为倒座式,内有13根明柱。

泰山行宫位于今庆云县治北10公里。现盐山庆云镇西关西头,原鬲津河北岸。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占地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相传姜太公保大周统一天下,各大小官员及眷属均封神位,泰山顶封让于碧霞元君,碧霞娘娘遂隆旨,为西地长安到泰山每500里建一行宫,为其歇间,故名曰泰山行宫。为旧志庆云八景之一,曰“西山暮笛”群众有“庆云阁、海丰塔、东光县的铁菩萨”之说,

泰山行宫主体——正殿,进深五间,面阔三间,单檐四柱。建筑在1.2米高的台基之上,四周沿筑矮花墙。青砖筒瓦,花卉滴水,龙纹瓦当。大脊两侧各有一只吞脊大兽,蟠屈上弯,北负宝剑。殿内6根朱柱布局合理。东西山墙的南北两侧各有一组镂空砖雕,均为神话人物,一组是“王母东巡”,一组是“天女散花”,造型玲珑独特。山墙属硬山小式造风格。殿内正位供奉泰山奶奶、东侧眼光奶奶、西侧送子奶奶,殿后面观世音菩萨。

5.北京市丰台区草桥北部碧霞元君庙

在丰台区草桥北部有一个小村庄,名叫中顶村。村中有一座中顶碧霞元君庙。据史料记载,该庙建于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年),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碧霞元君在民间赫赫有名,传说她是东岳泰山大帝的女儿,又称天仙玉女,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等。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 ”。她与从古天竺国远道而来的观世音菩萨,都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

明代北京建了5座碧霞元君庙,分别是东顶、 西顶 、南顶、北顶和中顶。东顶碧霞元君庙在东直门外东顶村,毁于“文化大革命”。西顶碧霞元君庙在海淀区的麦庄桥北,紧挨着世纪金源时代购物中心,是五顶庙中保存较完整的一个,有四层大殿。南顶碧霞元君庙位于丰台区大红门外的南顶村,原有殿宇3座。庙已无存,其旧址为今北京橡胶五厂厂址。北顶碧霞元君庙位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北端的奥运主场馆区内,与鸟巢、水立方毗邻。2003年,修缮好的庙宇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现是北京民俗博物馆分馆。

中顶碧霞元君庙的前身是唐朝时修建的万福寺。这一点在以往北京历史资料书籍中极少谈到。只有《顺天府志》记载道:“碧霞元君庙,唐刹旧址,在右安门外草桥北。草桥,唐时有万福寺,寺废而桥存,明天启年间即建中顶碧霞元君庙,士人称为中顶。”中顶碧霞元君庙在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建成后香客如云,香火旺盛,曾经辉煌多年。后年久失修,又经战乱,摇摇欲坠。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皇帝下旨拨款重修,赠送了一对石狮子,并为庙名及两殿门额题字。至清末又颓废不堪,无人继修而成一瓦砾场。民国时也曾重修,但规模有限。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小学校教室。“文革”中遭受厄运,神像、石碑、石狮均被拉倒、打砸,损毁严重。改革开放以后,有关部门拨款修葺了中顶碧霞元君庙。1984年5月被公布为丰台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8月北京市文物局投资20万元对正殿、山门进行了修缮。

2011年初,丰台区政府又对中顶碧霞元君庙进行了修葺,修缮后的中顶庙保存有正殿、东西配殿、山门、院墙,其建筑格局完整、恢复了历史原貌,充分展示了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


中国大陆碧霞祠分布情况

1.山东

碧霞元君祠,兴于康熙、盛于嘉庆,前后历经300余年,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是碧霞元君的上庙,位于泰山极顶之南。中庙 红门宫。下庙 碧霞灵应宫。

(0)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碧霞元君祠歇马香亭,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十月初八举行商贸大会。据泗水镇治记载道士徐景赞回忆至1937年77事变后规模逐渐缩小,建国后县政府也成举办成物资交流大会。

(1)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吕仙村的小泰山顶。旧县志称石庙。始建于明万历十八年。碧霞宫供奉碧霞元君,每逢农历正月初六和六月六日,举办庙会。1992年12月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山东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的泰山奶奶庙,在大清光绪“流芳不朽”碑中写道:“历览陈郝之神庙,自唐、宋、元、明、清及今屡经重修……惟泰山一庙,庙殿虽呈剥落而族祭宛如归市”,可见建庙之早,闻名久远也。

(3)山东省淄博市碧霞元君行宫,位于淄博市博山城区西南的凤凰山巅,占地1560平方米。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山东省德州市碧霞元君故居,德州市乐陵市花园镇的王母殿村,初建于宋真宗时期,现在重新修复。有一种说法是碧霞元君,真名毕霞,是战国时期魏国公主。

(5)山东省济南市千佛山碧霞元君祠,千佛山是泰山余脉,祠中对碧霞元君尊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济南市长清区马山碧霞元君殿,五峰山,碧霞宫。

(6)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山头村黉山碧霞祠,玉皇阁,碧霞祠据说是泰山奶奶的行宫。

(7)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古城泰山行宫。始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后毁于1928年台儿庄大战战火。2011年台儿庄古城重建时对其进行考古发掘,并按清代建筑风格原址复建,占地约2000平方米。

(8)山东微山县泰山庙,坐落在微山县城南端,濒临湖边,运河环绕而过,水气升腾,杂树蓊郁。据载,此庙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为泰山碧霞元君的行宫。南北长200余米,东西宽220多米,占地4.5万平方米。由前、中、后三殿两进院和东西廊房及两个跨院组成。

2.北京

明代北京建了5座碧霞元君庙,分别是东顶、 西顶 、南顶、北顶和中顶 。五顶庙中目前保存较完整的一个是西顶的碧霞元君庙。

(1)北京平谷区丫髻山西顶的碧霞元君祠,唐贞观六年(632)建。元代改为碧霞元君祠。明嘉靖年间在此建铁瓦殿。清康熙年间重修,建成丫髻山行宫。1947年毁于战火,1986年重修。

(2)丰台区大灰厂娘娘庙,全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行宫",俗称"娘娘庙",2003年被确定为第七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3)北京市区海淀区四季青乡蓝靛厂的西顶碧霞元君庙。西顶庙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是由明神宗的生母孝定皇后和明神宗捐钱修建的,明神宗赐名为“护国洪慈宫”。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改称西顶碧霞元君庙,俗称西顶。为环列于京城四周的"五顶"之一,是京西著名古刹。“西顶”主要供奉道教的女神——碧霞元君。目前该庙正在修缮中将于2014年5月份开放

(4)门头沟区的金顶妙高峰(妙峰山)碧霞元君庙。“妙峰山庙会”,已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河北

(1)河北邢台市的沙河市綦村镇孔庄圣母宫:又叫碧霞元君圣母寺始建于隋开皇八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由于抗战时期的焚烧,解放后破坏,圣母宫基本上被彻底毁没。现已经重修。

(2)景忠山碧霞元君庙,位于中国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景忠山顶,始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历经多次修葺。现属清代宫殿建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吴桥碧霞祠,位于河北省吴桥县王台碧霞祠始建于明代,具体年月已不可考。至民国末年,殿宇荒芜,神像湮灭。文革中庙宇被毁,唯基址尚存。2005年重建。

(4)廊坊碧霞宫,位于河北省大城县西留各庄村,约明朝永乐年间建,2009年重建。

(5)濡阳南关碧霞宫,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安新县(古安州和新安两县合并而来)。

4.河南

(1)永城市的芒山寺又叫泰山奶奶庙,原名碧霞元君祠,始建于唐朝,位于永城芒砀山保安山南峰山顶。大殿中供奉三尊神像,中为碧霞元君,左为佩霞元君,右为紫霞元君,俗称“三仙奶奶”。自从唐代开始每年农历三月二十至三十逢泰山奶奶香火庙会(芒砀山古庙会)。

(2)河南鹤壁市浚县的碧霞宫,即碧霞元君行宫,又名圣母庙,俗称奶奶庙。位于河南浮丘山南端。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历时21年落成。经明、清年间多次重修扩建,是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山西

山西长治市城区东南两公里的南石槽村东侧奶奶庙,供奉的碧霞元君,碧霞宫建在山腰,座东向西,二进院落,占地1300平方米。碧霞宫始建年代不详,依现存碑刻记载,唐贞观十三年(639)曾重修并扩建,宋、明、清各代都有不同程度的修缮。目前,圣母殿已修复。

6.安徽

(1)安徽六安市寿县帝母宫 相传道教创始人老子及庄子都曾在这一带活动过。“帝母宫”则兴盛于汉唐,现存遗址建于明嘉靖十九年,明清以后,帝母宫在皖西北两淮一带一直是道教活动中心,帝母宫主殿是“碧霞祠”。

(2)安徽滁州琅琊山碧霞宫 每年正月初九庙会非常热闹。

7.黑龙江

(1)黑龙江省牡丹江天仙宫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北部边陲著名的道教宫观。牡丹江天仙宫的原址位于牡丹江市兴隆镇下乜河地区,“文革”中被毁,2009年重建于牡丹江南岸大湾近郊旅游度假区。天仙宫坐北面南,由碧霞元君殿、三官殿、玉皇殿、慈航殿、聚仙殿、花园等组成,占地3万多平方米。整个道观的主殿堂碧霞元君殿。殿内供奉着9位娘娘,中央主祀的是碧霞元君,民间俗称“泰山奶奶”。(来源:百度百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