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量套餐」改頭換面 運營商繼續「套路」消費者?

曾被稱為各種套餐中“忽悠之王”的不限流量套餐終於“消失”了。在被工商認定為虛假廣告、遭消協質疑、工信部也點名批評勒令整改後,記者8日獲悉,上市一年多後,重壓下三大運營商已叫停“不限量套餐”的說法,改頭換面後亮相的則是“暢享套餐”等。(10月9日《北京日報》)

運營商能別再玩套路嗎?

很多消費者都知道,各種電信資費套餐中的水分很大,算法複雜,消費者一不小心就會被忽悠。但是要說“忽悠之王”,還是非各大運營商近年來推出的不限流量套餐莫屬。

其一,在各種各樣的“不限量套餐”中,“不限量”無疑是最大的賣點所在,但是等消費者使用後才會發現,所謂的“不限量”其實還是限了量的,沒有完全徹底的“不限量”的概念。其二,一旦消費者月消耗的流量超過了限量值,就可能會被降速,甚至是被停止流量服務,直到下個月才能恢復。這意味著,所謂的“不限流量套餐”,也就成了“既限量,又限速”,和運營商所宣傳的大相徑庭。

商家利用“不限量”這種易誤導消費者的字眼,引發用戶的消費慾望,給消費者帶來財物損失,有傳播虛假廣告的嫌疑。也正是因此,才會引發消費者的不滿情緒。新《廣告法》中第三條和第四條中明確規定,“廣告應當真實、合法”,“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和誤導消費者”,都對廣告內容的真實性提出了原則要求。而三大運營商的做法就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

叫停“不限量套餐”並非終點

明明是限量,偏要在宣傳時說成是不限量,這顯然是一種不誠信的做法。運營商之所以要這麼做,無非是增加自身的市場競爭力,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消費者。但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這就成了一種忽悠,一種欺騙,是運營商不誠信的體現。

而且,當國內的三大運營商都如法炮製,這種不誠信的做法也就成了市場的一種慣例,一種明規則,從長遠來看,勢必會對整個電信運營市場的長遠和健康發展帶來極為負面的影響。既然運營商可以在“不限量套餐”上欺騙忽悠消費者,那麼在其他的電信資費、業務辦理上,同樣可以忽悠欺騙消費者,這樣電信市場還有什麼誠信可言?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又如何保障?

需要指出的是,叫停“不限量套餐”的做法不能成為提速降費、取信於用戶的“休止符”,消費者仍需警惕在“不限量套餐”名稱棄用後,換個馬甲再次出現。為此,各大運營商必須堅守誠信經營理念,摒棄套路,以更加堅實的行動回應社會關切,把提速降費舉措落到實處,讓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

誠意比“不限量套餐”更名更重要

在執法部門的依法處罰和輿論的強烈質疑之下,不限流量套餐終於下架了,改頭換面之後仍然是規定流量用完之後的限速不限量,雖然廣告宣傳內容方式的轉變暫時解決了違法問題,可是提速降費的改革目標仍然沒有真正實現,叫停下架並不是終點。廣大網民依然希望簡單幹脆、清晰明瞭的不限流量套餐儘快到來,而不是套路滿滿、七拐八繞的消費陷阱,電信運營商誠意稀缺而算計多多的提速降費改革措施是典型的陽奉陰違。無限制的流量必須是一股清澈澎湃的溪流,讓消費者瞭然於胸、安心使用,而不是充滿漩渦與險灘的滾滾濁浪。

一定意義而言,誠意比“不限量套餐”更名更重要。更名容易,而讓消費者真正實現“暢享”需要的是各大運營商。其實,說到誠意二字,消費者無外乎在意兩個方面,一是收費價格公道,在可承受的範圍之內;二是明明白白消費,不當“冤大頭”。消費者受了“委屈”,法律不會不管不問,監管部門也不會袖手旁觀。

企業無論大小,依法與誠信是經營制勝法寶。三大運營商更不能背離依法與誠信經營。“不限量套餐”或許會成為歷史,但是與之更重要的是經營理念須恪守初心,要知道企業對待顧客的誠意幾何,顧客就會回饋企業幾何,尤其是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少了法紀意識與誠信理念,再響噹噹的企業也禁不住消費者的唾棄。

微言大義:

@洋洋的咕嚕嚕:你以為我們嫌棄的是套餐的名字嗎?

@悟空不會飛:從掛羊頭賣狗肉到換湯不換藥。

@韓思瀟:改個說法就行了?要麼給出相應的賠償,要麼真正不限量。

@紫瞳魔隹:辦這種業務,從小到大就一個感覺,亂七八糟不透明。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後語:

迫於種種壓力,“不限量套餐”改頭換面變成了“暢享套餐”,而真正的不限流量卻遙遙無期。民眾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運營商把文字遊戲玩得不亦樂乎,對廣大網民來說卻是在添堵,這從網上一邊倒的罵聲中就可見一斑。提速降費,運營商必須拿出不限量的誠意,才能實現企業與消費者的共贏。當然,誠意不會自然而然地形成,它來自主管部門的監管與施壓,來自市場競爭的鞭策與激勵,來自改革所釋放出的紅利……

“不限量套餐”改頭換面 運營商繼續“套路”消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