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又要賣了?誰能做好?

ofo又要賣了?誰能做好?

小黃車可能還是要黃了。

根據鳳凰科技今天(8月3日)的報道,ofo涉及的收購談判已經接近尾聲,與此前傳聞不同的是,這次是滴滴與螞蟻金服聯合出資收購,作價14億美元,同時還將另外承擔ofo 2億美元的債務。其還從共享單車行業內資深人士處進一步得知,目前滴滴和螞蟻金服已經與ofo簽署了框架協議。

而界面新聞得到的消息是,ofo賣身為真,但買手名單中並沒有螞蟻金服。

上午,ofo聯合創始人於信上午發朋友圈稱:“假新聞”。於信表示:官方聲明我都不想發,太假了,稍微動動腦子。

ofo又要賣了?誰能做好?

關於ofo的歸宿,一直以來就盛傳滴滴是那個最有可能的接盤俠。

傳聞此前滴滴與ofo已有過多次接觸,但由於雙方對收購價格存在分歧,ofo不滿意滴滴給出的價格,就沒有達成過一致。

就這樣,戴威一直掙扎在賣與不賣之間,然後一邊不斷地否認ofo式微的現狀,一邊不停地安穩外界的情緒。今年5月份,南華早報就有消息稱,戴威拒絕了滴滴方面的潛在收購要約,並稱ofo在未來要繼續保持獨立發展,號召公司員工“戰鬥到底”。

戴威的堅持不是沒有道理,ofo畢竟是共享單車小巨頭,是在體量上唯一能與已塵埃落定的摩拜抗衡的一家,而且,ofo本身的估值並不低。

自2015年到現在,3年中,ofo一共獲得了12輪融資(包括兩輪戰略融資),IT桔子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3月,ofo估值為30億美元(約200億人民幣)。

如此,14億美元的賣身價未免低的出人意料,要知道,4個月前,美團收購摩拜,是作價27億美元,外加承擔摩拜債務的10億美元。如果價格為實,只能說明戴威的掙扎沒有起到什麼作用。

但是,“賤賣”也並非不可理解,因為如今ofo手上的砝碼真的不多了,且還有著財務上的困窘。

財新在去年12月的消息顯示,截至12月1日,ofo動用了30億元押金,當時,ofo賬面上可供調配的資金僅剩3.5億元。

眼看掙扎在獨立生存線上的ofo進行了一系列自救:ofo的車輛採購銳減;取消了全國20個城市的芝麻信用免押金活動;5月下旬,ofo還發動員工售賣車身廣告,試圖從B端尋找大規模變現的路徑......

戴威還在3月份通過動產抵押的方式,先後兩次將共享單車作為質押物,換取阿里巴巴共計17.7億人民幣的融資來為ofo續命。

只是與此同時,ofo還要花去每月高達約3~4億元的運維(包括維修、調度)成本,還不包括3000多名員工的工資。根據全天候科技在5月份的報道,截至當時,ofo或許只支付了供應商欠款(30多億元)的20%,3月份的融資根本撐不了多久。

摩拜之於美團已經“落袋為安”,阿里嫡系哈羅勢頭正猛,滴滴助力小藍車捲土重來......ofo四面楚歌的境遇已經難以扭轉。在外界看來,ofo早已難逃被收購的命運,大家關心的只是花落誰家。

如果這次消息為真,那麼,滴滴終於如願以償。

已經坐擁小藍車和青桔單車的滴滴,能將ofo拿下,就又多了一個和美團抗衡的籌碼。出行本就是滴滴的主營業務,如此一來,滴滴也在共享單車領域的佈局裡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步。虎嗅曾經探討過,滴滴很可能在ofo身上覆制拯救小藍車的模式——還掉小額債務,拿下既有投放量和運營權。

摩拜和ofo這兩個共享單車頭部,似乎都妥妥地找到了在這個階段還算體面的歸宿。

而當它們變成了滴滴和美團的附屬品,命運早已交付,接下來共享單車的故事,已經徹底變成由阿里、滴滴和美團來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