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的下半场,还有什么机会留给你?

知识付费的下半场,还有什么机会留给你?

知识付费遇冷

知识付费这个曾经的风口在2016年集中式爆发之后,紧接着经历了饱受质疑和转型前景不明的2017年。

对知识付费市场由热转冷,曾被寄予最多厚望的知乎Live或许体会最深。在问答互动的黄金期,一次精心准备的Live收益能够达到2万元,而现在每月的收益已经不到3000元。知识付费的新鲜劲儿过去后,打开率下降、复购率存疑。其实,不止是知乎Live,全行业都面临这个难题。罗永浩和“Papi酱”的知识付费项目半途而废,这让更多人认为“知识付费是个伪命题”。

那些成功的人在做什么

现如今的知识付费市场,大大小小的课程多到应接不暇。以新知榜的知识付费产品排行为例,其内容涵盖商业、成长、财经、职场、技能、人文、艺术、两性、健康、亲子在内的十个大类。

知识付费的下半场,还有什么机会留给你?

其中综合购买指数TOP前三的课程分别是:马东+奇葩说天团的《好好说话》——6710万;陈志武《金融课》——3752万;薛兆丰《经济学课》——5549万。除此以外,排行前十的课程要么有名人效应,要么有大佬背书。这么看来,似乎留给新的中小创业者们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知识付费的下半场,还有什么机会留给你?

知识付费下一个目标客群在哪里

2018年开始,知识付费市场呈现下沉式发展。

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持续下降,三四线城市占比上升。和一二线城市用户相比,三四线城市的用户有更多的空余时间,焦虑程度也更低。因而他们更倾向于学习应用门槛低、贴近生活的内容。除此以外,女性用户比例的增长,30岁左右用户群体的增加,也为知识生产者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

下半场如何运作——深耕内容+细化市场

从知识付费市场现状来看,从不缺乏内容,真正缺乏的是高质量内容。随着社会发展节奏加快、竞争更加激烈,时间价值变得越来越重要,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有价值的内容,才是用户真正关心的问题。

去年分答邀请网络红人papi酱加入,但是仅两个月就停止更新;罗永浩在“得到”的专栏也只维持了3个月。这恰恰证明了,优质内容比名人效应更能吸引用户。

不同于过去知识付费的用户人群多为一二线城市的职场人。随着知识付费市场的细化,将会出现更多针对特定小群体的内容,有垂直的深度,服务好一小群人的一个大需求,也许更为重要。

知识付费的下半场,还有什么机会留给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