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前,剛建首都機場的時候,一代人,有故事

航空維修專業者,每天和你分享不一樣的飛機新鮮事!

桂志仁,現居山東聊城,航空史研究者,畫家。

其父桂文琦先生,早年曾服役民國空軍,

曾轟炸日本海軍侵華艦隊旗艦“出雲”號,解放後在新中國民航系統工作。


60多年前,剛建首都機場的時候,一代人,有故事


首都機場航站大樓。

這張照片是1958 年10 月5 日拍的,

10 月25 日大樓正式投入使用。

前立者是筆者的父親桂文琦。


60多年前,剛建首都機場的時候,一代人,有故事


首都機場建設工地

今年是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建成60週年。我5歲時曾在北京首都機場建設工地度過美好的童年時光,雖然時隔60多年,但童年記憶仍然深深定格在我的腦海中。

北京首都機場是在北京市順義縣天竺鎮,據說地點是周恩來總理親自選定的。1955年北京首都機場開工建設,1957年建成,1958年投入使用。


60多年前,剛建首都機場的時候,一代人,有故事


首都機場竣工紀念郵票,航站樓。

60多年前,剛建首都機場的時候,一代人,有故事

首都機場竣工紀念郵票,伊爾-14 飛機。

那時我還很小,父親那時在北京民航局工程處工作。記得那年春夏之際,父親下班回來對母親說,要去順義參加首都機場建設施工。他們商量帶著我和大我4歲的姐姐一起去工地附近的農村住。那時我們住北京市裡,工地離市裡太遠,父親無法每天回家。住得離工地近,父親上下班方便,我姐姐也可以在農村的小學上學。

搬到工地之前,每星期六下午,我和家人返回北京城裡,星期一早上再來工地,來回都是民航局班車接送。那時我家在北京東四六條德華里住,民航局汽車隊也在那,這樣倒是很方便。

記得在一個晴朗的下午,我和媽媽、姐姐就跟著一輛民航局拉材料的“嘎斯”51汽車去了機場工地。那時朝陽門或東直門城樓都還在,出城過了酒仙橋,就是成片的農田了。看著城外藍天白雲和地裡的莊稼,一切都是那麼新鮮。汽車到機場工地後卸下材料,司機就把我們送到機場工地旁邊桃山村的一位大娘家。天色已晚,房東老大娘知道我們要來,堂屋的大灶早已熬好玉米茬子粥,老玉米、小麻雀也在灶火上烤好了。吃起來,那麼香,在城裡是吃不到的。至今這種感受,仍令我難以忘懷。

60多年前,剛建首都機場的時候,一代人,有故事


1956 年社會主義競賽得獎者合影。

第二排坐著的右起第一人,為本文作者的父親桂文琦

桃山村距機場工地很近,村裡很多人都在工地幹活。無論白天黑夜,在村上都可以聽到施工機械的轟鳴聲。機場所在地屬於順義縣天竺鎮,那時附近的山上還有狼,我們小孩一到晚上都不敢外出。後來才知道,當時參加首都機場建設的有十多萬人。父親每天都是起早貪黑,走著上下班。現在回想起來,村民很樸實。村裡有水塘,魚很多。老百姓經常給工地上送魚。我們的房東老大娘也總是給我們雞蛋、菜,也不要錢。

桃山村和機場關係很好。記得逢年過節時,村上都請來戲班,為工地上演出。當地從城裡來的小孩很少,天竺鎮的照相館還把我和姐姐拍的照片,放到鎮上的櫥窗裡。工地上的叔叔阿姨也就認識我們了。走到哪裡都有好吃的東西,一切都給我留下美好的童年回憶。


60多年前,剛建首都機場的時候,一代人,有故事


工地上的壓路機

從北京出東直門、酒仙橋到機場,現在知道是40多里。那時也沒有公路,都是土路,汽車也要走半天,民航局的汽車那時是很好的,有美式“威利斯”吉普,有“道奇”中吉普,還有美式“大道奇”和“奇姆西”10輪卡車。我那時最喜歡坐“奇姆西”10輪大卡車,記得方向盤是用木材包起來的,坐在上面十分威風。到了機場建成後,才有了大客車和“解放”牌大卡車。在機場工地,人們看見“大解放”開過來了,跟著跑,幕幕情景,猶在眼前。

出了酒仙橋後,要過兩條河,那時也沒有橋,汽車要擺渡過河,就是用幾條木船上面鋪上厚木板,汽車開上去,有人撐船,有人拿著粗繩子喊著號子把船拽過去,場面十分緊張。機場上那時候是傾其國力的機械化施工,一到夜晚,整個工地燈光通明,把半邊天都照亮了。

60多年前,剛建首都機場的時候,一代人,有故事


當年夜晚的建設工地燈火通明

從那時候,我才知道有“斯大林80號”推土機,有“熱特”25拖拉機,有“大瑪斯”自卸車和“太脫拉”,有羊足碾和鏟運機。壓路機是蒸汽的,和火車頭一樣冒煙。那時候,剛解放時間不長,所有的人們都有沖天的幹勁。工地上每天都要加班,父親每天回家都很晚,見到我們姐弟倆十分高興。到了過年過節,工地食堂都要會餐,父親都要帶我們去吃,自然十分開心,工地上也搞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父親還得過獎章,敲鑼打鼓的很熱鬧,媽媽還專門做過幾個菜慶祝。

工地的施工進度十分快。多次聽爸爸回來說,周總理和中央領導都很重視。好像時間不長,候機樓、塔臺樓、停機坪和跑道就能看出模樣了。1957年春節剛過,工地上空就不時傳來飛機的隆隆聲。飛機飛得很低,連飛機上的人向地面揮手都能看清楚。聽大人說那是飛機試飛,用的是蘇聯造的裡-2飛機。

現在回想起來,首都機場的建設場景非常壯觀。當時的圖紙也是保密的,包括我父親在內能全面看到圖紙的人也不多。聽父親講,有一次一位負責人在市裡拿圖紙時,因沒有汽車,就騎自行車把圖紙帶走了,結果下自行車時發現圖紙不見了。這位負責人趕快報告,後來才知道,多虧一位民警在朝陽菜市場附近撿到圖紙上交。為此民航局還專門開了會。


60多年前,剛建首都機場的時候,一代人,有故事


完工的首都機場調度指揮大樓

首都機場從開始施工到投入使用,共計4年,1958年投入使用後,還專門出了紀念郵票,這套郵票我也有,可惜“文革”中毀掉了。機場投入使用後,飛來了伊爾-14、伊爾-18,飛來了圖-104,1959年這裡舉行了北航“北京一號”的試飛,1973年飛來了中國民航引進的波音707-320。毛澤東主席、劉少奇主席、朱德委員長、周恩來總理都多次來首都機場,在這裡乘機或迎送外賓。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田中角榮首相訪華,也都是在首都機場下飛機。出了酒仙橋,路邊有一塊巨大的牌子,上面寫著“首都機場歡迎您”,這個牌子就是機場建成後民航局讓我父親帶著人做的。可以說,首都機場為北京、為共和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60多年前,剛建首都機場的時候,一代人,有故事


1959 年的首都機場航站樓,近景較大的飛機應該是圖-104 客機。中間一前一後2 架應該是伊爾-14。遠景離航站樓較近的那架應是裡-2。


60多年前,剛建首都機場的時候,一代人,有故事


1957 年,北京已成為重要空運樞紐。那時首都機場正在建設之中,國內航線主流機型是伊爾-14。此為當年航班時刻表。


60多年前,剛建首都機場的時候,一代人,有故事


60多年前,剛建首都機場的時候,一代人,有故事


60多年前,剛建首都機場的時候,一代人,有故事


我父親自首都機場完工後,又參加了東四的北京民航大樓、昆明巫家壩機場的建設。幾十年光陰,彈指一揮間,我們的祖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些年,我每次從首都機場路過時,都對我國民航事業的飛速發展感到自豪。

首都機場老候機樓仍然矗立在那裡,珍藏著我童年的美好記憶。每次到機場,我都要多看它幾眼,心裡感到無比的親切。

現在,位於北京大興的新的首都機場已在建設中。等新機場建成後,我一定前去參觀,也一定會從這裡飛向祖國各地。


60多年前,剛建首都機場的時候,一代人,有故事


首都機場候機樓前的停機坪。這是一架中國民航的伊爾-14 飛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