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輔導機構在哪些方面比學校更專業

校外輔導機構是一種在我國現行教育生態下的特異性的存在。無論是從教學方面看還是在從學生管理方面看,校外輔導機構和學校的大多數功能幾乎是一樣的。而兩者不一樣的地方是學校承載著更多落實國家基礎教育目標的落實任務,比如核心素養中的大部分內容的落實,尤其重要的就是德育。


校外輔導機構在哪些方面比學校更專業



為什麼每年寒暑假都有那麼多家長要不惜花費重金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我想,除了社會上大多數家長心中“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之外,校外輔導機構的質量和口碑也是一種客觀的事實。不得不承認,在提高學生成績方面,校外輔導機構確實顯得比學校老師更專業。


校外輔導機構在哪些方面比學校更專業



一、入門測和學習狀況分析

據瞭解,大多數輔導機構都會在和學生正式約課前對學生進行入門測,以瞭解學生當下的學習狀況。這種做法體現了“學生中心”的意識。而學校的很多老師迫於學校的課程安排,不大可能在每一節課前都通過可視化、可量化的方式對已經講過的內容進行測試。

二、有針對性的學習規劃

當今時代我們不缺教育,但是缺乏對學生真正有價值的教育資源,尤其是針對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的優質的教育資源。為什麼“一對一”輔導這麼火?因為其中體現的是一種量身定製的服務原則和對大部分家長和學生“我要與眾不同”的“貴族式”心理的滿足。“一對一”在學校也是可以滿足的,但是在當前學校的教育組織形式下不可能大範圍實現,也不可能是主流的教學形式。“一對一”除了更加註重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之外,更有利於師生互動和及時反饋的實現,更容易檢測教學效果和改進教學策略。


校外輔導機構在哪些方面比學校更專業



三、學習過程的無縫監測

比較知名的輔導機構都採用“三對一”的輔導模式,即一個學生配一個班主任、一個學管老師、一個學科輔導老師。班主任負責排課和協調等事務,學管老師負責監督學生作業和反饋情況,學科輔導老師負責學科教學。一個學生對這種教育資源的佔有量是一個有50名學生的班級裡的一個學生佔有教育資源的75倍。“三對一”的輔導模式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無縫監測,促使學生實現更好的課堂學習效果的轉化和鞏固,對成績的提升效果更明顯。

四、頻繁及時的集中教研

在學校,教研是常態,但是學校老師在教研中普遍缺乏積極的教研心態,有時候教研就是為了完成學校的任務,填一張教研記錄,應付一下考勤,剩下的就是講一下組內的教學進度,傳達一下學校的相關安排。這種學校教研對教學問題缺乏主動的發現和解決意識,對學生更缺乏深入的研究。校外輔導機構也會經常組織教研,無論是線上的還是線下的,他們教研時研究的是“真問題”,是來自教學過程檢測和家長、學生反饋的問題,教研指向單一而明確,那就是解決問題。而且每次教研都要收繳教研記錄,並以此作為對教師漲薪和評級的依據。這種有針對性的教研客觀上起到了提升教學效果的作用。


校外輔導機構在哪些方面比學校更專業



五、可量化的教師激勵措施

任何組織要提高運行效率就要對組織內的成員建立一定的激勵措施,可以說每個學校都具有對教師激勵的一套措施,而實際上,在對這些激勵措施進行執行的時候,由於很多指標沒有量化,或者量化指標不能很好的統計和運用,這些激勵措施的效果可能並不明顯。校外輔導機構對教師的激勵是純粹以量化法方式執行的,家長和學生的好評、學生課程規劃的編訂、教育資源的分享、參加教研的情況等等,這些指標全都有量化的標準,並定期統計,作為漲薪和評級的依據。

從教育的角度講,學校具有校外輔導機構不可比擬的優越性,比如校園人文環境、和諧師生關係、豐富的學習場景體驗、德育氛圍等等,但是,但從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來看,校外輔導機構的做法確實比有些學校顯得更專業。

這也是學校應該反思和借鑑的地方。畢竟,學生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學業的成功,如何讓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中更有成就感,這是學校和老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這五個原因,

導致你的培訓機構做不大!

來來回回時好時壞,你的培訓機構總是沒辦法有個質的飛躍?教育行業這個大風口下,你卻總是表現不佳?能維持運營卻總是感覺差點什麼?快來對照診斷下,你犯了以下5個哪個錯誤。

1、創始人兼職創業

有些機構創始人除了辦學校,另外還有一份正職:也許是公立學校的老師、公務員,或者是銀行職員、事業單位人員等。業餘時間做培訓學校,運氣好的能掙點外快,但是總做不大。

運氣差的則一直在賠錢。辭職全情投入創業,下不了決心;兼職狀態又沒有很多時間做管理,關了學校止損又不甘心,而且培訓機構都是先收費模式,結束業務還要再掏錢出來辦理退費,所以非常糾結。

創業充滿風險,成功率很低,對創業者的要求很高,真的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創業者的初心很重要。因為創業過程中充滿各種艱辛,會遇到各種困難,不忘初心,才能使自己永不退縮,走得更遠,精神的力量有時比我們想象得更強大,所以打造企業文化很重要。一群人必須要有共同的使命和價值觀,才能真正走到一起,齊心協力把學校做好。

對於初創企業,兼職狀態不可能把學校做好,你自己都沒有全情投入,又怎麼能吸引人才,說服他們全情投入你的學校?

我們從來不會勸兼職辦學的校長辭去正職,因為如果創業者真正熱愛我們這個行業,立意高遠,不用別人勸說,最後一定會辭去工作。那些下不了決心,非常糾結的校長,也許並不適合創業。

2、校長上太多的課,沒有時間管理

很多校長都是教師出身,自己上課帶很多學生。這樣的校長沒有時間去帶團隊,也沒有時間去觀察思考學校的各種問題,更沒有時間去充電學習自我成長。

一個學校的生源有限,如果校長上課太多,會影響其他老師的積極性,他們帶學生少,收入也少,校長又沒有時間去幫助他們成長,怎麼能培養出骨幹並安心工作?

校長上太多的課,很大的原因是不放心給年輕老師接班,怕教學質量不如自己,怕家長不接受遭到退費,也怕把老師培養起來會離開自己。我們可以問問自己:你是想當一個老師還是想當一個校長?想當老師很簡單,只招自己能帶得了的學生,一間教室就行了。

我們已經投資了一個學校,又招來一些老師,校長卻只管自己上課,不花精力去培養老師,讓老師帶少量的學生,拿很低的工資,卻總抱怨招不到人,留不下人,老師沒有積極性,這實在是巨大的資源浪費。

有些校長擔心把老師培養起來,他們會離開你並且帶走學生,行業裡確實這樣的事太多,國內的法律也缺乏對創業者應有的保護。但是,作為一名校長,就應該幫助更多的老師成為最優秀的老師,如果他們有一天離開我們,我們就該怪自己沒有能力吸引他們留下;如果他們帶走我的學生,我們就只怪自己沒有做好企業文化,沒有影響到他們去做正確的事,總之不要怨天憂人。

很多校長都有過骨幹老師離職帶走學生的痛苦經歷。如果你是一名創業者,這是必須經歷的痛苦,法律沒有保護到你,只有靠你內心更堅強才能保護到自己。而且,那些帶走你學生去創業的人,他們今後也會經歷同樣的痛苦。

3、校長缺乏方向和戰略

很多校長開培訓機構,只是租個房子簡單裝修一下,再請幾個老師,發一些宣傳單,然後就在家裡坐等學生上門。來什麼學生就開什麼課,什麼科目都教,什麼年齡段的學生都收。老師沒有經過專業的師訓,課程體系也不完善,導致教學效率很低,學生進步很慢,難以傳出口碑,所以只能走低價路線,使得學校利潤很低,進而又請不起好老師,如此惡性循環。

其實,每個校長都應該思考一下自己學校的定位,剛起步階段,資金有限,人力有限,首先應該聚焦,只做自己有把握能傳出口碑的項目,選一個點切入,單點突破,把這個點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一定要通過口碑來獲取生源。

做班課的學校,應該先做單科,甚至一開始只做兩三個年級,隨著第一批孩子的長大逐年擴大生源的範圍,等到單科做到一定規模,至少一千學生以上再考慮擴科。這樣有利於做好口碑。

做高單價課程的學校,不僅要保證不錯的師資,還要有比較強的市場營銷能力,因為高單價課程通常需要市場驅動,這就很考驗校長的市場策劃能力了,或者尋找可靠的品牌進行加盟,為自身注入營銷能力。

我們選項目,還要注意課程是否延續性比較好,學生是否會連續學習好幾年,延續性好的項目能降低獲客成本。比如幼小銜接課程,能有效下沉生源,為今後3-5年甚至更長時間內,提供穩定的續報率和生源。還有老師的培養是否相對容易,加盟品牌是否能提供易複製的師訓課程,這些因素都必須考慮。

4、校長缺乏思考、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很多校長聽了很多課,卻無法應用和實踐,面向校長的培訓和麵向學生的培訓非常不同。學生提問題,老師們認為不能直接給答案,應該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但是很多校長遇到問題,都想直接獲得答案,自己不願意多思考或者自己去尋找答案。

各種群裡面經常有校長提問題,但是回答的人很少,一方面是因為忙,另一方面是因為願意思考問題幫助別人的校長太少。如果求答案的校長,能自己先寫一下他的思考,也許交流的效果會更好。

例如一堂給校長培訓的家庭教育課程,為了方便大家講課,培訓師直接提供文字稿給校長們,這樣是否有利於校長積累家庭教育方面的經驗,真正能夠去幫助家長解決問題?還是應該讓校長自己去根據講課做整理,這樣更有可能消化吸收,更有可能把別人的知識真正轉化成自己的知識?

我們每個學校的情況都不同,沒有什麼經驗是可以完全照搬的,怎樣提高自身實踐應用的能力?是我們要經常思考的問題。

5、校長語言表達能力不足

創業者要招募賢才,在創業初期資金匱乏的情況下,要說服有能力的人願意跟著自己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創業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困難,要說服大家為了共同的目標堅持到底,並且化解各種矛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每位校長都應該努力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當眾演講的能力,這是提升自己影響力最直接的方式。校長可以去學習一下演講方面的技巧,但關鍵還是多練,最好每週做一次全體會議的演講,一方面給同事做培訓,鼓舞士氣,另一方面不斷提升自己的演講能力。

另外建議校長們提升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習慣寫點文字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可以通過梳理自己的想法,帶動自己更深入地思考學校的管理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