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農業也叫苦連天,我們難道要重蹈覆轍?

導語

韓國人常引以為豪的是,40年前農民生活是“住草屋,點油燈,吃兩頓飯”,而如今韓國農村實現了農業機械化、村村電氣化、交通網絡化、教育普及化、流通服務城市化等,韓國農民收入一度向城裡人看齊……

但事實是,“限韓令”一出,大白菜價格暴漲,一顆賣到105元。和中國鬧掰,恐怕韓國以後連最喜歡的泡菜都吃不起了!

不可否認,與韓國總體社會發展相比,農業依然是韓國發展的軟肋,甚至成為拖累。



韓國農業也叫苦連天,我們難道要重蹈覆轍?


農業小國與劫富濟農


韓國是昔日“亞洲四小龍”裡重工業能力最強者,如今又以三星、LG等引領高端家電和信息產業潮流。

與之相比,韓國農業現代化的成就顯得遜色——政府雖在“新村建設”中出錢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推動農村電氣化,發展農村工業等,但從總體上看,由於受制於農業生產的規模和品種,生產力提高有限。

就規模而言,韓國農民戶均耕地約為20畝,沒有超出小農經濟。

就品種而言,韓國主要農產品是水稻,為了提高水稻單產,韓國曾引進高產的統一稻,然而1980年的一場寒流摧毀了這種源於熱帶的水稻品種,隨後農民繼續種植抗寒能力較強、產量較低的水稻。


韓國農業也叫苦連天,我們難道要重蹈覆轍?



如今韓國農業基本上還是傳統耕種方式。有學者認為,在農業方面,韓國是個不折不扣的發展中國家。

韓國也一直在探索提高農業生產力的方式,諸如擴大農民的經營規模、調整產品結構、提高農業科技含量等,但總體效果並不如意。

表面上,韓國城鄉收入差別較小,農民收入提高很快,但這不是農業生產力提高的結果,而是得益於農產品的提價、嚴格的貿易保護和高額的政府補貼等

有關數據顯示,韓國農產品的價格比國際農產品價格平均高2.85倍。韓國統計廳曾比較了34個國家的牛肉價格,其中韓國的價格最高。

韓國農業也叫苦連天,我們難道要重蹈覆轍?


韓國的食用油價格,位列全球之冠,土豆、蘋果、豬肉等其他農產品大部分也名列前茅。

源味君一位朋友的親身體驗是,一個西瓜100多元人民幣,一袋20公斤大米將近500元人民幣,一塊100克的牛肉60多元人民幣,甚至高於美國的價格。

一般而言,農產品價格與國家的發達程度呈正相關,韓國農產品價格比中國的高一些可以理解,但比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還要高,就顯得不正常了,須知韓國的人均國民收入只有美國的一半。

昂貴的農產品價格,使農民得利了,但更多的民眾是受害者。這降低了人們的實際生活水平,以致有韓國人買得起車,卻吃不起肉的說法。

韓國農業,溫室裡備受呵護的花朵


韓國農產品生產力低,缺乏國際競爭力,又要在國內市場上維持高價,怎麼辦?

他們的政府練的是辟邪劍譜,劍走偏鋒,對外實行嚴格的農產品貿易保護。

韓國在農產品貿易上實行許可制和高關稅制

只有當國內農產品不能滿足需要時,農業部才發放進口許可證;而在韓國的進口農產品中,100%以上高關稅的農產品超過140個。


韓國農業也叫苦連天,我們難道要重蹈覆轍?


以韓國的主要農產品——水稻為例,韓國通過嚴格限制水稻進口,維持國內的零售高價。同在亞洲,韓國大米的價格是泰國大米的5至6倍以上,如果完全開放市場,韓國水稻生產將面臨破產。

然而,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韓國做不到完全閉關鎖國,不能不逐步開放市場。

韓國1995年大米進口總量僅相當於國內消費量的1%,到2004年增加到4%。目前,韓國對大麥、小麥、大豆、玉米的進口已基本上完全放開。


韓國農業也叫苦連天,我們難道要重蹈覆轍?



由於農業地位脆弱,韓國農民不斷採取激烈的措施反對農產品市場的對外開放。

在國內,農民組織遊行示威,衝擊政府和政黨機構,反對開放農產品市場。

在國外,最近幾年在中國香港、墨西哥等全球化會議上,韓國農民向國際社會陳情,要求維持農產品貿易壁壘,甚至採取包括自殺在內的極端方式。

此外,韓國農民還宣揚“身土不二”的理念,其寓意就是勸誡韓國人不吃外國米、不吃外國水果、不吃外國肉等,以抵制外國農產品。


韓國農業也叫苦連天,我們難道要重蹈覆轍?



源味君接觸到的韓國朋友,對自己國家的農產品有一種迷之自信,和他們曾談到美國的牛肉,說那都是窮人吃的,美國牛肉吃了會得各種疾病,所以全國上下各種抵制。他們一般只支持自己國家的牛肉,雖然摺合人民幣要兩三百一斤,但碰到客人來,還是會買來打牙祭。

除了實行嚴格的貿易保護,韓國政府還通過各種途徑對農業實施補貼。

早在1971年啟動新村運動時,韓國政府就首先撥款20億美元用於修建農村用水、供電系統和交通通訊設施。

在1970至1980年的10年間,韓國政府財政累計向新村運動投入2.8萬億韓元,相當於財政支出的1%。1982至1984年,政府每購買80公斤稻米所補貼的錢由9064韓元增加到19652韓元。

據有關方面統計,韓國農業補貼佔GDP的4.7%,居全球前列。

人去樓空的農村


韓國農村風景、樓房都很漂亮,收入也不低,但仍然留不住年輕人。

韓國沒有城鄉分離的戶籍制度,大量年輕人自由地湧入城市後,農村出現了勞動力老齡化和後繼無人的局面。

韓國政府為吸引年輕人到農村創業,規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如廢除農用耕地購買面積上限,設立農莊法人以大規模耕作土地,扶持農村第三產業,讀農業大學基本免費和提供高額獎學金等。

韓國還從1984年推行建設“農工地區”計劃,即在20萬人以下的郡、鎮所屬的農村,選定一地由政府搞好基礎設施,以便民間進入區內開辦工廠企業。


韓國農業也叫苦連天,我們難道要重蹈覆轍?



近年來,韓國還發起“一社一村”運動,就是一家公司、企業自願與一個農村建立交流關係,對其進行“一幫一”扶持。

三星、現代、韓國電力、韓國通訊等大型企業,都帶頭支持農村建設。這也是工業發展之後反哺落後的傳統農業的一項新舉措。

然而這些政策收效並不顯著。當今韓國經濟中,農業佔GDP的比重由1960年的40%降至2000年的4%。

但在韓國政府的“高度扶持”下,農業已淪為離不開政府栽培的“溫室裡的花朵”。


韓國農業也叫苦連天,我們難道要重蹈覆轍?



而政府持續數十年的新農村建設,並沒有有效遏制農村人去樓空的趨勢,西方式的城市化和工業化的老路還在韓國複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