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撬动乡村振兴的“杠杆”

甜度达14%,首次在本地市场销售,价格达26元一斤,销售至成都、重庆、昆明等地……

近段时间,盐边县国胜乡大毕村45岁的村民陈云有喜上眉梢,作为该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带领村民试种了5年的30亩红心猕猴桃,终于在今年喜获丰收,15亩进入盛果期的猕猴桃,在8月中旬进入采摘季后,产量达到7000余斤,且以高出一般猕猴桃几乎2倍的价格在市场上销售。

在盐边县北部地区,立足特色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的范例已不鲜见。很多尝到特色农业“甜头”的农民们,正在思考怎样唱一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大戏”。

□本报记者 梁波

无心插柳,“配角”成“主角”

9月30日,大毕村大毕组一处相对平坦的坡地上,一片被黄褐色藤蔓覆盖的支架下,传出一阵欢声笑语。

这里就是陈云有的猕猴桃果园,这天上午,他和乡亲们正在采摘猕猴桃,准备下午送往市里的销售点,临近国庆长假,订单比平时多了不少。

陈云有熟练地摘下猕猴桃,眉宇间透着掩饰不住的喜悦:“这些年能坚持下来,真的不容易呀。”

几年前,陈云有带着专合社的社员们栽种名贵中药材,这种中药材喜阴不喜阳,为了营造适宜其生长的环境,陈云有想了很多办法:搭大棚,成本太高;牵遮阳网,又耐不住风吹日晒,怎么办?县里的农技专家给他提了一个建议:种植猕猴桃。

猕猴桃冬天落叶、春天发芽,既能保障冬春季节中药材对阳光的需求,又能在漫长夏日为中药材挡住烈日,到了秋季,猕猴桃还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专家的一席话,点拨了陈云有,他在当地引种了优质猕猴桃。没曾想,作为“配角”的猕猴桃,却逐渐成了“主角”。引种猕猴桃的第二年,猕猴桃的长势越来越好。陈云有开始通过书籍、网络查询猕猴桃的栽培知识,并多次前往省内外猕猴桃基地考察学习。

立足阳光充足,生态环境良好,水资源丰富的优势,陈云有和村民们在30亩中药材土地上精心伺弄起了猕猴桃,市县农技专家也多次对他们进行指导。

今年,大毕村猕猴桃喜获丰收,村里迎来了前来收购的果商,也引来了周边乡镇的观摩学习团队。现在,专合社还发展了猕猴桃枝条培育产业,如今已有2000多株猕猴桃树苗,这些树苗,将在盐边北部地区的部分乡镇扎根。

百灵山下,农文旅唱“大戏”

记者在国胜乡采访时了解到,猕猴桃产业,仅仅是该乡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支点”,在国胜河两岸的大毕、民胜、热水塘、扎古、小坪、大石房、新毕等村,沃柑、恐龙李等特色农业也在蓬勃“生长”。

“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明确了以百灵山大生态圈为基础,以特色农产品采摘、观光线路为纽带,以国胜茶品牌等资源整合为抓手的发展路径。”国胜乡乡长苏朝军告诉记者,国胜乡田园风情浓郁、多民族聚居的特色文化鲜明,当前全乡正积极融入“英雄攀枝花·阳光康养地”建设,从美丽田园、特色文化、产业更新、转型发展上破题,要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唱一出“大戏”。

百灵一座山,国胜一条河,两个生态旅游圈,正是阳光康养的宝地。

在地处百灵山山腰的民胜村,记者看到,数栋旅游小屋掩映在大山深处的绿色葱茏里,这是近年来周边村里的农户为了发展户外旅游特意修建的,“一个这样的旅游小屋要投8万元,里面设施齐全。”拥有好几栋旅游小屋的陈云有告诉记者,就在前几天,好几拨外地的客人入住他家的小屋,还拍了很多风景照发朋友圈。

在清澈的国胜河沿岸,记者看到,几年前栽种的冬樱花树已与本地的芒果树、李树、桃树、桑树融为一体,形成了一条绿色长廊,目前两岸的渔家乐、农家乐有20多家,床位500多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