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派出所新生代

新生代

很早以前,“90后”就被贴上各种标签,为人们津津乐道。社会上对他们的褒奖很多:“富有朝气”“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有创新意识”;批评也很多,“过于自我”“心理素质差”“缺少理想和信仰”。那么,在派出所里的这些“90后”民警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其他年代民警说

“围观”派出所新生代

——书生气太重,不够爷们儿

“80后”的派出所警长小侯说,带着几个“90后”的新警,感觉他们太“柔弱”,没有血性,讲话文绉绉的,都挺客气。这些要是面对明事理的群众,倒是还不错,但派出所大多时候面对的是打架闹事的群众或者犯罪嫌疑人,那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大多数只是把警察当作职业,而不是一生的事业

民警小周提出,北京市公安局近一两年招收社会大学的毕业生很多,这些“90”后并不是对警察这份职业有多么崇高的敬意或者信仰(要是的话早就考警校了),而是因为警察属于公务员序列,外地人考上了还能拿到北京户口。工作中只是尽职完成工作任务。在北京生活压力大,如果家庭条件一般,自己能力又强的,在基层干一两年就辞职走了。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民警小刘说,以前我们警校从来没有抑郁症导致自伤自残乃至自杀的,近几年也都出现了。民警老杨说,这些孩子可能都是被捧着长大的,过得太顺了,遇到点儿挫折就要掉眼泪。民警小张说,刚来的时候孩子挺好的,不知道怎么就抑郁了,现在都毁了,我们那个年代好像没听说谁抑郁的。

——创新能力强,互联网的事儿都比我们清楚

大多数基层的领导都愿意给“90后”机会展现自己,因为觉得自己“快跟不上时代了,高科技的东西也不太懂”,年轻人学得快,多给他们一些机会,挺好。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江头派出所的“90后”民警曹文霆就是运用对手机及互联网的知识,找到了犯罪嫌疑人的漏洞,成功破获了让老民警都怵头的诈骗案。

——有爱心,善于跳出框框解决实际问题

长期在基层工作的民警都了解,很多群众的问题并不是派出所的管辖范围,或者也是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的,而重庆市渝北区宝圣湖派出所的“90后”民警战宇洋就乐意自掏腰包为百姓解决实际困难。辖区内的老婆婆卖草药收到了一张100元假币,事后才发现,买药的人早已踪影全无,无奈之下报警求助。战宇洋在第一时间不但安慰老婆婆、自己给了她100元,还耐心教老婆婆如何辨别人民币的真伪。

——能吃苦,工作认真负责

今年年初,“90后”民警“水洗毒胶囊”的微博照片引发网友关注,原来是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下城区分局武林派出所年轻的冯培雄因办理一起人体藏毒案,为保存物证,用双手清洗嫌疑人体内排泄出的毒胶囊72颗,共计523克海洛因。小冯说:“虽然戴着口罩,还是很臭啊,但这是我的工作,那些是很重要的证据,必须得仔仔细细去收集。”

“90后”民警自己说

“围观”派出所新生代

——服务意识强,礼貌客气

被安排在前台接警的“90后”民警小赵说,自己是站在服务者的位置上去待人接物的,每当有群众来报案或者咨询,自己都是轻声细语,尽可能地让对方觉得放松、舒适,想方设法满足群众的需求。刚毕业的“90后”户籍民警小张说,为居民办理户口的时候,感觉自己就是银行的柜员,按照相关规定,审查材料,热情服务,解决群众的需求,所以尽可能地微笑服务,做到真正地便民利民。

——工作强度大,荣誉感不足

入警三年的“90后”民警小孙说,四天一个夜班,加班是常态,24小时手机不能关机,赶上大型安保活动的时候勤务多,半个多月都没法休息。倒不是怕辛苦,而是现在社会对警察的评价不像以前,你付出了辛苦,有一些群众却不理解。父亲那辈可以很骄傲地告诉别人,自己是警察,而现在都不好意思,只说自己是公务员。

——工资福利有限,生活压力大

随着房价的飙升,外地留京工作的“90后”民警纷纷表示,不啃老活不下去。北京市公安局为无房民警提供了公租房,但位置比较偏远,上下班通勤花费时间较长。但以目前北京的物价来看,民警仅凭个人的收入,不可能买得起房,再加上平时工作时间长,很难顾得上家里,更是被很多姑娘直接打入了冷宫。很多女孩相亲时称“不找警察”。

——法律意识强,愿意遵循规范

“90后”民警小郭说,我是所里的内勤,在执法记录仪、社区民警的移动终端使用上,就能感受到我们这一代和老民警的区别。可能是我们一入警就被要求规范化执法,要配齐装备,要怎样怎样,觉得这些一方面是法律进步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也是保护民警的具体措施,都很愿意遵守,但一些老民警觉得这些相当于增大了工作量,是形式大于内容的。

——我们是新鲜血液,希望能变成主力军

虽然我们入警也就是1到3年的时间,虽然只有极个别优秀的同辈当上了警长,但我们都是派出所的主要力量。治安、社区、内勤,在不同的岗位锻炼不同的能力。基层派出所缺人,更缺年轻人,来了就是干活儿的,跟着师傅从一点一滴学起,自己逐步也能接警、办案、写材料,业务越来越熟练,心智也越来越成熟。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天宁寺派出所民警郝韵是在基层工作了3年的“90后”民警,这几年主办过的案子不计其数。有一次,辖区内的老人被“洗脑推销”的人诈骗了数万元,郝韵及其所在警区掌握情况后积极与老人及其家属沟通,通过网络,梳理犯罪嫌疑人的活动时间,当其再次上门准备行骗的时候,一举将其抓获。老人的家属为表示感谢,特意找画师按照民警的工作照片画了一大幅漫画。

“围观”派出所新生代

我眼中的“90后”民警

作为“80后”的“尾巴尖儿”,在警校的时候师弟师妹很多都是“90后”,业余时间也很容易和他们聊在一起。乐观、善良、单纯是他们在我眼中最大的特点。在单位总是哥、姐、师傅这样的称谓叫着不离口,工作中加班加点的苦差事也总是很自然地会分给他们,美名其曰“年轻人要多锻炼”。

派出所“90后”民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综合素质高。他们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很多是学霸,一边在派出所辛苦工作着一边通过了司法考试,在他们看来,学习就是一辈子的事,干一行就要专一行,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当然,学霸通常都是文质彬彬的样子,和书本打交道比较多,通常在工作两三年后,对犯罪嫌疑人才能有点儿“威慑力”,才会有大家脑海中“警察叔叔”的气质。与此同时,由于一专多能,一些“90后”民警会选择转行,到互联网、法律等相关专业中也比较容易。

“围观”派出所新生代

二是接受新鲜事物快。“90后”民警很容易接受新事物,与高科技产品的契合度远远超过我们。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来说,我问过很多比我岁数大的民警:“如何记录你哪天值班?”大家的方式基本都是“在日历上画圈(有时候还不小心画错了)”,而“90后”的小朋友们呢?他们则是利用手机日历的功能,设置好4天自动一循环,随时都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下一个国庆节甚至下一个春节自己哪一天值班。正所谓看着他们长大,我们就都老了,有时候不得不感慨自己跟不上时代。当我们逢年过节和老同学还发发短信或微信表达祝福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启了共享实时位置来表达彼此的思念。

“围观”派出所新生代

三是有主见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80后”的独生子女相比,他们说话更加率真直接。随着整体素质的提高,“90后”民警利用所学知识,善于梳理总结并提出创新的思路。“60后”民警可能不太敢于上台演讲,那个年代也没有很多机会去锻炼;而“90后”从小到大都有各种机会,参加活动不怯场、不紧张。但是,他们有时候说话会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不太会委婉地表达想法,老民警们表示“有点受伤”。比如,作为内勤,打电话通知一名休病假在家的同事,老民警会寒暄几句,问问身体怎么样,而追求效率的“90后”民警可能会比较直接地说,师傅,通知您一件事儿……

每一个年代的人都会有一些独一无二的气质,都会有长处或短处,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不断学习反省自己,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群众服务。借用一段毛爷爷的话来结尾:“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还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愿我们对“90后”民警多一些关爱、多一些照料,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特长、迅速成长。

“围观”派出所新生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