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筏子上的黃河謠

羊皮筏子,由十幾個氣鼓鼓的山羊皮"渾脫" 組成。舊時羊皮筏在黃河上熙來攘往,從黃河沿下游運輸,最遠行至包頭,一路浩浩蕩蕩,頗為壯觀。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隨著公路、鐵路運輸業的發展,羊皮筏子漸漸地退出了歷史舞臺,現在已成黃河旅遊觀光的一大亮點。

羊皮筏子上的黃河謠

羅崇孝是甘肅白銀人,家在龍灣村,靠著黃河石林景區,因為旅遊的興起,為這個村落帶來了新的討生活的方式——拉驢車和劃羊皮筏子,當然,大部分的當地人還是保持著農民的本色,依靠種植玉米和蘋果為生。

一場倒春寒,羅家的蘋果今年註定收成慘淡了,這個家裡有學生要供,還有大兒子的兩個孩子要照顧。

羊皮筏子上的黃河謠

羅崇孝的妻子在景區拉驢車,一個景區300多掛驢車排隊,有時候一等就是一天。上有老,下有小,大約是最不敢懈怠的年紀。

五十歲的老羅想去學羊皮筏子,一年能有兩三萬的收入,他的筏工朋友們說,供一個大學生不成問題。

羊皮筏子上的黃河謠

羊皮筏子結構很簡單,二十幾根粗3公分左右的圓柳棍,用繩紮成約兩米寬,三米長的長方形框架,再把十四個充氣的羊皮筏子排列整齊,一併拴牢於架上。

難不在製作,在於駕駛。千里黃河,甚少有水流平緩處。

從前的筏子客大多是家世不好的,有改了行的盜匪,有失了親的孤兒,因這行兇險,不到萬不得已誰也不願意和"龍王爺"討生活。

羊皮筏子上的黃河謠

我在蘭州坐過羊皮筏子,並不危險,雖然黃河水急,筏子顛簸,但只要抓住了架子,不亂動,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而且這筏子即使是翻了,也不會沉下去,只要抓住了不撒手,在景區那種地方斷然是不會出事的。

相對來說,筏子上最危險的是看上去最厲害的筏工,擺渡的時候,筏工的雙手都要握漿,如果遇上意外,他們若不能及時抓住筏子,那便是真的危險至極了。

羊皮筏子上的黃河謠

老羅五十歲了,這個歲數要去學習羊皮筏子,遭到了妻子的反對,她的父親是一名老筏工,甚至因為救人生過一場大病,她深知危險,不願意自己的丈夫涉險。

但老羅並沒有妥協,先是瞞著妻子,報名參加筏工的考試,一個人扛著筏子去試水,發現筏子在他的手中只會打轉之後,又去求教岳父。

在老人的悉心教導之下,他終於掌握了筏子操控的訣竅。在視頻的最後,老羅即將踏上他去往蘭州參加筏工考試的路程。

羊皮筏子上的黃河謠

不知道老羅的路會是什麼樣子,就像不知道千千萬萬個從事不同職業,過著千般生活的人,他們的日子是什麼樣子。

這部記錄片並不跌宕起伏,主人公也沒有經歷什麼大災大難,甚至連需要承擔的子女上學或是老人開支都一筆帶過,但這才是普通人的生活。

羊皮筏子上的黃河謠

努力,盡力,全心全意,為了一個家庭生活的更好,每一個這樣的生命都很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