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筏子上的黄河谣

羊皮筏子,由十几个气鼓鼓的山羊皮"浑脱" 组成。旧时羊皮筏在黄河上熙来攘往,从黄河沿下游运输,最远行至包头,一路浩浩荡荡,颇为壮观。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随着公路、铁路运输业的发展,羊皮筏子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已成黄河旅游观光的一大亮点。

羊皮筏子上的黄河谣

罗崇孝是甘肃白银人,家在龙湾村,靠着黄河石林景区,因为旅游的兴起,为这个村落带来了新的讨生活的方式——拉驴车和划羊皮筏子,当然,大部分的当地人还是保持着农民的本色,依靠种植玉米和苹果为生。

一场倒春寒,罗家的苹果今年注定收成惨淡了,这个家里有学生要供,还有大儿子的两个孩子要照顾。

羊皮筏子上的黄河谣

罗崇孝的妻子在景区拉驴车,一个景区300多挂驴车排队,有时候一等就是一天。上有老,下有小,大约是最不敢懈怠的年纪。

五十岁的老罗想去学羊皮筏子,一年能有两三万的收入,他的筏工朋友们说,供一个大学生不成问题。

羊皮筏子上的黄河谣

羊皮筏子结构很简单,二十几根粗3公分左右的圆柳棍,用绳扎成约两米宽,三米长的长方形框架,再把十四个充气的羊皮筏子排列整齐,一并拴牢于架上。

难不在制作,在于驾驶。千里黄河,甚少有水流平缓处。

从前的筏子客大多是家世不好的,有改了行的盗匪,有失了亲的孤儿,因这行凶险,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和"龙王爷"讨生活。

羊皮筏子上的黄河谣

我在兰州坐过羊皮筏子,并不危险,虽然黄河水急,筏子颠簸,但只要抓住了架子,不乱动,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而且这筏子即使是翻了,也不会沉下去,只要抓住了不撒手,在景区那种地方断然是不会出事的。

相对来说,筏子上最危险的是看上去最厉害的筏工,摆渡的时候,筏工的双手都要握浆,如果遇上意外,他们若不能及时抓住筏子,那便是真的危险至极了。

羊皮筏子上的黄河谣

老罗五十岁了,这个岁数要去学习羊皮筏子,遭到了妻子的反对,她的父亲是一名老筏工,甚至因为救人生过一场大病,她深知危险,不愿意自己的丈夫涉险。

但老罗并没有妥协,先是瞒着妻子,报名参加筏工的考试,一个人扛着筏子去试水,发现筏子在他的手中只会打转之后,又去求教岳父。

在老人的悉心教导之下,他终于掌握了筏子操控的诀窍。在视频的最后,老罗即将踏上他去往兰州参加筏工考试的路程。

羊皮筏子上的黄河谣

不知道老罗的路会是什么样子,就像不知道千千万万个从事不同职业,过着千般生活的人,他们的日子是什么样子。

这部记录片并不跌宕起伏,主人公也没有经历什么大灾大难,甚至连需要承担的子女上学或是老人开支都一笔带过,但这才是普通人的生活。

羊皮筏子上的黄河谣

努力,尽力,全心全意,为了一个家庭生活的更好,每一个这样的生命都很伟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