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区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启动

力争2018年交付投入使用

建成后织里居民看病将更方便

规划床位900张,日门诊量2000人次,总建筑面积达108893平方米......这是正在建设中的吴兴区人民医院新大楼。记者昨日从织里镇镇村规划建设办公室了解到,截至春节前吴兴区人民医院迁建项目桩基础施工已全部完成,预计2016年年底完成主体工程12层,出形象。预计该工程于2018年年底完工并交付投入使用。

据介绍,今年1月8日,在织里镇第十七届人代会第七次会议上,吴兴区人民医院迁建项目被列入织里镇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建成后的吴兴区人民医院将成为一所服务于吴兴区及周边地区的现代化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远期将建成一所三级综合医院。

现状:床位紧缺“停车难”问题突出

现有的吴兴区人民医院位于织里镇康泰路11号,原身为织里医院,于2014年1月更名。吴兴区人民医院是目前吴兴区唯一一家二级乙等综合性公立医院,为织里镇本地居民、新居民以及周边乡镇的居民提供医疗服务。从1998年建成至今,随着时间的推移,现有的医院条件已经难以满足众多居民的医疗需求。

吴兴区人民医院办公室主任陈亚萍告诉记者,现有的医院占地面积总共28亩,核定床位120张。2015年,医院内科病房做了一些改造,实际开放的床位数量增加到了180张。尽管如此,床位的需求还是很紧张,医院只好通过“预约”等方式进行调节。“停车难”也是目前医院面临的一大难题。“医院是1998年造的,当时汽车少,大多数居民家中都是摩托车和自行车,设置的车位都是摩托车车位和非机动车车位。因此现在医院里汽车车位少,停车很困难。为了把更多车位留给患者,医院现在鼓励职工‘拼车’,还在医院里实行单双号限行。 ”陈亚萍介绍说,此外,康泰路是织里镇主干道之一,原本车流量就比较大,再加上前来就诊的居民大多都是开车前来,导致医院门口经常发生拥堵状况。

不论是床位、停车位还是业务用房,陈亚萍表示,这些都已经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和居民的需求,因此医院希望通过整体搬迁来改变现状。

破局:选新址 制定整体搬迁计划

为了方便居民在家门口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去年织里镇政府敲定了吴兴区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长期规划,在湖织大道与大港路交叉口西南侧选址启动建设吴兴区人民医院新大楼。项目已于去年10月开始动工建设。

昨天,记者在镇村规划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建设中的工地。在工地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整个新医院建设项目已全面启动,一季度将完成桩基、基坑围护工程。截至目前,桩基础施工已全部完毕。按照进度安排,至今年年底,新医院主体工程可以完成12层。

“新医院总用地面积约88236 平方米。按照规划,建成后医院总规模床位数为900张,其中一期建设600张,远期建设300张,日门诊量2000人次,基本能够改变目前医院床位紧张的局面。 ”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有关医院主体工程的初步设计,可以发现和现有的吴兴区人民医院相比,新医院在硬件设施、交通环境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变。“在功能布局上,新医院采取了模块化、秩序化的布局方式,急危重症治疗中心、病房、医技、门诊一一对应,各功能紧凑合理、流线高效快捷,构成一个以医技为核心的规模化的医疗区域。而在交通方面,新医院两面环路,交通十分便利。 ”工作人员介绍说,新医院将设置538个机动车停车位,今后来新医院看病的居民,停车将不再是大难题。

升级:科室建设+人才储备 为提升医疗服务蓄力

据了解,整个吴兴区人民医院项目将分三年进行,在这三年里,不仅是建大楼、停车场、景观绿化,更重要的人才队伍建设与科室建设。吴兴区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说,医院的整体搬迁不是简单的搬家,如果人才力量跟不上,提升医疗服务无从谈起。这几年,吴兴区人民医院逐步开始针对整体搬迁的准备工作,推动人才储备和科室建设。“我们医院现有的科室设置已经比较全面,这两年又新开设了肛肠外科、乳腺科、肾内科等科室,这样居民看病就更方便了。比如结合肾内科科室建设,2月15日我们医院启用了血液透析中心,这样附近需要做血透的居民就可以到我们医院来做,不需要大老远跑到市区的医院了。而且,我们这儿大多数都是用农保的居民,相对于市区的大医院,居民在我们医院可以获得更大的报销比例。 ”该负责人说。

在人才储备上,吴兴区人民医院则是采用“输血”+“造血”的模式。“也可以说是‘引进来’和‘走出去’。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吴兴区人民医院是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托管医院,借助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优质资源,医院将年轻医生送到市级医院进修,全方位提升对基础疾病的诊疗技术。高年资的医生则被送往省级医院进行专科方向进修。同时,第一人民医院的专家来吴兴区人民医院轮流坐诊,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帮助吴兴区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实现技术上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