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人生“三戒”,真不愧为圣人之见啊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人生“三戒”,真不愧为圣人之见啊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今天世界各国大多建有孔子学院,可见孔子影响之大。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人生“三戒”,真不愧为圣人之见啊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人生“三戒”,真不愧为圣人之见啊


孔子提出的人生“三戒”,出自《论语·季氏》,《季氏》,是《论语》的第十六篇,含有14章内容,对孔子及其弟子从政过程中的言行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交友的原则等,是《论语》中较有影响的一篇。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人生“三戒”,真不愧为圣人之见啊

请看这段文字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把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即少年、壮年、老年。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要避免,要戒绝。他以人的血气盈虚为依据,指出一个人在这三个阶段上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三戒”,即“戒之在色”、“戒之在斗”、“戒之在得”。

孔子认为少年时“戒之在色”,因为“血气未定”。古人结婚较早,差不多十四、五就完婚了,像武则天14岁就进宫做了唐太宗的才人。结婚早,而身心发育都还不健全,此时男欢女爱,无所节制,必伤身体。此阶段是一个人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期,孔老先生因此主张少年时“戒之在色”。看来国家制定的男22,女20结婚,是有科学论证的,是基于人的的身心发育特点制定的。

孔子认为中年时“戒之在斗”, 因为此时“血气方刚”。人到中年,无论身体,心智都达到人生顶点,拥有强壮的身体、家庭、财富、地位,此时“血气方刚”,常常会争强好胜,谁也不服,两杯酒下肚,脑子一热,就作出后悔不及的事来,像臧天朔,以前是名噪一时的歌手,如日中天,但却因聚众斗殴事件获刑6年。所以,孔子说人在壮年,戒之在斗,确实是金玉良言。

孔子认为老年时“戒之在得”。过了壮年,这个“得”,主要是在老年时想得到的的不切实际的种种欲望,接近于“贪” “、不满足”。老年人要学会知足,知足常乐,才会已心情愉快,安度晚年。但人年纪大时,身体健康出现大问题,思维迟钝,精力不济,但又特别固执,还认为自己有理,常见报道,有的老年人没啥知识,却要拿大把钱去投资股市什么的,结果被骗得人财两空,对个人打击极大,给个人的晚年蒙上一层阴影或有更重后果有的身居高位,在即将退休时,贪念又起,想最后捞一把,以至晚节不保。所以孔子说老年“戒得”,切中要害。因此,不要患得患失,斤斤计较,这样才能度过一个快乐平静的老年。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人生“三戒”,真不愧为圣人之见啊

现在我们重温孔子名言,谨记人生“三戒”,势必对大家有极大帮助,能够让你把握人生的各个阶段,不出差错,幸福一生。感谢孔老夫子,真不愧为万世师表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