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女子坠井后续 网友怒赞最美消防员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联胜 通讯员 康飞

昨日,本报第AⅠ10版"热线"以《消防员三次倒挂金钩下井救人》为题,刊发了"10月5日下午,在河南开封尉氏县岗李乡冉村,一名年轻女子意外坠入一口田间机井内,驻地消防官兵闻讯疾驰现场。由于机井较深、井下有水,氧气稀薄,坠井女子生命危在旦夕。紧急时刻,消防员李欢欢主动请缨,在战友的配合下三次深井探险,最终成功将遇险女子救出"的新闻。

开封女子坠井后续 网友怒赞最美消防员

文章刊发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救人主角李欢欢所在城市尉氏县的微信朋友圈更是流出了一组关于李欢欢救人受伤的图片。昨日下午,记者联系到了此组图片的传播者李雯。据李雯介绍,她是李欢欢的同事,这些图片是同事们为李欢欢的擦伤部位上药时,随手拍下来的,看到李欢欢的事迹在大河报刊登了,就发到了朋友圈里。

"同事下井救援受了伤,却非常开心,因为他救了别人一命。细数过往,那些万家灯火,那些欢声笑语,都是消防员在背后为我们负重前行。"李雯在微信朋友圈发出的这组图片,迅速"走红"网络,被疯狂转发、扩散、评论。

开封女子坠井后续 网友怒赞最美消防员

记者观察发现,这组图片是李欢欢的手背、手臂内侧等身体局部多处擦伤的镜头。据李雯介绍,这是同事李欢欢在进行井下救援时,与井壁摩擦造成的伤痕。"虽然身体多处受伤,但欢欢却非常开心,因为他成功将涉险女子救了出来。"李雯说。

营救一名坠井女子,为何会有那么多处的擦伤?面对网友的疑惑和不解,记者联系到了当时救援主角李欢欢和他的同事们。据李欢欢的同事介绍,当时机井较深、井下有水,氧气稀薄,坠井女子精神上有些问题,虽然生命危在旦夕,但是极不配合救援行动。

"考虑到李欢欢身体瘦小进出深井方便,而且井下救援经验丰富,他主动请缨后我就批准了请求。"当时的现场指挥员说,由于井口较小,李欢欢下去时手臂已经蹭到了井壁,加上遇险女子精神异常,且体重较重,救援时不但不配合,还不停地挥动手臂,阻挠救援。"这是造成李欢欢受伤的主要原因。"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李欢欢并没有放弃救援。"李欢欢的同事说,由于井下氧气稀薄,他长时间的"倒挂金钩"进入深井后,引发脑部充血,无奈只好返回井口修整,然后再次下井营救。一次、两次,最终在第三次倒立入井后成功将不配合救援的遇险女子救出,而自己却弄得伤痕累累。

连日来,网友在疯狂转发的同时,毫不吝啬夸赞之词。"看到这些图片,感到特别心疼,你们要好好保护自己,人民没有你们不行,国家没有你们不行;谢谢你们,你们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希望每一次出警都能平安无事,致敬最可爱的逆行者!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

李欢欢:把全县装在心里的"活地图"

开封女子坠井后续 网友怒赞最美消防员

记者了解到,其实李欢欢是尉氏县消防大队119指挥中心的通讯班班长,一线灭火救援只是"副业"。他的"主业"是受理119警情和每天骑着自行车"扫街",记住每一个市政消火栓的位置,了解每条道路的畅通情况,曾被尉氏老乡亲切地称呼为"尉氏活地图"。

警铃响起,他就进入战斗状态

2009年入伍后,李欢欢除了探亲休假,几乎每天都在尉氏县,要么在119指挥中心用"火眼金睛"监控全县、接听电话、调度警情,要么骑自行车走遍乡镇村组每个角落熟悉情况。

"接警员是一个重要岗位,有时候一夜能接数十个、甚至超百个电话。"李欢欢回忆说。特别是每逢元旦、除夕、春节等节假日里,火警铃声几乎整天不消停,对李欢欢而言更是挑战,入伍近十年他没有回家一次与家人一起过春节。"只要踏进119指挥中心,我都会处于高度绷紧状态,电话铃声就是战斗警报。"李欢欢笑着说,每天晚上不管睡得多沉,只要电话铃声响起,他都会从床上迅速蹿起来,跑到接警台前拿起电话话筒,进入工作状态。

"有一次还闹了个大笑话。"李欢欢腼腆地说起以前的糗事:休假坐火车回家时,没想到在车上睡着了,火车突然想起刺耳的铃声,他一个激灵从座位上蹿了起来,迅速往外跑,跑了几步后才想起来自己是在归途的火车上。更让他尴尬的是,当他回到座位时发现,已经有不少旅客站起来跟着他往外跑,以为发生了啥事故。

走街串巷,把全县"装在心里"

开封女子坠井后续 网友怒赞最美消防员

这几天,李欢欢又开始忙碌起来,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对尉氏县城建成区的266个市政消火栓进行巡检,对全县消防水源进行查勘统计。"每年我们都会定期对全县的市政消防设施进行巡查维护,不论酷暑严冬,只有将水源和道路装在‘心里’,晚上才能睡得踏实。"在李欢欢看来,通讯员这份差事已经根植于他的身体中,融入了他的血液里,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在尉氏县,大家伙都知道李欢欢是一张"活地图",至今保持着一项纪录,安全出车率高达100%。李欢欢说:"你现在让我去广州、深圳、北京、上海,我不认识路,但在尉氏县范围内,你要是跟我说哪个村、哪条道,我基本都能立即规划出合理的到达路线。"虽然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但其中饱含了多少艰辛!

入伍以来,李欢欢几乎走遍了尉氏县的大街小巷、每个村镇,行程逾万公里,深入社会单位开展"六熟悉"超过千次,对当地的所有道路了然于胸。不论是到哪里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他都是第一时间指挥车辆到达现场,并能详细介绍现场的情况,同时帮助指挥员调度器材装备。

2010年6月11日,尉氏县岗李乡老庄师村发生麦茬火灾。当时该村道路在地图上没有标注,赶去灭火救援的消防中队行车司机一时找不到路。一个电话,李欢欢准确说出了通行主要路口的显著标志及道路状况,并提醒了行车注意事项,指挥救援车辆准确到达现场。事后李欢欢说:"这个村的道路虽然在地图上不显示,但我曾经去过,它已经显示在我心里的‘地图’上了。"

尉氏县古称尉州,总面积约1307.7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00万,是河南省经济管理扩权县。"置身在这样一个工业重县,我深感作为一名消防兵身上的责任重如泰山,不敢有丝毫懈怠。"李欢欢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