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基础董事长鲁晓明:转型聚焦临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海航基础(600515)是一家海南本土从事机场开发、基础建设的企业。今年以来,海南自贸区(港)政策的出炉,令外界对海航基础的发展产生了更多关注和期待。

同样是在今年,海航基础也开启了战略转型的步伐。就在最近,海航基础迎来了新任董事长鲁晓明,他将如何解读公司的转型方向?近日,鲁晓明做客证券时报·e公司微访谈,亲身解读了海航基础未来发展战略。

政策密集 海南基建“补短板”

今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宣布了支持海南建设自贸区,逐步探索建设自贸港的政策。今年7月,随着政治局会议及国常会会议的召开,下半年相对宽松的财政政策将为基建行业带来机会。

同期,国家交通运输部还发布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方案多次提到,要提升海南枢纽地位,以机场、港口为重点,着力打造海口、三亚等综合交通枢纽,特别是加密直达全球主要客源地的国际航线,提升海南的辐射能力和服务范围。

一系列密集的政策,为海南的基础建设带来不少利好。在鲁晓明看来,海南特别是海口江东新区临空产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海航基础作为海航旗下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司,有意愿也有能力参与到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特别是其中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

鲁晓明指出,海南地理位置特殊,在各项交通运输路径中,航空是最便捷最便利的方式。海口美兰机场自2011年突破1000万人次客流量后,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017年客流吞吐量同比增长了20.1%,增速在全国总吞吐量前20的城市机场中排名第二。考虑到人口和城市发展等因素,航空运输对于海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另一方面,海南在航运上的基建却依然处于滞后状态。今年春节期间,海南发生的“世纪大堵车”,以及随即产生的海口到广州“万元机票”,更是折射出海南基建的不足。

根据行业数据预测,2030年海南民航航空运输量预计将达到1.38亿人次。鲁晓明认为,目前海南在运营的海口、三亚、博鳌、三沙四个机场如不扩建,将无法满足增长需要。作为海南本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海航基础将积极参与海南省以机场为核心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航空交通互联互通。

在空港枢纽的建设上,2016年,海航基础用10个月完成博鳌机场建设,创造了世界民航机场建设史上的奇迹;同年12月,海航基础受托运营的三沙永兴机场成功实现首航。

此外,公司旗下参与建设的美兰机场二期工程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飞行区道面工程完成60%,跑道、滑行道轮廓清晰可见,航站楼混凝土结构顺利封顶,钢结构吊装及玻璃幕墙安装,主体框架基本成形,高架桥及进场路等综合交通工程正在加快推进施工,将在明年10月底全面顺畅投入使用。

聚焦“一园” 海航基础转型临空经济

“海航基础持续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本次的战略调整,只是在原有‘一园一镇’的核心产品基础上,进一步聚焦‘一园’,也就是临空产业园。”鲁晓明表示。在交流中,临空经济被鲁晓明视作公司未来的转型方向。作为一种以机场为引擎,在机场周边形成的经济产业集群,临空经济正成为未来城市竞争力全面提升的有效模式。据20世纪90年代国际机场协会研究调查数据显示,每年100万航空旅客运输量能够产生1.3亿美元的经济收益,并增加2500个就业岗位,国际机场协会将机场喻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鲁晓明认为,海南大力发展临空产业势在必行。“目前,海南的两个干线机场,美兰机场和凤凰机场的吞吐量均为2000万左右,正是处于临空企业爆炸性增长的阶段。”

作为海航集团旗下航空主业的基建企业,海航基础在临空产业的发展上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在临空产业园招商引资及植入产业方面有着强大的资源和背景。另外,海航基础参、控股13家机场,遍布全国各地,可以作为发展临空产业园项目的良好基础与拓展平台。

鲁晓明告诉记者,海航基础具有极强的片区开发能力,可以承担临空产业园开发主体职责。海航基础成功完成了海口大英山CBD片区的开发,打造了海口中央核心政治经济商圈。同时,完成了南海明珠岛填岛及整体规划工作,造城经验丰富。此外下属海建工程作为专业的EPC承包商,还承接了美兰二期扩建工程、三亚新机场、博鳌机场、重庆江南机场等工程建设任务。

“海航基础临空产业园是临空区域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依托机场资源和航空运输的便捷性,以海航集团内部资源整合为契机,与地方政府及产业开发运营商合作,通过搭建临空产业开发与运营平台,实现从机场运营、更新、扩张,到机场周边产业开发、运营、升级等领域的全面覆盖,助力地方政府打造以机场为核心的城市副中心,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鲁晓明表示。

鲁晓明进一步解释,海航基础未来的临空产业包含了对内和对外两个层面。对外,是专注发展成为海航航空港综合发展商;对内是集成多方优势,打造海航航空产业发展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