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系」市值多被腰斬 鵬鼎控股傍「大款」存隱憂

一家企業如果過度依賴單一大客戶,則往往伴隨著議價空間不足、收款賬期延長等問題。其業績還很可能隨大客戶業績的波動而波動。外界對鵬鼎控股的擔憂正在於此。

過度依賴單一大客戶,這一直是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一大擔憂。

日前,全球第一大印製電路板廠(PCB)鵬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鵬鼎控股”,002938.SZ)登陸A股,首發當日股價上漲44%,市值一舉達到534.87億元,相當於一個半歐菲光。

看起來,鵬鼎控股近三年來的淨利潤均超過10億元。這一靚麗的業績,為其IPO鋪平了道路,同時也給54億元的擬募資額打下堅實的基礎。

然而在這樣的業績背後,鵬鼎控股的營業收入七成都是來自蘋果,和工業富聯一樣,不僅營收大部分靠蘋果,背後也都有“鴻海系”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工業富聯上市後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其股價從最高的每股26.36元一路下滑至如今的14.33元,距離發行價13.77元僅一步之遙。

那麼,與工業富聯繫出同門的鵬鼎控股上市後的命運又將如何?其高增長能否持續?傍著“蘋果”這個大款,對於鵬鼎控股的未來而言到底是榮光還是軟肋?就此類問題,《投資者報》記者向鵬鼎控股發去採訪提綱,但截至發稿仍未收到任何回覆。

靚麗業績背後暗藏隱憂

鵬鼎控股成立於1999年4月29日,前身為富葵精密,2017年5月完成股改變身股份公司。主要從事各類印製電路板的設計、研發、製造與銷售業務,其產品應用於通訊產品、計算機、消費性電子及各類3C電子等產品,公司於2017年成為全球PCB行業排名第一的供應商。

據瞭解,鵬鼎控股為了登陸A股,在股改之前進行了一系列的資產運作。招股說明書內容顯示,從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鵬鼎控股在間接控股股東臻鼎控股(4958.TW)的助力下,先後通過股權收購、業務合併等方式,將境內外PCB相關資產、業務從臻鼎控股進一步轉移至公司體內,涉及的企業達到10家之多。

重組10家企業,無疑也增厚了鵬鼎控股的業績。據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70.93億元、171.38億元、239.21億元和94.8億元,同比增長11%、0.27%、39.57%及28.21%;淨利潤分別為15.26億元、10億元、18.27億元及4.3億元,同比增長7.91%、下降34.21%、增長82%及52.73%。

就2016年淨利潤下滑情況,鵬鼎控股解釋稱,該年電子零件等原材料價格上漲,造成成本增加,而同期銷售不及預期,導致出貨量下滑。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至2017年,公司前十名客戶的銷售收入佔其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6.54%、89.42%及91.22%。具體來看,2015年至2017年,公司國內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比例分別為84.47%、95.60%、95.36%,其中,OPPO三年來所貢獻的訂單分別佔其國內銷售額總比的42.60%、65.89%、77.76%。

同一時期,鵬鼎控股海外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比例分別為81.23%、82.98%、83.23%,其中,蘋果公司三年所貢獻的訂單分別佔其海外銷售總比的56.91%、66.06%、65.06%。2018年1-3月,蘋果更是佔到鵬鼎控股銷售收入的71.35%。

通常來說,對大客戶過度依賴的同時,往往伴隨著議價空間不足或者是收款週期延長。事實上,鵬鼎控股的應收賬款也在不斷增加。2015-2017年間,公司的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31.72億元、40.72億元及66.4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8.56%、23.76%及27.76%。2015年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增加淨額尚有16.75億元,到了2016年和2017年,分別滑落至-7.17億元、-4.45億元。

就此,鵬鼎控股將採取怎樣的措施緩解這一現象,避免發生壞賬風險?對於外界關心的上述問題,公司方面對記者的提問沉默以對。

“蘋果系”整體熱度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鵬鼎控股的間接控股股東為臻鼎控股,臻鼎控股第一大股東則是鴻海集團的全資子公司,這也是今年內鴻海集團旗下第二家在A股掛牌的上市公司。

第一家則是工業富聯,和鵬鼎控股一樣,都是“吃蘋果長大”的企業。數據顯示,工業富聯來自蘋果的收入佔到其營業總額的20%至30%,而鵬鼎控股的這一數據佔比超過七成。由此可看出,鵬鼎控股比工業富聯更加依賴蘋果,從而也被市場稱為“最純正的蘋果概念股”。

工業富聯作為“獨角獸”中的“巨無霸”,自今年6月8日上市以來的一舉一動都備受市場關注。不過上市後工業富聯僅收穫了三個漲停板,在上市後的第四個交易日,即今年6月13日公司股價達到26.36元/股的高點之後,股價便開始一路下挫。

與此同時,工業富聯的市值也在大幅縮水。東方財富數據顯示,截至9月27日盤中,工業富聯總市值為2814億元。而今年6月13日工業富聯市值曾達到5193億元,短短三個多月,其市值蒸發了2379億元。

在鵬鼎控股的股吧中,有不少投資者認為,就股價走勢來看,9月26日的鵬鼎控股和6月15日的工業富聯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至於鵬鼎控股未來的股價走勢會否與工業富聯一致,目前尚難以判定。不過近期市場對蘋果概念股總體並不“友好”,據Wind資訊統計,今年以來,截至9月19日,35只蘋果概念股中共有33只下跌,其中32只標的跌幅為雙位數,而曾經的明星股藍思科技、歌爾股份股價已被腰斬。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蘋果本身也已過了高速增長期。美國市場分析機構IDC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共銷售14.724億部智能手機,同比減少0.1%,這也是該數據十年來首次出現下滑。2017年,韓國三星電子以21.6%的全球市場佔有率蟬聯首位,美國蘋果以14.7%的份額位居第二,但出貨量增速卻低於2%。

倘若鵬鼎控股繼續深度依賴蘋果,一旦蘋果的增速放緩甚至出現下滑,那麼鵬鼎控股的業績也將深受影響。公司如何打破單一大客戶“魔咒”,這也是市場廣泛關注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