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上名款就能时尚吗?

中国有个词叫“傍名牌”,是说一种不正当的竞争现象。当一种商品畅销后,就将著名的商标注册为自己的公司商号,以便混淆公司名称与品牌名,或蹭热度把自己的商品弄得像别人的品牌,试图使消费者误以为著名的品牌就是该公司生产的,从而扩大销路获取利润。本来与名牌毫无关系,偏偏要在商标、商品名称上,将自己的企业或产品与名牌产品千方百计扯上关系,这种极易造成消费者误认和混淆的“傍名牌”现象,不但严重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直接影响到市场经济的良性有序发展。在中国遏制傍名牌现象,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中国“傍名牌”现象未必能收获利润,因为是不正当的竞争,市场反响不好。然而,在国外“傍名牌”现象竟然盛行,而且收获颇丰。最极端的例子就是:上月某日发行的《纽约邮报》头版刊发的并不是当天的重要新闻,却见知名潮牌的经典标识赫然占据了版面正中央。这份“合作款报纸”延续了品牌联名一贯的火热效应,遭到粉丝和黄牛的疯抢,原本定价1美元的报纸价格竟被炒至40美元!联合其他品牌推出商品一直是这款潮牌的拿手好戏。小到马克笔、保温杯,大到自行车、行李箱,合作对象从休闲品牌延伸到一线大牌,不变的是每每推出总能够引发高度关注,限量联名商品也是供不应求。《纽约邮报》首席执行官杰西·安吉洛坦陈:“这次大胆的尝试让我们尝到了走红的滋味。”

为什么报纸印上潮牌商标价格就能猛翻四十倍呢?中国人是不能想象的。因为在国外著名品牌具有巨大商业价值,一联名就能做到1+1>2!有一位网友说,“从未如此渴望购买一份报纸。”让人不得不感叹品牌强大的号召力。一份报纸印有logo竟然能卖到脱销,也难怪一件带着商标的联名白色T恤卖出5000多元人民币,某羽绒服品牌印上了潮牌字母价格瞬间上涨三倍,不乏有人调侃道;“要想发家致富,印上一个logo就行。”中国消费者想也不敢想,一个著名品牌竟有如此魔力!中国人爱跟风,但绝没有商家敢如此大胆。

傍名款在国外很流行,也能赚到丰厚的利润,何以如此?在我看来,还是文化的原因。在国外一个品牌做好了,商家和消费者都能维护好品牌,所以品牌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而中国没有这种品牌文化,一个品牌火了,就会有跟风者去糟蹋这种品牌。当然,傍名款也可能使品牌迷失而恃宠而骄。比如,榔头、打火机、灭火器,甚至一块红色砖头,只要印上了商标,似乎就成了人人争先购买的潮流单品,这也是令人担忧的,因为傍上名款不等于就变成了时尚。其实,傍名款传递的是一个时尚文化,比如《纽约邮报》傍上知名潮牌不是一傍就灵,而是《纽约邮报》傍上知名潮牌也学习了潮牌的文化和理念,这才是《纽约邮报》也畅销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