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有三句話流傳千古,出自陳勝、項羽、劉邦之口,你最服哪句?

秦朝末年有三句極為霸氣的話語,流傳千古,至今迴響不絕。

秦末有三句話流傳千古,出自陳勝、項羽、劉邦之口,你最服哪句?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公元前209年,陳勝在在大澤鄉起義時,號召戍卒起來反抗,振臂一呼“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戍卒無不深受鼓舞,其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更是點燃了人們的情緒,帶有較強的反抗精神,被很多人佩服,兩千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所看重。

秦末有三句話流傳千古,出自陳勝、項羽、劉邦之口,你最服哪句?

彼可取而代也

秦始皇東巡遊會稽郡時,聲勢壯大,周圍圍滿了吃瓜群眾,項羽和項梁也在其中。大家正在興頭上,項羽冷不丁地來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也。”項梁非常害怕,急忙捂住他的嘴,並勸他不要胡說。由此之後,項梁覺得項羽很不一般。

秦末有三句話流傳千古,出自陳勝、項羽、劉邦之口,你最服哪句?

丈夫當如是也

同樣是圍觀秦始皇,漢高祖劉邦卻發出了不同的聲音。劉邦在咸陽服徭役那會,看到秦始皇霸氣出場,情不自禁地感嘆道“嗟乎,大丈夫當如是也”,羨慕之情溢於言表。

秦末有三句話流傳千古,出自陳勝、項羽、劉邦之口,你最服哪句?

陳勝、項羽、劉邦是秦末影響時局的人物,上面的三句話都是他們年輕時說的。論及反抗,陳勝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無疑最能體現;論及霸氣,項羽的“彼可取而代也”幾乎無人能敵;論及謙遜,毫無疑問當推劉邦的“丈夫當如是也”。

陳勝是農民起義軍的領袖,在進退維谷的情況下,提出上述口號,實屬形勢被迫;而項羽和劉邦就不一樣了。他們作為旁觀者,看到秦始皇,發出不同的聲音,相比比較自然,也最能體現個人身上的特質。

秦末有三句話流傳千古,出自陳勝、項羽、劉邦之口,你最服哪句?

項羽是楚國貴族後代,從小接收嚴格的"六藝"訓練,而且胸懷大志,幾乎從一開始就有比較明確的目標。項羽看到秦始皇外在的威儀,才由衷地說出了要取代他的話。由此可見,項羽的目標比較外在,也比較形式。

相對於項羽,劉邦輕描淡寫、不著痕跡的一句話,雖然目標模糊不清,而且充滿了羨慕成分,但他卻看到了更深遠的東西—秦始皇是大丈夫。為什麼這麼說呢?自然是秦始皇統一六國,自此稱皇稱帝。大丈夫所做所為應該是這樣的壯舉。

秦末有三句話流傳千古,出自陳勝、項羽、劉邦之口,你最服哪句?

就是這一晃而過的三句話,也註定了三人不同的結局。陳勝反抗精神最強,但從起義到建立政權,再到兵敗被殺,前後不過半年,註定充當了反秦義軍的先驅;項羽霸氣外露,足勇少智,這也給他的敗亡埋下了伏筆;劉邦則既有胸懷,也有志向,而且他知人善任,最終然登上皇帝寶座,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皆人傑也,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陳涉世家》、《史記·高祖本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