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結婚率在不斷下降

民政部近日發佈的《2017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我國結婚率比上年下降7.0%,已連續四年出現下滑。適齡結婚群體數量減少、婚齡普遍推遲是導致這一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受適婚年齡人口數量和結構變化的影響,結婚率仍可能出現持續走低。業內人士指出,應推出更加人性化的公共政策降低因婚姻帶來過大的生活壓力,切實為更多適婚群體減輕負擔。

為何結婚率在不斷下降

民政部近日發佈的《2017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各級民政部門和婚姻登記機構共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063.1萬對,比上年下降7.0%。2017年結婚率為7.7‰,同比降低0.6個千分點,這也是該項數據自從2013年達到9.92‰的峰值後,連續第4年出現下滑。民政部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北上廣等經濟較發達地區結婚率普遍較低。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二季度北京辦理結婚登記達到70907萬對,同比下降近9%。

為何結婚率在不斷下降?適齡結婚群體數量減少,是結婚人數下降的一大原因。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22週歲,女不得早於20週歲。如果按照22歲算,1996年出生的人目前剛好進入可以結婚階段。但是,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起,出生人口數量呈逐年下降趨勢。從這一角度說,如今結婚人數下降也在情理之中。

同時,婚齡普遍推遲,是結婚人數下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年輕人受教育的年限增加,結婚年齡推後現象普遍。據統計,2012年以前,辦理結婚登記佔結婚總人口比重最大的是20歲至24歲。如今,25歲至29歲的群體成為辦理結婚登記新的主力軍。《公報》顯示,2017年25歲至29歲人口辦理結婚登記佔結婚總人口比重最大,佔36.9%。值得注意的是,代際間婚育觀發生了很大改變。對於很多“80後”“90後”而言,晚婚等現象越來越常見。過去5年來,結婚登記數量從2013年的1346.9萬對減少到2017年的1063.1萬對,下降283.8萬對,這一趨勢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受適婚年齡人口數量和結構變化的影響,結婚率仍可能出現持續走低。結婚率降低,可能會影響生育率和出生率,進而影響人口數量和結構。

業內人士指出,考慮到生活成本不斷上升,從個人到家庭的轉變並非易事。應通過延長婚假、產假等方式,倡導人們平衡家庭和工作,促進結婚生育。同時,也應推出更加人性化的公共政策,如提供廉租房等舉措,降低因婚姻帶來過大的生活壓力,切實為更多適婚群體減輕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