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58後有寶能 龐大集團「賣身」消息頻傳或爲破產信號

連續幾個月來,由於龐大集團屢次遭受證監會調查與處罰,同時不斷拋售店面回收資金,從而讓外界一直猜測龐大集團是否正面臨破產危機。再加上今年7月,龐大集團宣稱與58車服達成增持及股權轉讓合作,可直到現在也沒有披露相關資金過戶到帳的信息,難道龐大集團真的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嗎?


前有58後有寶能 龐大集團“賣身”消息頻傳或為破產信號


近日,投資市場中也再次傳出龐大集團賣身的內部消息,消息稱寶能集團將現身“挽救”龐大,而龐大一方正在等待寶能董事會決議是否與龐大合作。遺憾的是,針對此消息的求證結果是,寶能集團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尚未與龐大集團洽談合作。10月8日晚間,龐大集團發佈公告澄清相關事項,稱公司並未與任何投資者達成任何協議或意向。


前有58後有寶能 龐大集團“賣身”消息頻傳或為破產信號


有觀察人士表示,龐大集團的主營業務是汽車經銷,而寶能集團所有的業務中,涉及到汽車領域的只有旗下的觀致汽車、新能源汽車製造等,並沒有太多經銷服務的需求業務。況且今年8月寶能集團也成立了寶能汽車銷售公司,因此業務合作不太可能。但以龐大集團當下的緊張局面和未來發展價值而言,企業極大可能會淪為“燙手山芋”,誰也不敢接手。

龐大負債質押無度 自救治標不治本

根據東方財富網統計,2011年至2017年,龐大集團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1.33%、85.89%、86.01%、81.9%、80.28%、81.52%、78.93%,平均超80%。與此同時,龐大集團的2018年一季報顯示,龐大集團整體負債為441.8億元,其中短期借款為89.38億元,應付票據達到195.1億元,債務性負債約在300億以上,負債比率接近7成。

更為不利的是,截至2018年10月8日,龐大集團董事長龐慶華持有股權的質押率高達99.98%。在平倉拋售的風險下,可能形成惡性循環:平倉導致股價下跌,股價下跌導致更多股票質押達到平倉線,從而導致進一步平倉。最為直觀的是,受到產業轉型、市場不景氣等因素的影響,加之自身管理發展模式逐漸失去競爭力,龐大集團的股票連續下挫。股價已經從最高38元/股跌至1.75元/股,今年以來股價更是總體暴跌30%。


前有58後有寶能 龐大集團“賣身”消息頻傳或為破產信號


可以說,龐大集團的基本面完全是利空的形態,資金鍊斷裂的可能性非常大。此前幾個月中,龐大集團一直在賣店“自救求生”,但是僅僅26億左右的回收資金在700多億的鉅額債務面前,實屬杯水車薪。而廣大股民最為擔憂的是,龐大集團通過各種方式進行融資,資金去向卻不明。汽車銷售產業市場萎靡的情況下,業內人士以及龐大集團自身非常清楚,關鍵時期要做的是“去本增效”,戰略創新轉型。然而,從近兩年龐大集團的“動作”來看,似乎不容樂觀。

業內人士稱,在這樣的緊張局面下,即便寶能集團真的與龐大合作,勢必也要考慮其債務“黑洞”。顯然龐大自身現在已經沒有更好的辦法來扭轉局面,因此提前放出所謂的“內部消息”也可能是為了緩解外界輿論壓力,沒想到的是寶能並沒有承認,自己也只能發出公告澄清,讓可能存在的轉機落空。

龐大與寶能到底有沒有合作的可能?

總體來說,龐大集團的資金危機已經處於岌岌可危的態勢。但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業績狀況不斷惡化,但龐大集團在汽車流通領域仍然擁有較強的實力。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龐大集團於國內28個省、市、自治區及蒙古國擁有的經營網點高達1038家。

與此同時,在汽車製造方面已經佈局頗多的寶能集團則需要建立起配套的渠道銷售能力。據統計,寶能集團當前已擁有、正在建設及擬建設的汽車產能已高達245萬輛,其中絕大部分屬於新能源汽車。按照寶能集團董事長姚振華的設想,寶能汽車要用10-15年打造一個“具備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汽車集團”,打造“研發-製造-後市場”的完整產業鏈。儘管寶能已經成立了寶能汽車銷售公司,但是與龐大集團合作顯然能夠幫助寶能集團快速實現在汽車流通領域和後市場領域的佈局。


前有58後有寶能 龐大集團“賣身”消息頻傳或為破產信號


據汽車經銷領域從業人員稱,受汽車經銷市場遭遇“寒冬”的影響,龐大集團的創新轉型戰略並沒有太多成效,利潤一再嚴重下滑,已經說明企業未來希望渺茫,很難再有新的發展模式或技術、服務等來支撐業績提升。那麼,即便有諸如寶能集團這樣的企業“接盤”,恐怕也很難找到新的發展價值。

市場風險無法避免,但是順應時代潮流進行創新,是再大的企業都應該遵循的前進理念。龐大集團目前的狀況來看,或許應該在進行資金“救急”的情況下,找到突圍之路才是當務之急。如果龐大集團一味的寄望於“賣身”,無疑是說龐大將“命不久矣”,一旦破產之後,留給廣大股民的或許只是一地雞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