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僞民俗摔碗酒:你在西安摔的碗,和李雲龍的有什麼不一樣?

解剖偽民俗摔碗酒:你在西安摔的碗,和李雲龍的有什麼不一樣?

摔碎的碗片越堆越高(圖 | 寒殘一葉)

編者的話

五塊錢一小碗,喝了把碗砸個爛碎。這個豪邁的過程要用手機記錄下來,再發個抖音和朋友圈。

這就是“摔碗酒”,喝了就摔的酒,它似乎從西安興起。

在西安的一條美食街,人們排著長隊等著喝酒砸碗。在抖音視頻裡,碗的碎片在一天天地堆高。

現在這種“摔碗酒”走出西安、走出陝西,被其他地方的景區複製。

這種摔碗的遊戲,和用氣槍打氣球差別並不大。有人願出錢,有人來賺錢,買賣罷了。

但有人非得把他和民俗、傳統聯繫起來,說什麼去晦氣、去黴運,非得把一件買賣弄得神乎其神。

這難道真是民俗、傳統的復興?陝西省民協副主席

王智,他對摔碗酒有獨特的見解。

解剖偽民俗摔碗酒:你在西安摔的碗,和李雲龍的有什麼不一樣?

碗的故事:鋦碗與摔碗

作者 | 王智

2009年的時候,我在西安終南山麓一處旅遊點看到一種遊戲——摔碟子砸碗。組織方的經理說,這是來自遠古的母系社會的習俗。

後來幾年,我又在多處旅遊點看到摔碗酒摔碟子一類的旅遊遊戲項目。組織者說,這是陝南地區的傳統民俗文化,喝了摔碗酒可以摔走煩惱、摔出運氣。

本以為這類旅遊助推的所謂“民俗”,只是景區小範圍的助興節目。沒想到,此風越來越熱,今年藉助抖音短視頻的助推,各景點愈演愈烈,竟已成為全國性事件。

解剖偽民俗摔碗酒:你在西安摔的碗,和李雲龍的有什麼不一樣?

網紅酒館門前被摔碎的碗(圖片來自網絡)

摔碗絕非傳統民俗

“摔碗”火起來以後,很多媒體和朋友找我來說這個問題,問我怎麼看。

酒是中國文化的符號之一,陶瓷文化更是中國文化的代表性符號之一,碗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命生存符號。但是“摔碗酒”是文化嗎?是民俗嗎?是旅遊文化符號嗎?是體驗式的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的經典案例嗎?

從民俗的角度來細想,我總覺得怪怪的。

我也多次請教了陝北、關中的民俗專家們。他們和我的意見是一樣的,摔碗絕非傳統民俗,即便極個別地方存在,也會有特殊的原因。

當然了,摔碗作為商業景點的一個體驗式促銷手段,也無不可。但如果把這樣的促銷行為上升到文化和傳統民俗的高度,就實在不妥當

老人們說,沒有人會砸自己的碗。基於農耕文化的先輩們一粒米都不願意浪費,僅僅在幾十年前,一盒火柴2分錢許多家庭都捨不得買,更何況砸了飯碗。

在中國人的觀念裡,碗在生活中十分重要,民以食為天,碗就是飯碗,古人過年如果不小心打了杯、碗,要說一句“歲歲平安”,以求心理上圖個吉利。

在影視作品中,比如《亮劍》裡,李雲龍的獨立團戰士們上戰場喝酒摔碗壯行,那是表現視死如歸的精神。在歷史典故中,項羽的破釜沉舟,那是不留後路勇往直前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氣概。

但在日常生活中,砸碗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傳統認知裡的砸碗、砸鍋,都表示日子過不下去了,絕非褒義。

解剖偽民俗摔碗酒:你在西安摔的碗,和李雲龍的有什麼不一樣?

傳統認知裡的砸飯碗、砸鍋絕非褒義(圖片來自網絡)

珍物惜物才是美好的傳統

今年的“摔碗”風自西安而起。我曾在西安的鄠邑區和富平流曲鎮,調查鋦碗技藝。從鋦碗匠人精細的手藝和認真的態度中透出的是“珍物”“惜物”之情。

與“摔碗”相反,鋦碗是一種指將破裂、損壞的瓷器、陶器等鋦合、固定在一起的修補手藝。古話說,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指的就是這個獨特的傳統技藝。

而在陳爐窯和堯頭窯的調查中,老窯工告訴我,每一窯燒造成功與否,在開窯前都是未知數,這項技藝無比艱辛複雜,除了依靠精湛的而技藝還需要還需天時地利人和。

耀州窯的碗靠騾馬運到各地其實非常不易。關中民諺說,關中民諺說,“五月二十六下一點,快到耀州窯買大碗”,意味著如果5月26日這天下雨,就預示著好收成,百姓就要買個大碗來吃飯。

解剖偽民俗摔碗酒:你在西安摔的碗,和李雲龍的有什麼不一樣?

鋦碗,一種珍惜碗盤的工藝(圖片來自網絡)

另外,過去在商洛山區,沒有條件燒窯,草編藝人做編織草碗、刷大漆,旋木匠人做木碗。匠人說,之所以做木碗、草碗、漆碗,是陶瓷碗少,怕孩子不小心打了碗。足見人們對碗的珍視。

中國耀州窯陶瓷技藝國家級傳承人孟樹峰老師說,

自己做了一輩子陶瓷,從沒有聽說過“摔碗驅邪”這樣的民俗。

製作陶瓷需要大量能耗,向環境釋放大量的空氣和煤渣等排放物。陶瓷的製作是一件能耗和環境代價都比較大的事情。如果輕易砸了碗,不僅因為碎品增加造成新的環境負擔,更把之前的環境負擔給白費了。

一個戲曲界的朋友說,戲劇之中關於碗的文化主題不少,釘碗、端碗、頂碗、落碗等,也有悲壯的視死如歸的摔碗,但是沒有這樣一種傳統。

中國三彩大師郭愛和我說,中國作為陶瓷之國,陶瓷文化是中國人最驕傲的古老技藝。摔碗酒除非喝醉了發酒瘋發洩,或者死囚的斷頭酒才會有。一個好好的碗買來當成娛樂摔了,是對陶瓷人這種艱辛的付出不尊重。

解剖偽民俗摔碗酒:你在西安摔的碗,和李雲龍的有什麼不一樣?

豫劇《賣苗郎》的“摔碗”一折,背後是天旱絕收的悲愴(圖片來自網絡)

摔碗的環境問題是永久性的

製作陶瓷需要大量能耗,向環境釋放大量的空氣和煤渣等排放物。陶瓷的製作是一件能耗和環境代價都比較大的事情。如果輕易砸了碗,不僅因為碎品增加造成新的環境負擔,更把之前的環境負擔給白費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生態環境保護的角度看,“摔碗酒”也不適合被當作體驗式的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的經典案例。

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裡,一隻都是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比如儒家思想裡的“天人合一”,道家思想裡的“道法自然”等。

從人類文明發展的角度,原始社會敬畏自然,農業文明敬畏自然,人與自然相對處於比較和諧狀態。到了工業文明時代,人與自然變成“人為刀俎,自然為魚肉”的關係,人類活動產生汙染已經達到地球最偏遠角落。

有一種觀點說,摔爛的酒碗可以打碎了重新回爐再造,不會造成長久性汙染。但這並不現實。陶瓷專家認為,通常陶瓷無法再重複利用,既便陶瓷碎片可回收,再加工成陶粉瓷粉,配料後再燒製,代價也會非常高昂。

郭愛和老師說,陶土資源也是寶貴的資源,不可再生,不可浪費,陶土上釉燒造後,再砸碎,碎片經過風化返回土地變為黃土,或許要億萬年之久。

所以,今天的“摔碗酒”,表面上只是網紅時代下的新型特色娛樂形式。但這種娛樂愈演愈烈,走向全國,被競相效仿,很有可能演變成全國性的浪費、汙染潮流,不僅適合稱之為民俗,還應該慎重對待。

作者 王智:陝西省民協副主席、民俗專家,東方風物研究中心專家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