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的锅甩都甩不掉,真正的潘金莲冤死了!

“三寸钉、枯树皮”是小说中对武大郎的描述,她的妻子是《水浒传》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女角色之一,更是中国古代毁禁小说《金瓶梅》的女主角之一。武大郎和妻子潘金莲在这两部小说中一个被塑造成了猥琐懦弱的侏儒,一个被塑造成了万年出一人被人唾弃的淫妇。说起这二人的文学形象,很多人是张口就来的。《水浒传》中描述了很多英雄,写的都是男人间的打打杀杀,对闺房秘事的描述相对较少,少则显得金贵,大家普遍的对《水浒传》中潘金莲与西门庆的婚外情比较感兴趣。《金瓶梅》中多是一些少儿不宜的内容,但于现在来说,并不是一无是处,它是对宋代民间生活的细致描述,为我们了解古代的民俗活动提供了真实的史料。虽然说,小说中有夸张的成分在,但基本的制度、民俗至少不会乱写。《金瓶梅》在古代是禁书,书的作者连个真实的名字都不敢署上,足以见写这种书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有人会说,谁会在写小黄书的时候真的就署上自己的大名呢?其实不然,《金瓶梅》并算不上完全意义的小黄书,读过的人应该会明白。


莫名其妙的锅甩都甩不掉,真正的潘金莲冤死了!

闲话不多说,进入正题。不管是《水浒传》还是《金瓶梅》,其中描述的武大郎与潘金莲其实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描述了一个情节相当的故事。不过,两本书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又添加了不同的人物进去。(此言并无将两本书比较的意思,只因其中都涉及到了武潘二人)这两本书中,武潘二人经历了这样的一些事情。潘金莲是裁缝家的女儿,后来家道变化,被卖到了大户人家做婢女,由于长的太漂亮了,被家主强暴了。这家的女主比较强悍,有所发觉后,故意作践潘金莲,将她嫁给了“三寸钉、枯树皮”的武大郎。武大郎由于自身原因,不能满足潘金莲。而潘金莲已经人事,又肤白貌美,耐不住寂寞。期间武大郎年轻力壮、身形伟岸的弟弟武松回家,潘金莲勾搭不成,从此心猿意马。偶然间被西门庆看见,遂起歹意,二人在邻居王婆的有意牵线下与私通。被武大郎发现后,西门庆重伤武大郎,而潘金莲色胆包天,更怕此事泄露,招致武松报复,便“一不做,二不休”药死了武大郎。之后的情节,《水浒传》中是武松回来得知此事,杀了王婆与潘金莲等人;《金瓶梅》中,潘金莲入了西门庆的府中,继续淫乱了很久,期间还与西门庆的书童、女婿等偷奸,最后死于非命。值得一提的是,《金瓶梅》中的潘金莲醉卧葡萄架一回,最为人所“惊叹”了。正是因如此,潘金莲更是成为了一个符号,她从一个人变成了一类人,成为了淫妇、不知廉耻的代名词。现实中有例可证,如之前热映的《我不是潘金莲》,本来大家都是将其当做艺术品来欣赏的,但却有人将相关人等告上了法庭,觉得侵犯了自己的名誉,原来告状的这个人也叫潘金莲。本来挺好的一个姓,金莲也是很好的名字,怎么连起来就格外让人觉得耻辱了呢?某明星的媳妇出轨了,一场离婚大战掀起了很大的风波,网上很多人都骂其媳妇是潘金莲。经过两本小说的渲染,再加上人们的口口相传,"潘金莲"就直接等于淫妇,于是这个名字也就成了骂人的话。

莫名其妙的锅甩都甩不掉,真正的潘金莲冤死了!

古往今来,在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大多在现实中有其人物原型。武潘二人也不例外,历史还真真就有这两个人。不过,这俩人可和我们了解的不太一样。

1946年,考古学发掘了一个名为武植的人的墓葬,发现了一个墓碑,碑上文: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爱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似,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翻译过来就是:武公叫武植,字田岭,年少时叫武大郎,孝敬老人,夫人潘氏,是名门淑媛.......。

莫名其妙的锅甩都甩不掉,真正的潘金莲冤死了!

意思很明显了,人家武大郎可不是卖烧饼的,人家是七品朝廷官员,夫人潘氏更不是什么不正经的人。史料记载,潘氏长的很漂亮,而武大郎年轻时很穷,潘氏家里比较富裕,曾资助过大郎,后来对大郎心生爱意,便求了父母,许配给了大郎。一生与大郎和睦,育有四子,生活美满令人羡慕。

可是,大家肯定又要疑惑了。好好的人怎么给糟蹋成那个样子,这是得罪了什么人么?

相传,武大郎年轻时的好友(资助过武大郎)落寞,生活无以为继,便来投靠当官的武大郎,希望大郎能替他谋得一官半职。武大郎见他来了,好酒好肉的招待,每日对其和颜悦色,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却怎么不提帮忙找工作的事。这朋友心里想,武大郎真是个大忽悠,一点也不拿我当朋友,真是忘恩负义、嫌贫爱富的小人。一气之下便自己走了。

莫名其妙的锅甩都甩不掉,真正的潘金莲冤死了!

这朋友也不是什么好货,再回去的路中竟一个劲的写小字报、胡吹瞎侃武大郎的坏话。还与和武大郎有过节的当地恶少西门庆沆瀣一气,编排武大郎的丑事。他们编排武大郎还觉得不爽,连带上了武大郎的媳妇潘氏,传来传去的,事情也就人尽皆知了。

可当武大郎的朋友回到家里的时候,发现武大郎已经派人修葺了自己家里破旧的房屋,还给自己买了足以度日的良田。幡然醒悟,可为时已晚,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古代的时候,信息交流全靠人送,谣言传播的速度永远比辟谣的速度快。花边新闻永远比事实真相更精彩,人们也乐得传播。谣言,在现代如今通畅且发达的社会,都是越描越黑的,何况是古代?

莫名其妙的锅甩都甩不掉,真正的潘金莲冤死了!

被人传的如此不堪,在古代极为看中贞操的情况,这比直接将二人杀死都使人难受。不知他们在听闻了如此污言秽语后,是否会后悔替那没有良心的朋友修房买地。真真是一片痴心错负,还不如喂了狗。幸亏武潘二人心宽,在如此恶劣的谣言下竟也能安享晚年,古人的心境的确是我们该学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