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的鍋甩都甩不掉,真正的潘金蓮冤死了!

“三寸釘、枯樹皮”是小說中對武大郎的描述,她的妻子是《水滸傳》中為數不多的幾個女角色之一,更是中國古代毀禁小說《金瓶梅》的女主角之一。武大郎和妻子潘金蓮在這兩部小說中一個被塑造成了猥瑣懦弱的侏儒,一個被塑造成了萬年出一人被人唾棄的淫婦。說起這二人的文學形象,很多人是張口就來的。《水滸傳》中描述了很多英雄,寫的都是男人間的打打殺殺,對閨房秘事的描述相對較少,少則顯得金貴,大家普遍的對《水滸傳》中潘金蓮與西門慶的婚外情比較感興趣。《金瓶梅》中多是一些少兒不宜的內容,但於現在來說,並不是一無是處,它是對宋代民間生活的細緻描述,為我們瞭解古代的民俗活動提供了真實的史料。雖然說,小說中有誇張的成分在,但基本的制度、民俗至少不會亂寫。《金瓶梅》在古代是禁書,書的作者連個真實的名字都不敢署上,足以見寫這種書並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有人會說,誰會在寫小黃書的時候真的就署上自己的大名呢?其實不然,《金瓶梅》並算不上完全意義的小黃書,讀過的人應該會明白。


莫名其妙的鍋甩都甩不掉,真正的潘金蓮冤死了!

閒話不多說,進入正題。不管是《水滸傳》還是《金瓶梅》,其中描述的武大郎與潘金蓮其實是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描述了一個情節相當的故事。不過,兩本書的側重點各有不同,又添加了不同的人物進去。(此言並無將兩本書比較的意思,只因其中都涉及到了武潘二人)這兩本書中,武潘二人經歷了這樣的一些事情。潘金蓮是裁縫家的女兒,後來家道變化,被賣到了大戶人家做婢女,由於長的太漂亮了,被家主強暴了。這家的女主比較強悍,有所發覺後,故意作踐潘金蓮,將她嫁給了“三寸釘、枯樹皮”的武大郎。武大郎由於自身原因,不能滿足潘金蓮。而潘金蓮已經人事,又膚白貌美,耐不住寂寞。期間武大郎年輕力壯、身形偉岸的弟弟武松回家,潘金蓮勾搭不成,從此心猿意馬。偶然間被西門慶看見,遂起歹意,二人在鄰居王婆的有意牽線下與私通。被武大郎發現後,西門慶重傷武大郎,而潘金蓮色膽包天,更怕此事洩露,招致武松報復,便“一不做,二不休”藥死了武大郎。之後的情節,《水滸傳》中是武松回來得知此事,殺了王婆與潘金蓮等人;《金瓶梅》中,潘金蓮入了西門慶的府中,繼續淫亂了很久,期間還與西門慶的書童、女婿等偷奸,最後死於非命。值得一提的是,《金瓶梅》中的潘金蓮醉臥葡萄架一回,最為人所“驚歎”了。正是因如此,潘金蓮更是成為了一個符號,她從一個人變成了一類人,成為了淫婦、不知廉恥的代名詞。現實中有例可證,如之前熱映的《我不是潘金蓮》,本來大家都是將其當做藝術品來欣賞的,但卻有人將相關人等告上了法庭,覺得侵犯了自己的名譽,原來告狀的這個人也叫潘金蓮。本來挺好的一個姓,金蓮也是很好的名字,怎麼連起來就格外讓人覺得恥辱了呢?某明星的媳婦出軌了,一場離婚大戰掀起了很大的風波,網上很多人都罵其媳婦是潘金蓮。經過兩本小說的渲染,再加上人們的口口相傳,"潘金蓮"就直接等於淫婦,於是這個名字也就成了罵人的話。

莫名其妙的鍋甩都甩不掉,真正的潘金蓮冤死了!

古往今來,在小說中出現的人物形象,大多在現實中有其人物原型。武潘二人也不例外,歷史還真真就有這兩個人。不過,這倆人可和我們瞭解的不太一樣。

1946年,考古學發掘了一個名為武植的人的墓葬,發現了一個墓碑,碑上文: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愛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莊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似,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譭,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翻譯過來就是:武公叫武植,字田嶺,年少時叫武大郎,孝敬老人,夫人潘氏,是名門淑媛.......。

莫名其妙的鍋甩都甩不掉,真正的潘金蓮冤死了!

意思很明顯了,人家武大郎可不是賣燒餅的,人家是七品朝廷官員,夫人潘氏更不是什麼不正經的人。史料記載,潘氏長的很漂亮,而武大郎年輕時很窮,潘氏家裡比較富裕,曾資助過大郎,後來對大郎心生愛意,便求了父母,許配給了大郎。一生與大郎和睦,育有四子,生活美滿令人羨慕。

可是,大家肯定又要疑惑了。好好的人怎麼給糟蹋成那個樣子,這是得罪了什麼人麼?

相傳,武大郎年輕時的好友(資助過武大郎)落寞,生活無以為繼,便來投靠當官的武大郎,希望大郎能替他謀得一官半職。武大郎見他來了,好酒好肉的招待,每日對其和顏悅色,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後,卻怎麼不提幫忙找工作的事。這朋友心裡想,武大郎真是個大忽悠,一點也不拿我當朋友,真是忘恩負義、嫌貧愛富的小人。一氣之下便自己走了。

莫名其妙的鍋甩都甩不掉,真正的潘金蓮冤死了!

這朋友也不是什麼好貨,再回去的路中竟一個勁的寫小字報、胡吹瞎侃武大郎的壞話。還與和武大郎有過節的當地惡少西門慶沆瀣一氣,編排武大郎的醜事。他們編排武大郎還覺得不爽,連帶上了武大郎的媳婦潘氏,傳來傳去的,事情也就人盡皆知了。

可當武大郎的朋友回到家裡的時候,發現武大郎已經派人修葺了自己家裡破舊的房屋,還給自己買了足以度日的良田。幡然醒悟,可為時已晚,說出去的話如同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了。古代的時候,信息交流全靠人送,謠言傳播的速度永遠比闢謠的速度快。花邊新聞永遠比事實真相更精彩,人們也樂得傳播。謠言,在現代如今通暢且發達的社會,都是越描越黑的,何況是古代?

莫名其妙的鍋甩都甩不掉,真正的潘金蓮冤死了!

被人傳的如此不堪,在古代極為看中貞操的情況,這比直接將二人殺死都使人難受。不知他們在聽聞了如此汙言穢語後,是否會後悔替那沒有良心的朋友修房買地。真真是一片痴心錯負,還不如餵了狗。幸虧武潘二人心寬,在如此惡劣的謠言下竟也能安享晚年,古人的心境的確是我們該學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