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开始做慈善,26岁登上福布斯榜,这个90后香港女孩让人敬佩

13岁开始做慈善,26岁登上福布斯榜,这个90后香港女孩让人敬佩

“当人们看到进步时,

他们会受到鼓舞并采取行动。”

刘青榆

2011年,可以说是迄今为止,

中国慈善界最艰难的一年。

那一年,因为郭美美,

中国慈善领域爆发了一场风暴。

做慈善在中国人的心中,

无异于“挂羊头卖狗肉”,

成了被人唾弃的行当。

13岁开始做慈善,26岁登上福布斯榜,这个90后香港女孩让人敬佩

所以,仅仅一年后,

当刚从大学毕业的刘青榆,

提出创办一家慈善机构时,

可想而知她所遇到的压力。

但这个外表柔弱的90后姑娘,

毅然走上了这条路:

“就是因为没人做,

我们才更要做啊。”

13岁开始做慈善,26岁登上福布斯榜,这个90后香港女孩让人敬佩

13岁开始做慈善,

16岁创立自己的首个公益项目,

26岁,登上福布斯榜单,

这个90后香港女孩,

着实令人敬佩。

13岁开始做慈善,26岁登上福布斯榜,这个90后香港女孩让人敬佩

刘青榆出生于香港,从小,她的父母就经常带她参加慈善活动,并向她强调“助人为快乐之本”和同理心的重要性。

13岁,她开始做长期志愿者服务,每周末为基层和新移民家庭的孩子提供支教。

13岁开始做慈善,26岁登上福布斯榜,这个90后香港女孩让人敬佩

16岁的时候,

刘青榆从高中老师那里听说

不少农村女孩辍学的问题,

这让她感到难过,

想要帮这些女生做点事。

老师便把她介绍到一家做教育的基金会,

这家基金会正在为广东德庆的女生,

筹办一个奖学金项目。

于是,她跟一些同学就参与了进来,

在学校和社区举行筹款活动。

第一年就筹到了100个女性奖学金,

也在德庆为这些奖学金获得者

举办了夏令营。

也正是这期间,

让她的慈善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

13岁开始做慈善,26岁登上福布斯榜,这个90后香港女孩让人敬佩

有一次,

一个受资助的姑娘对刘青榆说:

“我很羡慕你,

这么小年龄就可以去帮助别人,

我也想,但我没有条件去做。”

这句话让刘青榆开始意识到:

慈善不是有钱人的专利,

每一个人,

无论家境、年龄,

都应该有机会参与到慈善中去。

更不是简单的,

有资源的人将资源给到没资源的人。

13岁开始做慈善,26岁登上福布斯榜,这个90后香港女孩让人敬佩

这个观念在刘青榆心里生根发芽,

在她去耶鲁大学读书之后,

开始茁壮成长。

耶鲁大学有一门,

关于公益创投的课程。

这门课,启发学生去深思,

身为年轻人能够创造的社会影响。

在课堂上,

除了学习一些有效慈善的案例,

同时还要管理10万美元的基金,

以投资者的身份共同决定,

怎么最好运用这笔资金发挥影响力。

从这个课程里,

刘青榆学到了怎么衡量影响力,

什么是可持续的运作模式等

专业慈善知识。

13岁开始做慈善,26岁登上福布斯榜,这个90后香港女孩让人敬佩

大学毕业后,

刘青榆回到中国,

她发现:在亚洲,

给年轻人参与公益的机会甚少。

尤其是在中国,

慈善丑闻与较低的慈善意识,

使得公众没有信心,

也并不积极地参与到慈善事业中。

纵然经过调查得知,

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年轻人,

愿意做一些积极的改变,

但他们不知如何找到,

可信赖的机构来支持。

于是,刘青榆萌发了,

自己创立慈善机构的念头。

想法成熟之后,

她开始众筹资金。

也许是因为她眼里的那份真诚,

和她的执着与坚持,

最终筹到的金额是预想的两倍。

13岁开始做慈善,26岁登上福布斯榜,这个90后香港女孩让人敬佩

刘青榆直言,

自己是不喜欢交际的。

但为了这个念头,

她曾给很多校友和机构发邮件,

希望得到他们的意见和支持。

不少人给她回复,

其中包括阿里巴巴最早的合伙人蔡崇信。

蔡崇信对她的想法大加支持,

不仅给她介绍了

阿里巴巴基金会和一些公益组织,

还帮助她寻找合作伙伴。

这些助力,

让刘青榆更加认定了,

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对的。

13岁开始做慈善,26岁登上福布斯榜,这个90后香港女孩让人敬佩

比尔盖茨曾说,

做慈善跟做生意一样,

需要策略和头脑。

刘青榆创办的益启慈善,

不是简单的捐款救助,

她想做的更加长远。

比如,她做了一个“模拟基金会”项目。这是为期六周的国际化的暑期慈善项目,它为青年人提供独特的机会,让他们扮演公益创投型慈善家。

也为不同高校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开设社会创新课程。通过实践中学习,青年人有机会发展和测试创新的公益点子,甚至拿到种子资金和其它社会资源。

这不仅仅是慈善事业,对青年人的就业和创业,也都有很大帮助。

13岁开始做慈善,26岁登上福布斯榜,这个90后香港女孩让人敬佩

“如果我们的慈善行业需要壮大起来,

需要创新,需要更多年轻人了解

怎么解决社会问题,

这是我们的目标。

我们希望社会每一个人

都能拥抱社会使命,

让更多慈善的种子

在全社会生根发芽。

刘青榆说。

五年多来,

益启慈善已在不同的大学

或公司举办了培训活动,

教育了上千名年轻人。

另外,还资助和支持了30余家

中国创新的公益组织。

这种新的慈善理念在国内受到追捧,

当然也受到不少质疑。

不少人曾直接问刘青榆:

你就不怕这些年轻人,

将来不从事慈善活动吗?

13岁开始做慈善,26岁登上福布斯榜,这个90后香港女孩让人敬佩

刘青榆不怕,她选择相信,她认为种什么因必定会得什么果。

益启慈善的参与者们,有的转行帮忙成立了中国最大的私人基金会之一;

有一群学生承诺每年把10%的收入捐到最有效的公益组织;

有的带领互联网公司团队帮助公益组织管理和改善网络服务……

这些都是慈善种子种出的善果。

13岁开始做慈善,26岁登上福布斯榜,这个90后香港女孩让人敬佩

2015年,刘青榆登上了

福布斯首次为亚洲人开设的榜单:

30 under 30 Asia

这份荣誉是对她这些年的

压力与辛苦最大的奖赏。

13岁开始做慈善,26岁登上福布斯榜,这个90后香港女孩让人敬佩

接下来几年,

刘青榆的目标是,

把中国跟世界的公益创新连起来。

比如参与盖茨基金会的“目标守卫者”活动。

13岁开始做慈善,26岁登上福布斯榜,这个90后香港女孩让人敬佩

2015年,193位世界领导人商定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其进程,期许到2030年实现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2017年,盖茨基金会发起了“目标守卫者”活动,其核心是通过创新、新型伙伴关系和敦促领导者兑现承诺的倡导,让大家联合起来采取行动,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