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称不上经典,但已是国师近两年最好的作品了

出品 | 知影

作者 | 夕北

在《影》之前,张艺谋耗费了三年半之久,做了一部好莱坞大片《长城》。

他在访谈节目《十三邀》中谈到了那部电影的失败,口碑上的,票房上的。

他说,如果说得到了什么教训的话,则是那句大白话:

要做回你自己。

《影》:称不上经典,但已是国师近两年最好的作品了

然后他拍了《影》。

老实说我不认为《影》是特别文艺片向的。恰恰相反,它的节奏,它的故事性,它的起承转合,都是很具有商业逻辑的。

在你稍微感到闷的时候,剧情就会有新的变化和起伏,无论从完整度还是从节奏感上,它并不比其他商业片差。

然而它的外壳,它的表现手法却又是很文艺的。黑白和高级灰的主色调,太极图,围棋,占卜,还有水墨丹青般的山水,尽显中国味道。

如果说《英雄》是形式美的极致,那《影》则是更含蓄的美,同时又兼顾了剧情与内容。

这个是对的。我认为当代电影在本质上,除了艺术价值,必须要更多得去考虑其娱乐价值。

这不是自甘堕落,要知道,唯有娱乐价值才可以带来传播,进而才可以真正走出国门,打开市场,达成所谓的“文化输出”。

在这一点上,《影》让我看到了第一缕曙光。(以下内容会有轻微剧透)

演员

就主演邓超而言,这真的是很好的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业内一直都有评价说,无论是外形或气质,邓超都是非常适合演正剧的。而在这部片子中,邓超也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尤其是需要称赞的是,邓超为了这部电影,在身材控制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2017年电影正式开始宣布开机的时候,邓超的身材是这样的。

《影》:称不上经典,但已是国师近两年最好的作品了

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他狂吃狂练,达到了电影角色境州(影子)的健壮体魄。

《影》:称不上经典,但已是国师近两年最好的作品了

五月份拍完境州的戏份后,邓超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体重骤减40斤,以贴合子虞(本尊)的精神状态。

大家可以看下面这张剧照,对比十分明显。

《影》:称不上经典,但已是国师近两年最好的作品了

老实说,拿到这样的角色设定,对邓超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证明自己的机会。

境州的果敢坚毅,子虞的狡诈阴鸷,二者十分明显的反差以及数次的同屏出现,很容易让人们直观感受到邓超的演技。

但我更想提的是这样两个瞬间:

一次是境州听到子虞说找到自己娘了。那里邓超有一个特写镜头,从喜悦,到激动,到怀疑,非常有层次;

一次是在斗室之内,王千源所扮演的田战与子虞对话,子虞说,我在这斗室之间,运筹帷幄,看你们分别行事,替我收复疆土,岂不快哉?

这段对话中尽显其野心,其枭雄之气,其癫狂。

一个是收,一个是放,收放得当,端的是好演员。

郑恺

私以为,郑恺拿了一个最好的角色。沛良这个角色,有变化,有层次,有深谋。要装得了傻,要忍得住气,要有不经意间露出灵气与智慧,要藏拙,但出鞘的时候,又要锋芒毕露。要癫狂,但又极沉稳。

我不认为郑恺完全表现出了我所说的,但十之有八,绝不能说差。

《影》:称不上经典,但已是国师近两年最好的作品了

既然说到郑恺,不妨再多说两句。

关于综艺咖和电影咖,其实在美国有很清楚的界限。有的人是明星,是跑流量的,他们在各大综艺刷脸,拍各种商业广告;而有的人是艺术家,观众想看他,就必须到电影院去,平时是要尽量让观众看到自己,要保持一种距离感。

之所以提到这个,是因为我多位朋友都告诉我说,郑恺演得也许是挺好的,但不知道为什么,第一眼看见他总觉得出戏。

那就是因为《跑男》看太多了。

胡军、王千源

演员选的都非常好。

杨苍的阳刚之气和万夫莫开,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让观众带入这个角色?张艺谋导演的回答是,选一个大家都认为具有阳刚之气和万夫莫开的演员就是了。

《影》:称不上经典,但已是国师近两年最好的作品了

而王千源的演技和适应性,也完美诠释了田战这一耿直而又忠心的武将形象。

另外,王千源和郑恺的对手戏,在射箭那个环节,也为我们带来了影院内最大的一次笑声。

关晓彤、吴磊

老实说我数次怀疑那个长公主到底是不是关晓彤。

可能之前确实对这个演员有些偏见了,又或者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张艺谋导演的调教能力。总而言之该角色有血有肉,起码没有让我感到跳戏。

《影》:称不上经典,但已是国师近两年最好的作品了

而吴磊,他的娃娃脸确实对其的表演有一定的拖累。但在表情声调和形体上,我可以看到他有在往一个青年将帅的形象上靠。总的来说还是有一定信服度的。

并且,在第一个小兵喊“境州破”时,他跳起来将其砍倒,那个镜头确实非常的舒展和惊艳。

我想,这两位年轻演员一定在这部戏中学到很多,也期待他们以后能给大家带来更值得期待的表演。

孙俪

一如既往的稳定,奉献了非常专业的演出。但我个人感觉这部戏中,小艾这个角色可发挥空间不算大,故按下不表。

《影》:称不上经典,但已是国师近两年最好的作品了

内核

这部影片的内核,以张艺谋导演自己的表述说,这是一个久远的现代哲学命题:

自己对自己身份的迷惑

《影》:称不上经典,但已是国师近两年最好的作品了

但我作为观众来看,看到得更多的还是权谋。

权谋是弥漫全片的主体,“欲望”和“求存”是整部电影的驱动力,而“自我探寻”只是点缀。

沛良说“虚虚实实,就像下棋一样。”

沛良是棋手,他装疯到底,在最后关头出手,稳,准,狠;

子虞是棋手,他运筹帷幄,冒着“境州失败的风险”,“小艾离开的风险”,“主公发现自己的风险”,“田战失败的风险”,他推动着棋盘的演进,要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境州是棋子,他被用来拖住杨苍;小艾是棋子,她被用来稳住境州;田战是棋子,他被用来带队攻城;死囚也是棋子,鲁严也是棋子;

然而事实上,沛王是棋子,子虞也是棋子,他们机关算尽,苦心经营,到头来被境州一个接一个吃掉,目送着他成为王。

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小艾可以是棋手吗?田战可以是棋手吗?

很难讲,因为他们还活着。

影片的最后在大堂之上,导演通过一系列情境的安排,让境州的人生选择变得如此具象,如此富有戏剧性。

在短短几分钟内,境州的人生变幻着诸多可能性。

一开始,他可以“以子虞的身份,在王的绝对控制下,继续做都督生存下去”;

紧接着,他可以“带着自己心爱的女人,浪迹天涯,去这个世界看看”;

再然后,他甚至可以回头,“传御医救活主公,继续选择人生的第一种可能性,并对主公有救命之恩”;

但他最后,选择了最稳妥,最没有风险,也最残忍的方案“杀了他们,自立为王”;

甚至,甚至在最后,依然有一种可能性,“杀了小艾,永远的封死这些秘密”。

这些复杂的可能性,让影片的最后几分钟变得非常有厚度。

其他声音

当然,如果我们鸡蛋挑骨头的话,依然可以在这部影片中挑出一些不成问题的问题:

1.这样一个有大才的主公,在最后的关头,是否会犯这样一个错误,即派去刺杀子虞的人手不足,以至于全部被其反杀?

2.子虞作为病体之躯,半死之人,出于仇恨和不甘,其想复境州,自然是合情合理。但其想成为王,却缺乏一定的心理基础。当然了,你可以说权力可以腐蚀人,权力就像黑洞一样吸引着人,也可以解释。

3.影片的前半部,境州在上朝之前,突然对小艾进行大段的自我剖白,表达了诸如“我到底是谁”的困惑,于情稍显突兀,于影片进程,作用不大,于观众情绪带入,是一种打断。稍显败笔。

零碎看点

1.细节营造氛围。无论是台词,还是香炉,屏风,侍婢,都很好的营造出了一种中国古典氛围,细节非常棒;

2.节奏。开始时先进入氛围,很快就引出臣要战,君要和的矛盾。在观众对这一矛盾稍显厌倦时,立马引出本尊的存在,二人对戏。再紧接着境州与小艾一同抚琴,引出感情线等等等等,我就不一一叙述了。其重点在于,节奏恰好,以至于娱乐性不会间断;

3.张力。关于情绪的张力,这点主要体现在三角关系上。子虞站在黑暗里听琴声,子虞训练境州时,让小艾带着境州领会女人的身形,二人在雨中起舞,对战(慢镜头),境州临走前同小艾互相表白心迹,小艾一步一步走到境州处。这些慢,让情绪有了累积的过程,形成了戏剧张力;

4.攻入境州潜入水底时,古式氧气罐好评;

5.旋转铁伞从坡中滚下,具有美感的古战争技法,这是张艺谋导演的拿手好戏,依然很有趣;

6.子虞问小艾说,用影子是对是错?小艾说,做了就不后悔;

7.子虞说,是主公杀了境州的母亲陷害自己。但我认为境州的母亲一定是子虞所杀。原因有二:一则,倘若真是主公所为,子虞压根就不该知道境州母亲已经死了;二则,于公,境州死了对子虞才是最安全的,符合子虞行事风格,于私,境州睡了人家老婆,子虞心中有怒。

后记

其实《影》这部影片,在我心中也就是7.5

8分之间,很不错。但不至于起立鼓掌,更不至于让我大呼经典并反复观看。

但在我看来,这部影片的引领意义要大于其影片本身的价值。我并不是在号召年轻导演去学张艺谋。我更想说的是,立足于中国,立足于我们的国情和文化,做我们自己的电影,并且要做的足够好看,这是一条值得追随的道路。

我相信《影》这个故事,你放到中世纪的欧洲背景下,你用来表现各位欧洲君主之间的斗争,其实也是完全可以的。

这个电影的剧情脉络,其实是可以通用的,并没有什么中国特色。

但它的细节,它的味道,那个是我们的东西,也是很美的东西。

泥潭里的烂人们中国不只无嘻哈

南极就别恋爱了求求别再翻拍了

何时年华佳所谓清流综艺


分享到:


相關文章: